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7099270_3097274900370104_2508379228990190752_o.jpg

最後身菩薩依第四靜慮方得成滿示現親會真如見性成佛

此處依第二種說法解釋來解說上述成唯識論的這一句子︰菩薩起此煖等善根,雖方便時通諸靜慮,而依第四靜慮方得成滿,託最勝依入見道故。」 玄奘菩薩熟稔瑜伽師地論所說初禪前的未到地定也是入見道的定力依憑至少須有此定力以為入見道之定力條件的最低標準上引成唯識論論文則特別將重點放在靜慮」,是在說而依第四靜慮方得成滿,託最勝依入見道故」,是特別為了見道的成滿這件事所以在此以靜慮為開頭即是依第四靜慮方得成滿佛道,以託最殊勝的禪定為依憑,最後身菩薩示現入見道正性離生故成佛前的最後身菩薩位入見道時示現證悟明心時唯依這第四靜慮以第四禪中的定慧力較諸靜慮來說更為殊勝的緣故因此最後身菩薩仗託這最殊勝的定慧等持力作為所依以第四靜慮示現入菩薩正性離生不依其他的下地靜慮禪定來證悟明心圓成佛道否則如前所說眾生必然生疑而質問:一者如來當初為何不以第四禪證入?二者是否 如來當初證入時尚無第四禪證量?或疑或輕總損及其正信故最後身菩薩應世間因緣以三界中最殊勝的根本禪定第四禪靜慮證量成滿最後身菩薩位之示現入菩薩正性離生親會真如捨異生性接著眼見佛性成滿究竟佛果

第二種說法解釋可由窺基菩薩成唯識論述記9記錄聖 玄奘菩薩解說成唯識論成滿意旨來作證明

《瑜伽》文言依諸靜慮及初未至,不言中間入見諦故。此中復言「前方便時通諸靜慮,而依第四方得成滿」,即「最後」入時唯依第四,第四禪望餘禪最勝,要託最勝依入見道故,不依下地入。有菩薩功德,(《瑜伽師地論六十九說,雖諸靜慮皆能引發,多依第四靜慮不同二乘其欲界無修惠,無四善根、無漏故,不說依入。[1]

疏解疏文大意如下:

瑜伽師地論》卷69所說「依諸靜慮以及初靜慮前的未到地定」可以入見諦入見道入聖諦現觀,並沒有說其餘的「中間靜慮」可以入見諦。《成唯識論》這段論文中又說明:「雖然前方便時通諸靜慮,而要依第四靜慮方得成滿」,這意思是說在成佛前的最後身菩薩位示現最後之入見道時,只有依此第四禪靜慮作為方便而證入,以第四禪靜慮相對於其他的諸禪靜慮初禪到三禪來說是最為殊勝的緣故,因為最後身菩薩必須要仗託假依這三界中最殊勝所依的第四靜慮來入最後見道聖諦現觀的緣故,最後身菩薩所示現的證悟不依其他的下地靜慮禪定初靜慮乃至第三靜慮禪定地來入見道。有菩薩功德,如《瑜伽師地論》卷69所說最後身菩薩引發如來所有一切不共佛法妙智,皆依第四靜慮以為依止;而其餘神通諸功德等,一切靜慮以為依止皆能引發;這不同於二乘聲聞緣覺此謂二乘聲聞緣覺無有如同菩薩道有最後見道之事亦謂二乘聖者的無諍定及願智功德必須依邊際第四靜慮方能引發而入又因為於欲界地中無修惠(古同「慧」)無四善根、無無漏的緣故,不說依之能引發而入此又回頭說明依諸靜慮及初未至能入見諦:因為欲界境界中無修慧等所以不能依欲界定入見道亦即至少要有初未至已離欲界地而未到初禪地的近分定—方能依之而入見道

窺基菩薩記錄聖 玄奘菩薩所說以及他自己對於論文所作的闡述令此成滿的意旨更加清楚當知成唯識論託最勝依入見道故所指並非是在說明瑜伽師地論69所說入見道是依諸靜慮或未到初靜慮的未到地定為條件;此處所說的成滿之所以與第四靜慮有關是因為最後身菩薩在菩提樹下時的入見道最後見道依第四靜慮而明心開悟見性成佛亦即必須成滿一切功德而入此聖諦現觀最後身菩薩入見道所以必須要依第四靜慮

窺基菩薩記錄聖 玄奘菩薩所說的最後」,是指最後身菩薩於菩薩道上之最後一次明心見道—最後入見道之意思此必依第四靜慮而入方說最後成滿這就是聖 玄奘菩薩所說成滿菩薩道上的最後一次明心證悟必須成就圓滿的意思

由於琅琊閣張志成不知此最後之意涵又自創見道即是入地的說法於是將此最後所指之最後身菩薩、最後示現證悟誤解成見道位的最後時候入地之時導致了嚴重的錯會成了真見道必須第四禪的謬說顯見他們是有文字障的人且依琅琊閣之惡說主張真見道必須第四禪來說既是三賢位之初次證悟應說為最初」,如何窺基菩薩於此特別說明這是最後?此即最後就是上述所說最後身菩薩位」、「最後證悟之意;至於最初入聖諦現觀之三種情況與所函蓋的真義則如前說更不贅述

窺基菩薩之所以特別補上這最後來作說明有可能當年窺基菩薩知道未來會有人誤會聖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所說文句可能當時已有人發問誤會真見道必須有第四靜慮;故窺基菩薩舉說最後」,表示這是在說明最後身菩薩在成佛前是依第四靜慮開悟見道方得成滿一切功德當然此亦可能是聖 玄奘菩薩怕弟子們誤會而作的闡釋再由窺基菩薩記錄完成

最後身菩薩依第四靜慮引發如來不共佛法妙智功德

然琅琊閣張志成因為沒有好好端詳 彌勒菩薩於瑜伽師地論69的開示所以就造成了他們錯將最後身菩薩引發如來所有一切不共佛法妙智以及俱分解脫利根阿羅漢引發無諍及與願智的定力條件—邊際第四靜慮」,能入聖諦現觀通三乘說)」的定力條件—諸靜慮及初靜慮近分未至定混淆不清以致錯解成唯識論述記9的闡釋而斷句錯誤……不依下地入。有菩薩功德,……變成了……不依下地入,有菩薩功德。……如是全然誤會而導致斷句錯誤使得有菩薩功德在他斷句後變得語焉不詳

上引成唯識論述記9論文中菩薩功德的真正意思即窺基菩薩文中所提及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69對於菩薩乘功德的開示:

復次,如熏修邊際第四靜慮以為依止引發無諍及與願智,當知如來所有一切不共佛法妙智亦爾;餘神通等,一切靜慮以為依止皆能引發。[2]

這意思是:

又,猶如前面所說聲聞、緣覺乘聖者熏修邊際第四靜慮指已窮究四禪的一切邊際而圓滿具足四禪的一切功德亦謂四禪乃色界之邊際故稱邊際第四靜慮」)以為依止,來引發無諍定無諍三昧及與願智,當知如來所有一切不共之佛法妙智也是如此依第四靜慮而引發;至於其他神通等功德,則以一切靜慮從初靜慮至於第四靜慮以為依止,皆能引發。

成唯識論述記》所說「菩薩功德引自《瑜伽師地論》卷69所說關於熏修邊際第四靜慮以為依止的開示,卷69此段論文有四處談論諸功德:(俱分解脫利根阿羅漢之)無諍三昧、定)願智如來所有一切不共佛法妙智餘神通前三處功德皆須由「第四靜慮」所引發,其中這來所有一切不共佛法妙智即攝於此處說明的「菩薩(乘)功德」—最後身菩薩即將成就的功德,此即一切最後身菩薩成就「如來所有一切不共佛法妙智時,皆依第四靜慮而引發證入此不可思議智慧,非指見道或入地之賢聖菩薩。《成唯識論述記》闡釋《成唯識論》所說的依「第四靜慮而「成滿之「入見道」,皆是依《瑜伽師地論》卷69的「如來所有一切不共佛法妙智來指此「菩薩功德是「最後身菩薩位將成就的功德,須依「第四靜慮來開悟明心;此非指入真見道時自非真見道之所必修。即此「如來所有一切不共佛法妙智就是攝於《成唯識論述記》說的「菩薩功德最後身菩薩即將成就的功德」,這甚深功德不是指三賢位菩薩最初見道的「菩薩功德」。當知 彌勒菩薩說明這引發諸佛如來所有一切十八不共佛法、一切種智妙智,皆依此第四靜慮,此依佛位前的)最後身菩薩說,即此「成滿真正之意當然「菩薩功德」也包括「餘神通等」,然由《瑜伽師地論》卷69已說此等功德亦可由任一靜慮引發,故不特別為說;以《述記》此處所論,主要在於須以第四靜慮引發的「菩薩功德」,且是「成滿最後見道」之意

成唯識論》、《成唯識論述記瑜伽師地論的開示中都未曾說真見道時的入聖諦現觀必須有第四靜慮證量亦未曾說見道通達位入地時必須具第四靜慮的證量而上引論文則是在說最後之意是彰顯最後身菩薩位」,令此成滿之意契合瑜伽師地論69所開示關於成就如來所有一切不共佛法妙智功德成滿」,此亦全然符合 世尊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所開示最後身菩薩依第四靜慮示現證會真如正性離生」,以至於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此即成滿之意如是證明聖 玄奘菩薩造成唯識論時是多所引用闡釋諸經教及瑜伽師地論》。

  琅琊閣張志成解釋錯謬誣謗一生補處彌勒菩薩與諸聖者

琅琊閣張志成在解說經論時大多只能原文照錄加點白話;等到他忍不住冒出話來解釋時卻往往又呈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正好顛倒說的謬誤他說

《成唯識論述記》9述曰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九通三乘說,唯依諸靜慮及初近分、未至,能入聖諦現觀非無色定無色定中奢摩他勝,毘缽舍那劣,毘缽舍那劣道不能入現觀故……此中複言,前「方便時通諸靜慮,而依第四,方得成滿」,即最後入時唯依第四,第四禪望余禪最勝,要托最勝依入見道故,不依下地入有菩薩功德《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九雖諸靜慮皆能引發;(但大乘多依第四靜慮入見道),不同二乘可依未至定及諸靜慮入見道)。其欲界無修惠無四善根無漏故,不說依入[3] 

辨正:琅琊閣張志成真的通篇不知所云且一一解說如下:

一者既然琅琊閣張志成自己舉 彌勒菩薩說通三乘說而有未到初禪地的未到地定可入見道如何之前一直堅持一定要第四靜慮才能入見道入聖諦現觀?豈然本來是暗指 彌勒菩薩說錯了不符 世尊的說法?

二者由琅琊閣張志成的斷句證明他讀不懂這論文即最後入時唯依第四,第四禪望余禪最勝,要托最勝依入見道故,不依下地入,有菩薩功德。(《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九〉說……。他於這段論文完全不能解釋還斷句錯誤將後面瑜伽師地論69所說要如何引發菩薩功德之內容拉到前面變成前一個句子的內容;他並不瞭解有菩薩功德已是另起下一句是下一句的開頭是在說明瑜伽師地論69的另一段開示了[4] 琅琊閣張志成對論文經常如是斷句標點符號錯誤連這論文的正確斷句都不清楚的人卻來主張他能理解論文的真實義?真的令人無言他一定要這樣對大眾公開自己如是淺薄又錯謬的能力嗎?

三者揆諸琅琊閣張志成所說:「成論的說法是必須第四禪才能見道。並非蕭導師所說,禪定只影響轉依的品質[5] 然如前說窺基菩薩在述記已說成唯識論此段論文是依瑜伽師地論69而開示引文也很清楚說明這是最後身菩薩成佛時所示現的見道最後身菩薩之所以要以最殊勝的第四禪入見道要託最勝依入見道故」,就是因為第四禪中定慧等持而觀慧最為殊勝同時也是要杜絕眾生對最後身菩薩的輕慢與懷疑以免壞其善根

四者琅琊閣張志成又不肯仔細恭讀瑜伽師地論》,不明白 彌勒菩薩說當知如來所有一切不共佛法妙智是依第四靜慮來引發此謂以邊際第四靜慮為所依者是如同聲聞緣覺二乘修學無諍、願智之所故稱亦爾也是如此彌勒菩薩再說餘神通等,一切靜慮以為依止皆能引發其他神通等等則隨以任一靜慮作為依止皆能引發」。琅琊閣張志成只抄錄了窺基菩薩所說雖諸靜慮皆能引發卻不知這句本有二義:
一義
玄奘菩薩於前說無始來於加行位成滿後第一次悟入的大乘菩薩可以諸靜慮入見道也可以初靜慮前的未到地定入見道
二義此處是依瑜伽師地論69來說雖依諸靜慮皆能引發餘神通等菩薩功德而主要在說引發如來不共佛法妙智的最後身菩薩功德是依止第四靜慮

自作聰明的琅琊閣張志成卻又將瑜伽師地論69此處所開示誤解為初始見道而說(但大乘)多依第四靜慮(入見道)他雖然抄錄了窺基大師在成唯識論述記中的一段釋論文字卻不能經由閱讀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69中該處前後文的開示如實獲得論意進而勝解窺基大師所說即『最後』入時唯依第四最後是指最後身菩薩導致全然不解論文這時所說的依第四靜慮是在說如來所有一切不共佛法妙智菩薩功德」,而非是在說菩薩道上的第一次入見道當知此處是說最後身菩薩入如來地所發起的菩薩功德」,然而琅琊閣張志成卻錯會而將此處自作主張轉變成為入見道時的禪定證量完全不領經論所說不知經論之意

五者琅琊閣張志成在此更凸顯自己完全不解論典所說菩薩功德之意不僅妄稱(但大乘)多依第四靜慮(入見道)而且還補上一句不同二乘(可依未至定及諸靜慮入見道)他完全不明白這地方是在說二乘聖人亦可以有願智等相似菩薩功德之發起但必須以邊際第四靜慮來引發這是因為二乘人沒有如同高地菩薩有成就大乘法無生法忍的深妙道種智因此須加行入第四靜慮來引發全然不同於高地菩薩乃至如來的願智更是隨念即知全然無須入定加行而其餘神通等功德雖三乘聖者皆同樣可由任一靜慮引發其功德力隨禪定力及智慧力而有差別如三明六通大阿羅漢之宿命明只能看到八萬大劫前的事遠不及高地菩薩遑論能與如來的宿住隨念智力相提並論由於琅琊閣張志成不解此處成唯識論述記所說因此關於這二乘差別的部分他不解其義最後只能原文照錄;如此者竟然還敢大剌剌地將其不知如何解釋才好的窘境曝光在大眾面前?

六者對於瑜伽師地論69此段論文這琅琊閣志成卻可得到兩種全然不同的解讀:一是通三乘」,一是大乘不同二乘的見還能將這互相牴觸的結論毫無害臊地寫出在令人對末法時代如是崇尚學術而輕賤實證的惡業愚癡凡夫之自滿自慢嘆為觀止這莫非是在暗示當來下生佛 彌勒菩薩自語相違?豈非毀謗 彌勒菩薩和瑜伽師地論嗎?

綜上可知這樣連斷句都錯誤的人來解成唯識論等諸聖教幾句話幾乎都是引用論文加點白話還是能一下子就產生多處錯誤如同他公開承認自己是不懂無生忍及無生法忍的凡夫卻又自認有能力評論親證無生忍及無生法忍的聖者所說謬誤實在令人無言他這樣大力抨擊勝義菩薩時所自詡的邏輯安在?只能靠大量顛倒黑白的惡說法在網路上充量夫復何言!

三乘見道入聖諦現觀之所須定力無別

揆諸琅琊閣張志成所說二乘的見道可以依未至定初至四禪入見道入聖諦現觀);但是大乘見道,要依禪定中最殊勝的第四禪而入。[6] 此即顯示他是將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69所說唯依諸靜慮初靜慮近分未至定,能入聖諦現觀[7]只當作是二乘的見道入聖諦現觀然此卷69已是攝決擇分而前本地分已分說十七地瑜伽師的十七種境界(「境界,這攝決擇分在論述時即多有含攝諸地而所以雖此卷69為〈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三〉然內容一樣廣攝至於菩薩地瑜伽師地論69諸解脫門建立相,如本地分已說;不共佛法及無礙解等,如菩薩地已說[8]這即代表此卷並非只有論及聲聞乘也有依菩薩乘來作說明如以如來為例瑜伽師地論69若諸如來遍於一切所知境界智無障礙[9]、「如來所有一切不共佛法妙智亦[10]又有直接引菩薩諸菩薩初中後際世俗智者[11]甚且還有比較菩薩聲聞緣覺之差別者由諸菩薩所有功德皆依十力種性而轉,聲聞獨覺則不如是[12]明眼人自可端詳得見由此可知,《瑜伽師地論69本無侷限於聲聞二乘而談如何將此卷之唯依諸靜慮『及』初靜慮近分未至定,能入聖諦現觀當作僅為二乘見道之說?既然大乘菩薩也有入聖諦現觀」,如何說此開示非為大乘入聖諦現觀之定力標準?當知此處既無更加說明三乘有別即是通於三乘;否則 彌勒菩薩必當依菩薩聲聞緣覺之差別詳細解說故琅琊閣張志成的大乘見道,要依禪定中最殊勝的第四禪而入即成刻意曲解論意的惡說當知大乘見道還當依瑜伽師地論所說以初禪前的未到地定即可作為真見道之定力依憑至於若所入聖諦現觀是要分證離異生性則經論必然在說明時會有所闡釋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28然依靜慮能最初入聖諦現觀、正性離生[13]此即在說明大乘菩薩最初入聖位證法空真如顯然是不同於真見道唯證生空真如雖真見道與入初地都是入聖諦現觀然所證智慧深淺有別而亦無礙所依心體是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440〈第二分 魔事品 44〉說菩薩未入正性離生,不應授彼大菩提記[14]此亦吻合入地菩薩已斷異生性得受佛記至於二乘人之入聖諦現觀、正性離生則各有別異以果證非必相同故大般若波羅蜜多經133〈初分 校量功德品 3031〉說聲聞種性補特伽羅修學此法,速入聲聞正性離生,得預流果、得一來果、得不還果、得阿羅漢果。[15]

琅琊閣張志成攻訐師父 平實導師說:

《成唯識論》此段論文,很明顯的是在說從加行位入見道的過程—「菩薩起此暖等善根(即加行位),雖方便時通諸靜慮,而依第四,方得成滿,托最勝依入見道故。」並不是指在「修道位」的十地菩薩成佛時的見道。蕭導師很明顯的是扭曲論意,為自己的說法強加辯護。[16] 

真義已如上辨正琅琊閣張志成才是真正扭曲論意,為自己的說法強加辯護之人當知由成唯識論述記引徵瑜伽師地論69可知:最後身菩薩依第四靜慮證悟入見道」,這才是聖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所楷定聖教的意思言簡意賅而依第四靜慮方得成滿,託最勝依入見道故成唯識論緊接著再根據瑜伽師地論69之開示而以十六字精彩總結為唯依欲界善趣身起,餘慧、厭心非殊勝故。可見成唯識論9這一段論文皆在彰顯瑜伽師地論69該段論文的真義窺基菩薩在詮釋成唯識論成滿時是說最後入時」,即說明這是最後身菩薩入見道時成滿這也可能是聖 玄奘菩薩講授時直接說明的窺基大師又依成唯識論的本意強調這後半句直接連結瑜伽師地論69所顯示最後身菩薩依第四靜慮引發如來所有一切不共佛法妙智故窺基大師在成唯識論述記有菩薩功德,六十九說……瑜伽師地論69若如來所有一切不共佛法妙智唯依第四靜慮引發等文句即申明此成唯識論連結瑜伽師地論的本意

玄奘菩薩弘護正法不遺餘力心繫學子大眾的道業修進思及學人若有靜慮證量則修學品質可更好故期勉弟子眾能以靜慮功德為助緣令道業快速增上乃至一生可跨越一大阿僧祇劫步入初地聖位若有殊勝因緣者或可更上於初地亦未可知;故為說諸靜慮第四靜慮無非期待學人皆有靜慮證量成就解脫心得以快速圓滿見道位所證而步入聖位;這就是師父 平實導師所說禪定影響的只是證真如後的轉依品質之道理,「成滿的意旨師父 平實導師在正法眼藏護法集就已開示:諸佛都在第四禪大悟成佛[17] 這就是最後身菩薩示現最後證悟入見道成滿」,即師父 平實導師所開示真見道不須禪定或四禪,四禪只是成佛前的最後見道所 此方為正說


[1]《大正藏》冊43,頁568,中10-18。

[2]《大正藏》冊30,頁682,中23-26。

[3]  琅琊閣,〈正覺同修會的明心與見道違背《成唯識論》之處(3)〉https://langyage.pixnet.net/blog/post/111160

[4]  編案:《大正藏》作「不依下地入 有菩薩功德……」(冊43,頁568,中15),即「入」與「有」中間空了一格;《中華大藏經》則是作「不依下地入又菩薩功德……」(冊99,頁353,下2)。由上引這二部藏經的資料亦可推斷此處是另起一句。

[5]   琅琊閣,〈正覺同修會的明心與見道違背《成唯識論》之處(3)〉
〈正覺同修會的「明心與見道」違背《成唯識論》之處(2)〉:【從見道位禪定的要求來說:大乘見道位所證的「無分別智」,需要從四禪入,正覺的親證不需禪定,按蕭導師所說,未到地定只是決定「轉依」如來藏的品質。】
https://langyage.pixnet.net/blog/post/111073
〈正覺同修會的明心與見道違背《成唯識論》之處(3)〉:【《成唯識論》此段論文,很明顯的是在說從加行位入見道的過程—「菩薩起此暖等善根(即加行位),雖方便時通諸靜慮,而依第四,方得成滿,托最勝依入見道故。」並不是指在「修道位」的十地菩薩成佛時的見道。蕭導師很明顯的是扭曲論意,為自己的說法強加辯護。】

[6] 琅琊閣,〈正覺同修會的明心與見道違背《成唯識論》之處(3)〉

[7]《大正藏》冊30,頁682,中27-28。

[8]《大正藏》冊30,頁681,中26-27。

[9]《大正藏》冊30,頁682,中18-19。

[10]《大正藏》冊30,頁682,中24-25。

[11]《大正藏》冊30,頁683,中2。

[12]《大正藏》冊30,頁683,中11-12。

[13]《大正藏》冊30,頁436,上3-4。

[14]《大正藏》冊7,頁216,上25-26。

[15]《大正藏》冊5,頁724,中16-18。

[16] 琅琊閣,〈正覺同修會的明心與見道違背《成唯識論》之處(3)〉

[17]  平實導師,《正法眼藏—護法集》,佛教正覺同修會(台北市),1996年10月初版,頁206。

---------------------------------------------------------
(歡迎按讚及分享,護持正法救護眾生功德無量!)

😊想了解更多「正覺同修會」
👉
https://www.enlighten.org.tw
😊想更了解「蕭平實導師」
👉
https://www.enlighten.org.tw/master
  正覺般若信箱:http://awareness@enlighten.org.tw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照世明燈 的頭像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