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同修會】《次法的重要性–對修百福的少分體會與理解》
作者:蕭平實導師弟子
在正覺同修會《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視頻的第十集中,正莉老師闡述如何修百福,並提到:「修這個百福之業,只要修習久了,可以使人改頭換面,因為可以伏除性障,使福德大大增長。」[1]
末學是在經過多次熏習,且陸陸續續在一段時間極少分的實踐情況下,才得以多少理解一點正莉老師所說的意涵。
早期從《菩薩優婆塞戒經講記》中讀到修百福的內容,並沒有太大的感觸,當時覺得這些好像離自己有些遠,雖然知道前五思、後五思之名相,但內心仍會起念覺得有些麻煩,故只在看書時知道有十思,而在實際生活中連十思都想不齊,更何況是真正的嘗試去做。
後來看到導師於書中,親教師在視頻中都常常提到福德的重要性,尤其是看到《法華經講義》第十八輯[2],導師很詳細地說了如何修百福,並舉了貼近生活的例子,才有點觸動。
正莉老師說:「我們先把這十種思惟的內涵先把它作一個瞭解,先把它記在心裡,心裡先有這個作意存在,這樣歷緣對境時才懂得要拿出來用。」[3]
末學覺得比較容易做到的是讚美思、隨喜思、迴向思,生活中隨處遇到哪怕是他人微小之善,如讓座、幫忙按電梯等,心中都可以隨喜,雖然有時候不一定方便口說讚歎,但是心中仍然可以隨喜,並且也可以把隨喜的功德再迴向給對方早日修學正法、早證菩提、早成佛道,而自己所做幫助他人的,哪怕是微小善業(比如順手指個路),也可以迴向給自他成就無上菩提,
《大方等大集經》卷30中開示:「是諸善根悉以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善根迴向無上菩提者則不可盡,所以者何?如是善根不依三界,若依三界是則損耗,是故迴向一切種智諸善根等不可得盡,是名第四正勤。」[4]
如此可以使得微小之善的果報都變為無量之報,如同《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38集的視頻中說:「因為不是為了求三界有的果報而行善及迴向。三界有的果報終將有損耗享盡的時候,而迴向成就無上菩提,將來可以利樂無量無邊的眾生;而且燈燈相續,因此無量無盡,這樣的修行方式當然可以稱作得聖財。」[5]
當養成經常隨喜、讚歎及迴向的習慣後,哪怕一開始的隨喜、讚歎和迴向不一定是深心地作意,但一定會逐漸朝深心隨喜讚歎他人、以及深心迴向自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方向去轉變,這個過程也一定是伴隨著定力、慧力的增長。
比如見他人得善利之時,觀察自己內心是否有過一念的妒心?如果有,那麼去觀察自己是因何而有這樣的一念出現,也許這背後有自己的貪、有求而不得的瞋,又或者有對對方的不喜等,並以正確的知見去思惟對治。可以從深信因果的角度,或者五陰十八界空相的角度,又或如來藏清淨無我空性的角度去思惟,雖然沒有證悟,但還是可以通過一次次歷緣對境逐漸轉變;如果觀察自己確實是真心的隨喜而不會有妒心,那也是曾經有努力去對治過,因此不容易生起妒心。
而經常的隨喜讚歎以及迴向,就會更容易發現做哪怕是微小善業的機會,也更容易發現他人的長處,也就會常常讚歎他人,因此更容易用四攝法去攝受對方。如果很難發現他人長處,往往是要求比較高,所以比較難認可他人,何況能用愛語去攝受對方呢?
為善業而養成常常迴向的習慣之後,再讀到十思:離殺思、勸道思、讚美思、隨喜思、迴向思、加行淨、根本淨、後起淨、離尋伺害、念攝受,末學有時會想:要如何得以善巧方便讓對方即使現在不學佛,但可以先與佛法結個緣?或者可能慢慢進入到正法中?
雖然有時做善業,想想對方的情況好像也不適合勸道,或者沒有想到適合的方法,也就沒有與對方說任何佛法,但是如果能常常這樣思惟,偶而嘗試實踐,也可以增長善巧方便。如有次和幾位師兄師姐一起,遇到有一位說自己家人生病了需要錢治療的人,其中一位師姐跟他說:「可以給您錢,佛是大醫王,您可多念阿彌陀佛,病一定會很快被治好的。”,即以方便善巧讓他與佛法先結個緣。
十善業中一一善業各有十思,現階段這十思中能想起與做到的只有少分,偶爾可能想起三四分,雖還不一定能做到,卻可以理解與確定只有這樣去修行累積福德,才可以使得福德清淨增長而不會漏失,也能逐漸降伏自己的性障。
雖然末學不斷的嘗試,但常常沒做好,甚至失敗,後來自己思惟檢討:「是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好?說的話是否恰當?下一次應該怎麼做更好?」這就是加行淨;
也會去觀察自己的心行,是否具備根本淨:即做這件事的動機是什麼?是為了討好他人、求他人感謝回報,還是不求回報的純粹攝受利益他人?
再觀察是否落入覺觀的喜樂之中:做完善業之後心中是否是有所期待的?如果對方沒有任何回饋,是否會失落?如果得到他人讚美是否心中歡喜?另外也可以觀察是否心中僅是為了攝受對方,而非貪為眷屬?
經過這些鍛煉後,再遇到可以修集福德、攝受眾生的時候,就可以運用善巧方便將佛法帶入到生活中去引導對方,因為自己已有少分體會,較有智慧將書中、視頻中的內容多少通過實際的例子與言語結合表達出來。通過不斷地實踐和事後的思惟修正讓這些作為變成習慣,就不會覺得前五思後五思是一件麻煩的事情,而不斷增長福德和功德。
另,吾人亦需常常提醒與警惕自己:為什麼福德極易漏失?大部分因為依於五陰而修福,不了知法界的實相,不了知福德的實相而落於世間得失的盤算上,多多少少有所執著,常常有福德而無功德,而且是有漏、缺損的福德,於是隨著五陰的生滅無常而逐漸損耗殆盡。
而如果能努力盡己所能地去修百福,哪怕只能做到百分之一,這樣做久了,加上定力與慧力的提升,一定可以更細緻地觀察到自己的雜染心行,也就能不斷地用正確的清淨無我知見去修正。
吾人經過持續聽經、研讀正法書籍以及看親教師視頻熏習正知見外,在歷緣對境中用這些正知見去修持,就可以逐漸降伏自己的性障,心性日漸調柔,菩薩性日益增長,並且朝著努力求見道的方向前進,因為要能做到離尋伺害、要能了知何謂福德的真實義,了知六塵境界的虛妄性,且一定要實證如來藏、轉依如來藏才能真正體驗與現觀。
而這些在實證前後均需修持的次法,對於修學佛菩提道的菩薩們真的很重要,因次法修好,累積了足夠的福德資糧作為支撐,可以得到諸佛菩薩的攝受以及善知識、善友的深厚因緣,除可實證法外,另也可以避免因為惡知識的影響、或自己的私心、慢心、瞋心作祟而退轉于正法。
現在《法與次法》系列視頻之播出,正是廣大學子的及時法雨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