close

〈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62)--第八識如來藏不是《阿含經》所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這個單元我們繼續跟大家辨正《琅琊快報》中錯誤說法的地方。

《琅琊快報》又說:【心識的了別通過「五遍行心所」完成。阿賴耶識既然是「識」,當然有了別的功能,了別的就是五根和五塵組成的根身和器世間。】(〈《琅琊快報》2020.8.14:2020.8.11蕭平實導師講經點評〉,琅琊閣。)琅琊閣此處所說跟 平實導師所教授的法義並無不同,就好像前面說阿賴耶識因為沒有這五種了別六塵境界的心所法,所以阿賴耶識沒辦法分別了知所緣的六塵是屬於哪一種境界。因此 平實導師說阿賴耶識是不分別的心,說阿賴耶識是沒有見聞覺知的心。可是 平實導師也常說阿賴耶識雖然離見聞覺知,不分別了知六塵的種種差別境界,但因為祂也是心、也是識,所以祂也有不同於六識見聞覺知心的分別,這個分別不屬於世間的名言分別,平實導師說阿賴耶識的這個分別叫作三界外的分別。也就是阿賴耶識緣於有根身、器世間、種子時,有不同於世俗六識見聞覺知心的分別,這種分別不是取相分別的世間凡夫、二乘或未證悟的菩薩所能了知。

因此 平實導師說阿賴耶識是不分別的心,又說阿賴耶識有三界外的分別、有六塵外的分別,這樣的說法完全符合聖教義理,也同於法界實相的現觀。而且《般若經》也說這個空性心——第八識如來藏,也叫無心相心、不念心,祂沒有六識見聞覺知心的分別心相,祂沒有世俗六塵的分別心相,所以 平實導師說阿賴耶識是不分別六塵的心,又說阿賴耶識有六塵外的分別,是「非有分別、非無分別」的心、是「非知、非不知」的心,這樣的中道實相心才是般若的空性心。這也顯示出 平實導師是一位大善知識,是末法眾生的明燈,因此勸請琅琊閣趕快回歸正法。

在2020年8月11日,平實導師週二講經時說:【第二個課題就是入地前無法現觀阿賴耶識,但開悟的人明明已現觀阿賴耶識,所以恭喜各位都已入地了。可是能現觀的只是第七住,般若正觀現前,現已確定阿賴耶識離見聞覺知。行於見聞覺知非求法,他們說維摩詰(金粟如來)與世尊都說錯,但《菩薩瓔珞本業經》是說第七住位,結果他說(入地才能)證得第八識,到底誰說的才是佛法?他們的真見道是指什麼呢?】(〈《琅琊快報》2020.8.14:2020.8.11蕭平實導師講經點評〉,琅琊閣。)琅琊閣在2020年8月14日的《琅琊快報》評論說:【蕭導師的「現觀」是他自己的妄想,他的「現觀阿賴耶識是這樣持身的」其實只是觀察到身體上的「行蘊」。】

對於《琅琊快報》這樣的評論,我們來解說一下。琅琊閣說 平實導師教導學人參禪,當因緣成熟時一念相應親證第八識如來藏,能現觀阿賴耶識的真如法性;說這樣的現觀是一種妄想,說這樣的現觀只是觀察到身體上的行蘊。琅琊閣這樣的說法正顯示出他的觀行不通達,無法現觀實相法界跟現象法界的差別,分不清楚七轉識跟第八識的差別,也不瞭解五蘊跟第八識不即不離、非一非異的道理,這就是 平實導師在禪三時所說「牛奶跟水分不清楚」。因此琅琊閣才會說參禪證悟時,現觀第八識如來藏只是觀察到身體上的行蘊。

對於琅琊閣這種錯誤、無知的說法,我們需要跟大眾解說辨正一下。行蘊,行是造作、也是行為的意思,特別是指思量心的決定和支配行為的因素;行也有思慮、決斷的心理意志,所以行是含有意志跟思量的心。一切法的運行是有生滅,也是有變異的,因此行含有無常、遷流的意思;所以諸行無常,就成為緣起的基本架構。在五蘊法中,行是現象界除了色、受、想、識四蘊以外的一切法;在五十一個心所法中,行是除了受、想兩個心所外的四十九個心所法;另外有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也都是攝在行蘊中。行有身行、口行、意行;此外,眼根接觸色塵、耳根接觸聲塵,乃至意根接觸法塵引生內心的思量,叫作六思身,這也是行。這些都屬於行蘊,行蘊是無常、苦、空、無我,這是 世尊的聖教。

平實導師所教導的禪法,是要在生滅變異的五蘊當中去尋找一個不生不滅的真實法,這個真實法跟五蘊在一起,祂跟五蘊不即不離、非一非異。五蘊有見聞覺知,會分別六塵;而這個真實法離見聞覺知,不分別六塵,因此 平實導師常說「參禪就是要用見聞覺知的心,去找另一個離見聞覺知的心」。找到這個真心如來藏的時候要能夠去檢驗,看祂是不是常住不壞的金剛心,看祂在六塵當中是不是離見聞覺知,不分別、不作主,看祂是不是了眾生心行。譬如五位時:眠熟、悶絕、正死位、無想定、滅盡定;證悟的菩薩能在這五位當中,觀行到六識的見聞覺知心已經斷滅,而第八識如來藏祂一直都是真實常住、如如不動,祂一直都在鑑機照用、隨緣任運。確實證知有一個不生滅法跟生滅的五蘊和合在一起,並非像琅琊閣所說只能觀察到行蘊。

因此說正覺講堂學人參禪證悟時的現觀,不只是觀行到身體上的行蘊,也觀行到第八識如來藏;並且現觀這兩個法不即不離、非一非異,牛奶跟水能分得清楚,真妄分得清楚,哪一個是生滅法、哪一個是不生滅法能分得清楚,不像琅琊閣觀來觀去只找到無常虛妄的行蘊法。正覺講堂能夠實證阿賴耶識在五蘊中具有的真如法性,依第八識的真如法性修學轉依,降伏自心無明煩惱,能少分、多分發起般若空性的智慧,發起中道實相的智慧;能少分、多分現觀世間如夢幻泡影,能快樂無憂地在世間行菩薩道、度化有緣眾生。因此,可知 平實導師是真實善知識,所以要勸請琅琊閣趕快回歸第八識如來藏正法,把多餘心力放在導正佛教界的錯誤知見上面,破斥西藏密宗這些假佛法,以三乘菩提來利益更多的學人,這樣不是更好嗎?

在《琅琊快報》2020年8月20日發布的文章中又說:【蕭導師不斷灌輸的如來藏理論——第八識如來藏是真我、實我,具有持身功能,就是《阿含經》破斥的「非離蘊、非即蘊我」。「非離蘊、非即蘊我」指一個常、一、主宰,真實存在,與五蘊和合之肉體,非離亦非不離的「我」,是一種典型的「我見」。所有具備正見的佛弟子都不可能將這種外道論當作佛説。】(〈《琅琊快報》2020.8.20:蕭平實導師2020.8.18「講經」內容〉,琅琊閣。)琅琊閣這個指控和說法是錯誤的,完全分不清楚 世尊三轉法輪聖教所說的我與無我,也不了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生命實相,對於佛法三乘菩提所要求證的解脫、涅槃是中道法也沒有勝解。否定了 世尊開權顯實,殷勤教誡的佛性、如來藏聖教,因此即使努力精進修學琅琊閣自己所認為的一切法無常、苦、空、無我的《阿含經》,那最後也終將落入斷滅見的外道法中,而不是中道實相的佛法。因此,普勸琅琊閣眾人及其追隨者,應回歸正道、攝受正法,才不會有所遺憾。

下面我們將用白話來解說《大般涅槃經》中 世尊的開示,裡面有很多勝妙的佛法義理;也會解說 世尊為何要於小乘的九部經,也就是四阿含中說「一切法無我」的道理;也會解說為何眾生皆有佛性、如來藏,而此佛性、如來藏所說的「真我」為何不是阿含九部經所破斥的我。後面也會舉證 平實導師所弘揚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就是佛性,就是真如;說明 平實導師為何是末法時代的大善知識,能作為眾生的光明依止。

《大般涅槃經》中 佛說諸比丘應「當依四法」所謂:【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大般涅槃經》卷6)其中所謂依法,就是要依止如來的大般涅槃,大般涅槃是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而法身、法性也就是如來藏,祂是如來大般涅槃的法體,所以依法就是要依止如來藏。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法性即是如來,所以如來常住不變。如果有人說如來無常,那是他不知道、看不見法性;如果不能知、不能見這個法性如來藏的人,佛弟子就不應該依止。

佛又說:應該依止善解如來藏、能知如來常住不變的善知識。如果有人說如來是無常變易的,這是不如理的,不應該依止。所以依法就是依止法性,不依止法性的人就是聲聞;法性即是如來藏,聲聞即是有為;如來密藏即是常住,有為聲聞即是無常。善男子!如果有破戒的人為了利養而說如來無常變易,這樣的人不應該依止。這是依法不依人的道理。

《大般涅槃經》中 佛又說:所謂依義不依語義就是覺悟瞭解的意思。覺悟瞭解如來藏就是「義」,義叫作不羸劣、不瘦弱;不瘦弱叫作滿足,滿足之義叫作如來常住不變法身;如來常住不變的法身就是法常;法常就是僧常,因為佛法僧三寶皆依如來藏而有,而如來藏常的緣故。這叫作依義不依語。

所謂依智不依識智指的就是如來。如果有修學聲聞法的人,沒有方便善巧能了知如來功德,那這樣的聲聞知見就不應該依止。如果有人能知道如來即是法身、法性、如來藏,有這樣的真實智慧就應該依止。如果見到如來方便的應化身,有人就說如來是屬於五陰、十二入、十八界所攝,是飲食所長養的,那這樣的說法也不應該依止。所以要知道,只會取相分別的人不是善知識,因此不可以依止;如果有人作這樣的說法以及寫這樣的經書,也不應該依止。這就是依智不依識。

所謂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不了義經指的就是聲聞法,聲聞法只講蘊處界的緣起性空,只講蘊處界無常、苦、空、無我,他們聽聞佛說如來深奧祕密的如來藏就會出生疑惑,沒辦法了知這個深奧祕密的如來藏能出生大智慧海。聲聞就如同嬰兒一般,沒有能力分辨事情,因此叫作不了義。了義就是菩薩的真實智慧,隨著他親證自心如來藏,能出生無礙大智,就如同大人一樣無所不知,因此菩薩法叫作了義。另外,聲聞乘叫作不了義,無上大乘才是了義。如果說如來是無常變易,那是不了義的;如果說如來常住不變,那才是了義的。聲聞所說應該證知的法,那是不了義的;菩薩所說應該證知的法,那才是了義的。如果說如來要靠吃飯養活,那是不了義的;如果說如來是常住不變易,那才是了義的。如果說如來入於涅槃就如同火材燒盡,那是不了義的;如果說如來涅槃是入於法性、法身、如來藏,則是了義的。聲聞乘的法不應該依止,那是因為如來想要度化眾生,以方便力而說聲聞乘的法,就如同大人只教小孩子半字。聲聞乘的法就如同初耕還沒有結果實,因此叫作不了義,所以不要依止聲聞法,而要依止大乘法。因此大乘名為了義,這樣的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佛弟子應該證知。

另外,所謂依義,義叫作質直,也就是直心;直心叫作光明,光明叫作不虛弱,不虛弱叫作如來。另外,光明叫作智慧,直心叫作常住。簡單說,義就是眾生的法性,常住不滅的真心、如來藏。如來常住叫作依法,法叫作常住,又叫無邊、不可思議、不可執持、不可繫縛;而這個常住法、無邊法、不可思議法,卻是可知可見的如果有人說常住法如來藏是不可知、不可見的,那這樣的人是不應該依止,所以說要依法不依人。如果有人用微妙的言語宣說無常,說沒有常住法、沒有如來藏,這樣的言說不應該依止。所以說要依義不依語

所謂依智說眾僧是常、無為、不變異,不畜八種不淨之物,這就是智。眾僧只是五陰和合、只是識作識受,無真實的和合僧,因為和合就是緣起性空,就是無自性、無所有;既然無所有,如何說有常住?所以要知道這個五陰的識僧是不可依止的,應該依止的是「常住、無為、不變異,不畜八種不淨物」的如來藏智僧。所以說要依智不依識。

所謂依了義了義叫作知足,如來藏始終不會詐現威儀、清白,始終不會憍慢、自高、貪求利養;又能在如來隨宜方便所說的法中不生執著,這樣叫作了義。如果有人能依止如來藏,安住這樣的法中,那麼此人就是安住第一義。所以要依了義經的如來藏法,不依不了義的蘊處界法。

所謂不依不了義不了義如經中所說,一切燃燒、一切無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無我,這都是不了義;因為不能了達如來藏的真義,會令邪見的眾生下墮阿鼻地獄。為什麼?因為不能了達法界的真義如來藏而取相執著的緣故。執著一切燃燒的人,就認為如來涅槃也是燒滅;執著一切皆無常的人,就認為涅槃也是無常;其餘苦、空、無我的執著也是如此。所以不了義經不應該依止。

《大般涅槃經》中 佛又說:「『一切眾生雖有佛性如來藏,也要受持佛戒才能見到,也因為親見佛性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小乘的九部經中沒有方等大乘經,所以那些九部經(也就是琅琊閣所說的四阿含)都不說有佛性。那些經中雖然不說,佛弟子也應該要知道佛性是真實有的。』如果這樣說,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真正的弟子。」雖然阿含沒有明說有佛性、如來藏,但也是有以隱密相來說第八識如來藏、佛性的地方,只是琅琊閣看不出來而已。

譬如在《長阿含》13經《大緣方便經》中 佛說:【「阿難!緣識有名色,此為何義?若識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若識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若識出胎,嬰孩壞敗,名色得增長不?」答曰:「無也。」「阿難!若無識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是緣,知名色由識、緣識有名色。我所說者義在於此。」】(《長阿含經》卷10)這就是四阿含所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教法。四阿含中說有入胎識,因為有這個入胎識才能出生五陰名色;有入胎識住於五陰名色,才有眾生三界六道之生死輪迴。雖然沒有明說五陰名色的根本心——第八識如來藏,但五陰名色中已有六識與意根等七個識,所以入胎識便是第八識如來藏,這也是 佛以隱密相在阿含中說有第八識如來藏的教法。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就先介紹到這裡。

祝福各位菩薩:身心康泰、學法無礙!阿彌陀佛!

---------------------------------------------------------

(歡迎按讚及分享,護持正法救護眾生功德無量!)

😊想了解更多「正覺同修會」
👉
https://www.enlighten.org.tw
😊想更了解「蕭平實導師」
👉
https://www.enlighten.org.tw/master
  正覺般若信箱:http://awareness@enlighten.org.tw

arrow
arrow

    照世明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