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這一集是要針對一篇署名張志成先生所寫的,篇名叫作〈「已入見道諸菩薩能證解阿賴耶識」的真義〉的文章來辨正說明。
這篇文章一開始的序言,張先生就先聲明,他認為平實導師弘法以來,【一直宣稱第八識(廣義的阿賴耶識)是「實相心」、……並說禪宗之開悟明心是:「觸證第八識真如心體」;「……(能)現前觀察阿賴耶識之無分別性,是故發起根本無分別智」、「親證阿賴耶識心體而發起般若之正觀時,名為真見道位菩薩,位在第七住位」】(〈正覺法義辨正:張志成——「已入見道諸菩薩能證解阿賴耶識」的真義〉,張志成。)等等說法都是錯的,他不能認同。那他的主張是什麼呢?他說:入見道是指初地而不是七住位;證悟的標的是真如而不是阿賴耶識;見道的方法也不是去找阿賴耶識。還說:見道的次第是初地先「證真如」,再「證解阿賴耶識」等等。那篇文章內容主要大概就是這些,那我們就來辨正說明。
首先,張先生的這一篇文章,基本上就是圍繞在《成唯識論》裡的【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成唯識論》卷3)的這一段話,他認為正覺錯解了這段話。其實除了《成唯識論》的這段話之外,對於開悟而有般若現觀以及見道階位的事情,我們更常引用《菩薩瓔珞本業經》的這一段經文:【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張先生既然要否定正覺對見道是七住位的說法,為什麼在他這一篇文章裡卻完全不提這一段重要的經文?或許是因為無法解釋為何 佛說般若正觀現在前時就是第七住位吧!因為他在文章裡也承認「入見道位的菩薩是具有般若智慧的」,只是他所說的入見道位是指初地,而不是這段經文說的第七住位。
那麼,經文所謂的般若正觀現在前又是什麼意思?不但是正觀,而且還是現在前,這樣難道還不是前面《成唯識論》那段論文裡所講的「得真現觀」嗎?如果不是,那般若正觀現在前算什麼?何況張先生自己也說真見道證真如具有般若智慧,那七住位所證的般若正觀不就是具有般若智慧、不就是證真如的真見道了嗎?但是張先生卻主張見道是初地。
此外,《成唯識論》說:得真現觀的菩薩能證解阿賴耶識。顯然阿賴耶識就是得真現觀菩薩所證解的對象。那麼既然七住位菩薩有般若正觀,不就表示七住位菩薩已經證得阿賴耶識,並能現觀而瞭解祂的一些體性,因此而有了般若智慧嗎?但是張先生卻不能認同。他還說參禪找這個不分別六塵的心是錯的,禪宗明心也不是以能分別的意識心去找無分別的心。然而,阿賴耶識是第八識,也是心,雖然祂不是凡夫所知的心,乃至不是二乘聖人所能證的心,因為祂沒有凡愚所知的六識心相,所以在《般若經》有時叫祂無心相心。此外,這個第八識在《成唯識論》也說有很多不同名稱,除了阿賴耶識外,也叫作心;那能證解阿賴耶識不就是開悟明心嗎?又有哪裡不合理呢?
此外,經中也說過「賴耶無分別」。佛眼清遠禪師也曾說過參禪【須是不離分別心,識取無分別心。不離見聞,識取無見聞底。不是長連牀上閉目合眼喚作無見,須是即見處便有無見。所以道:居見聞之境,而見聞不到;居思議之地,而思議不及。】(《古尊宿語錄》卷32)如果這樣還不夠,可以再舉永明延壽禪師的公案,有僧來問禪師:【「學人久在永明,為什麼不會永明家風?」師曰:「不會處會取。」】(《景德傳燈錄》卷26)老趙州也說:「老僧不在明白裡。」人家再問,趙州回說:「我亦不知。」羅漢桂琛禪師不也跟法眼文益禪師說:「不知最親切。」古時禪師也常有「不審」的公案,也就是「不知道」。以上這些例子,在在處處都表示確實有一個離見聞覺知的無分別心,就是阿賴耶識;而明心主要就是以能見聞覺知的意識分別心去找出祂、識取祂,然後理解祂、體會祂,般若智慧才能出生。所以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難道這麼多的例子還不夠清楚明白嗎?而且禪宗找到「無分別的心」,不算是開悟見道嗎?如果禪宗祖師有見道,難道都是初地以上的菩薩嗎?
眾生所能分別的對象,主要就是六塵,此外還有什麼是眾生所能知、能會、能審的對象?所以「不審」就是不審六塵、不分別六塵,而第八阿賴耶識不正就是《成唯識論》所說「恆而不審」的心嗎?這個心如果不是實相心,難道還有別的心識?總共不就八個心識,前七識要不「審而非恆」、要不「恆審思量」,都是能審的心識,也都是可滅的心識,只有第八阿賴耶識這個本心才是實相心;能識取這個心,不就是明心嗎?這有什麼不對呢?也因為明心,證得這個對六塵不分別的心,所以發起了根本無分別智,完全符合《成唯識論》所說真見道有根本無分別智,真的若合符節。更何況經過自己參禪確實明心的菩薩,也都能親自觀察驗證而確認這阿賴耶識心確實有這樣的體性,絲毫不差,是可以觀察驗證的,當然符合《成唯識論》所說的是已入見道的菩薩,能得真現觀,因為已經能證解阿賴耶識。
那為什麼張先生會認為真見道是初地呢?他在文章中也舉了 無著及窺基菩薩的論文說入見道的「勝者」是初地。然而,無著的《攝大乘論》並沒有像張先生所說就是初地。《攝大乘論》有三個譯本,不論哪一個譯本都沒有對什麼樣階位的菩薩才是「勝者」有進一步的闡釋。而世親菩薩的《攝大乘論釋》,不論是真諦翻譯或 玄奘翻的,都只說「勝者即是諸菩薩眾」。另一個無性菩薩的《攝大乘論釋》也沒說初地以上。所以這些論文,都不能拿來作為證明勝者就是初地以上。
然而,張先生卻說「《攝大乘論》認為勝者只限於地上菩薩」,他也認為《成唯識論》是以地上菩薩為勝者。但這樣的說法顯然是誤導讀者,因為《攝大乘論》對勝者連說明都沒有,《成唯識論》則是說諸菩薩眾叫勝者,所以此處顯然只是張先生自己的推測,論文並沒有這麼說。張先生的舉證中,只有窺基菩薩的《成唯識論述記》裡有說地上菩薩才是勝者,可是對於《述記》的說法,平實導師早就在《涅槃》這本書,尤其是在「關於大乘見道疑訛的辨正」這一節中,作了非常詳細的舉證說明。既然 平實導師早就辨正過了,那張先生應該先對《涅槃》書中的舉證加以反駁,否則《述記》那一段就不能拿來當佐證之用。不然,我們再舉《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8來看,佛說:【永離二相不著二邊,如是悟者名見真諦,悟真諦者名為賢聖。】這一段是 文殊師利菩薩請求 佛陀向大眾解說「三界唯心」的道理,而 佛陀所作的回答當中的一小段。由這裡也可以清楚看出,見了真諦,就是開悟者;也就是悟了這個中道實相心,就是賢聖,顯然也是包含了賢位菩薩的階位。
另外,張先生在文章中還說:「證悟的標的是真如」,而不是正覺所說的阿賴耶識;又說「見道的次第是初地先『證真如』再『證解阿賴耶識』」。他的意思就是將真如和阿賴耶識切割開來,可是離開阿賴耶識還能有真如可證嗎?《成唯識論》就說「真如亦是識之實性」(《成唯識論》卷10),說真如是阿賴耶識的真實性,真如是依於阿賴耶識而有的,兩者非一非異,不能分割。我們就以張先生在文章裡也引用過的《宗鏡錄》來說,在卷4裡說得很清楚:【經偈云: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佛說如來藏者,即法身在纏之名。以為阿賴耶,即是藏識。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有執真如與賴耶體別者,是惡慧也。】看最後這一句,說若有執著真如與阿賴耶識不一樣的人,就是惡慧。所以不能說先證真如再證解阿賴耶識,而是明心找到第八識時,可以現觀祂的真實與如如體性,所以才叫證真如。因此,不能主張說證悟的標的是真如不是阿賴耶識,也不能說是先證真如再證解阿賴耶識。
張先生又說:要入地證真如,「在加行位於四禪修四尋思、四如實智」。也就是說,他主張證真如要先有四禪的證量。關於這個說法,張先生雖然沒有引證經文或論文,但應該也是誤會經、論之意;相關道理,平實導師早就解說過了,其實這是指最後身菩薩要成佛時的情況,並非一般菩薩入地時的情形。因為要入地,除了廣大福德及無生法忍智慧外,還要有慧解脫的阿羅漢證量,可是慧解脫並不需要四禪。換句話說,即使如他所說見道是入初地,也不需要四禪的禪定,況且證真如也不是初地,更無關四禪,否則禪宗祖師為何不強調禪定?「念佛不在嘴,參禪不在腿;磨磚不能成鏡,坐禪不能成佛」,不是學禪人都耳熟能詳的嗎?
此外,再看 玄奘菩薩,他能寫作唯識增上慧學的《成唯識論》,請問他有沒有入地的證量?沒入地是寫不出這樣的論著的,所以 玄奘菩薩當然是地上菩薩。那他有沒有四禪?答案是沒有。因為 玄奘菩薩當年想要修證四禪九定,因此便向當時的唐高宗上表,可是卻沒有獲得皇帝許可,此事記載於《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可見 玄奘菩薩當時是沒有四禪證量的,但卻不妨他是入地的菩薩。所以,證真如乃至入地要有四禪的證量是錯誤的說法。
張先生的文章末後,他說正覺的現觀,「是想像有一個『不生不滅的心』為阿賴耶識」,並將祂執為我,並說這是落在佛所破斥的「第六見處」。他的意思其實是不認為有一個不生不滅的心存在、可證,所以對於見道的修行方法,他說:【修行方法在觀察現象有為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上所顯示的「空性」——又名真如、實際、法界……等名,並不是在「找阿賴耶識」。】(〈正覺法義辨正:張志成——「已入見道諸菩薩能證解阿賴耶識」的真義〉,張志成。)像他這樣的修法,只在蘊處界等現象有為法上觀察,那跟聲聞解脫道的修行有何差別?而且聲聞人還是因為不否定有不生不滅的心才能成就解脫果,像張先生不承認有不生滅的心,又如何能以這樣的修行方法而有所實證?蘊處界都是虛妄不實、生滅變異的法,又哪來的真如、實際?即使是以正確的聲聞知見及方法修行,最究竟不過就是四果阿羅漢,可是阿羅漢也沒有大乘見道、沒有證真如。譬如《央掘魔羅經》卷2說:「三世一切聲聞緣覺,有如來藏而眼不見。」就因為不證第八識如來藏,所以不證真如。阿羅漢都沒有證真如了,更何況否定有不生不滅心的張先生,又怎麼能以他所說的方法來證真如?根本就與真如無關!一定是親證了阿賴耶識以後,才能現觀到識之實性的真如。
最後,關於 佛陀所說的六見處,前五見處是指對五陰的不如實知,所以有外道會執為常恆不壞的我;第六見處是指其他對法界實相不如實知而產生的錯誤見解。明心不退的菩薩是不會將阿賴耶識執著不放的,因為可以現前觀察到不論悟前、悟後,這個心一直都在,你觀祂,祂在;你不觀祂,祂仍然在,無一時一刻不在,那又何必執著於祂?正覺所證的如來藏,就像 佛在《楞伽經》中所說:「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2)祂不是三界中法,沒有三界我性,所以不會有張先生所說「將祂執為我」的事情。而且真正開悟的人,都可以現觀祂,並現前體驗祂的真實存在,乃至有種種體性。既然是可以現前體驗的心,又怎麼會是張先生所說是想像出來的法?怎麼還會對祂產生錯誤的見解呢?反而是張先生所說的真如,才是他自己想像出來的真如,正是 佛所破斥的第六見處,而他自己卻不知道。所以我們這個單元才叫「燈下黑」。
時間的關係,就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成佛道!
阿彌陀佛!
------------------------------------------------------
(歡迎按讚及分享,護持正法救護眾生功德無量!)
😊想了解更多「正覺同修會」
👉https://www.enlighten.org.tw
😊想更了解「蕭平實導師」
👉https://www.enlighten.org.tw/master
正覺般若信箱:http://awareness@enlighten.org.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