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擷取.PNG

  涅槃世間不二,真實般若中觀,諸法即涅槃自性

琅琊閣張志成說:8.因為從來都不理解中觀的道理,所以正覺的親教師對應成派中觀的批評,幾乎全部錯亂。比如下文:
藏密應成派中觀,正是無因論外道。……因為他們總共只認得六識,總共只承認有六識。……
上面這一段話,除了說中觀只討論六個識是對的外,其餘錯漏百出。
但是,只討論六個識,不等於否認第七、八識的存在,也不應該把任何派系的中觀標籤為「六識論」。
《般若經》、《金剛經》何時討論第七、八識?所以也是「六識論」?阿含經是《五蘊論》?
修行重點是如何破「自性見」,不是怎麼歸類法相,建立多少個識,多少個蘊,多少個法。正覺非要把第八識建立為實有,純粹因為不然它所設定的密意無法成立。
不管那一派中觀,說的都是緣起性空。阿含經反復教導的就是緣起法。中觀經典一再說明的就是一切法無自性。
[1]

辨正

(1) 張志成因為一直熱愛宗喀巴的外道見,又有釋印順大力推崇這「一切法無自性」,令他非常傾倒,因為張志成從來都不理解般若、唯識、方廣的道理,所以他對如來大乘佛法的批評,幾乎全部錯亂」。張志成認定若說中國禪宗證悟的是這「常恒不變」的第八阿賴耶識,即是「自性見他認定若證悟「常恒不變」的如來藏即是「有梵我論的味道他如此厭惡華人傳承之佛法文化,無法不在言詞上橫加貶損。他又學釋印順割裂大乘法,而且他還不僅如釋印順割裂成真常唯心、性空唯名、虛妄唯識三者而已,他根據學術界和釋印順所說,將大乘法進而割離到更加支離破碎。以他所舉「如來藏」為例,他說有多種「不同的如來藏系學說」,他更依釋印順說法而說有「糅雜如來藏和唯識」的體系。所以他不肯接受中國禪宗親證的實相,他認定大乘一切所說都只是思想中國禪宗祖師都依菩提達摩大師所傳,知道要親證如來藏第八阿賴耶識心體,張志成還是昧著良心毀謗《楞伽經》,他的意思應該是:「因為菩提達摩祖師從來都不理解真正佛法的道理,所以才會選錯了經典,這部經對外道的批評與見道的說法幾乎全部錯亂」(意思是中國禪宗全部錯亂,只有張志成一個人才是對的;然諷刺的是:這個「對」的人永遠也證不得禪宗的明心,是否他要說這明心「永遠無法親證」?然他應該認為他絕非戲論;這已不是自信與否的問題,而是他真的無可挽救。至於琅琊閣族在若干非法義上的名相、人物的說法則是合理的,如根據辭典將「乾屎橛」說是「擦拭大便的木片子」,還有「般若多」和「木叉多」人名的更正等;然即便如此,一樣無礙師父 平實導師演說的真義

(2) 琅琊閣張志成談到「只討論六個識,不等於否認第七、八識的存在」,好像是在替藏密應成派中觀說話這也難怪了,當宗喀巴受到挑戰時,也會危及張志成心中的神主牌「一切無自性」一切空幻無有、無實相法的信仰;然接續宗喀巴傳承的釋印順倒是老實地給了答案:「大乘學者所說的第七識、第八識,都不過是意識的細分。即釋印順認為八識是「大乘學者」創造的,「釋迦如來」沒有說過第七識與第八識,意即「釋迦如來沒有說過大乘法,這些流傳後世的大乘經典都是所謂的『大乘學者』中有人假借如來名字所編寫的著作—偽造佛經的創作因此尾隨釋印順的張志成所說的意思是:「只討論六個識,不等於否認第七、八識的存在—因為祂們都是意識的細分,何須否定祂們的存在?他也可繼續大言:「討論第七、八識,不等於承認第七、八識真正存在,因為祂們(它們)都是意識的細分。這些六識論者永遠是將第七識、第八識當作是可有可無,因為他們從不相信 如來說過八識,即使四大部《阿含經》這樣鋼鐵般的證據說有八識的實質,他們也只會說:「我看不到『第八識』這三個字,等你找出來再說。所以,如是者會毀謗聖教,自屬意料之中;其未來餘報就是會受到如同他們現今一般「睜眼說瞎話」的人無盡的欺負,他們都只能百口莫辯;當然這是在他們將來無數劫受完十方世界無間地獄果報後的事了。

張志成說:「《般若經》、《金剛經》何時討論第七、八識?所以也是『六識論』?然比對上述所說,《增壹阿含經》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說到了「如來藏」,又基本佛法已說「十八界」中有「意界(意根界)」與「六識界」,因此如何可說「《般若經》何時討論第七、八識?」而且般若系列的諸經中還說到不屬意識及意根的「非心心、無心相心、不念心、無住心」,亦即出生諸法的不生滅真如心 [2]怎麼能說沒有講到八識?難道意識可以是「非心心」等四種名所指之心?顯然是張志成自己不肯好好閱讀經典,不肯如實理解經中文義。當知「如來藏」即非六識,而如來藏能生七識心及萬法,當然是心,如何張先生可以嘲諷為也是『六識論』」?自己理路不通,卻反來嫌棄大乘法?

        當年禪宗六祖惠能依五祖弘忍為其演說《金剛經》及直說密意而開悟證得禪宗真悟祖師都證得的如來藏第八阿賴耶識,他的明心因緣也是《金剛經》,而且悟時當場說出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等五個何期,如何張志成可嘲諷說「《金剛經》何時討論第七、八識?所以也是『六識論』?

因此,同樣地今天判定「六識論者」也是依其所言所述來判定其心中對第八識的真正想法,並非以他是否說過八識的名相為準。以釋印順為例,他經常闡釋第七識與第八識,如張志成一樣;然釋印順可是誣謗第七識、第八識為「意識的細分」,將能生意識的第八識顛倒說為意識細分出來的,因此即使釋印順有說第八識,他還是道道地地的「六識論者」。

   又如世間有人要親證如來藏,可他的心思都是在見聞覺知六識心上用心,他最後便將意識心當作是他要尋找的標的,晚近三百年來的佛教界所謂開悟諸師盡皆落在離念靈知等意識境界即是如此;因此無論他以意識的「離念、清淨、無念」等任一狀態來認定契合於他所認為的「明心」,他本質還是「六識論;這類佛門外道大都如此,無論他是常見還是斷見論者;藏密各派也都是如此,除了已在歷史上消失的覺囊派。

(3)  張志成隨口說「阿含經是《五蘊論》?以期望將焦點移開,不再深究八識論或六識論,然《阿含經》本質還是「八識論」,既說名色外的本識—如來藏,又說有意根第七識作為意識的所依,這樣本識及意根加上六識,總數為八,還是八個識,而第八識如來藏能出生意根及意識而同時作為意根與意識的所依。「本識」是作為名色的「因、習、本、緣」名色「所依」、如來的「所依識」,可知一切法皆以此「識」為所依;這個根本「識」有別於名色七識,既非十八界中的識陰六識,亦非十八界中的意界,所以《阿含經》本質猶然是「八識論」,然大眾不解這道理,須由大善知識師父 平實導師七鉅冊的《阿含正義》開顯這四大部《阿含經》所隱含的第八識真義,大眾才能明白。由此可知,佛法端乎義理的實質,非在語言文字上;若如張志成之行為者,永遠都只能是說食數寶之徒。

(4)  張志成說:「修行重點是如何破『自性見』,不是怎麼歸類法相,建立多少個識,多少個蘊,多少個法。」然而真正的修行重點首要是遠離宗喀巴、釋印順、張志成這樣的惡知識,當親近師父 平實導師這樣的大善知識,依教奉行而如實修學者方能真破自性見觀乎張志成仍然墮於所生的現象界諸法中而不斷自性見,可以證明。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報恩品 2之下〉說:親近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證為第四。[3] 在「聞、思、修」之前,是要先「親近善友親近大善知識」,這樣才能有之後的聽聞大善知識宣說正法。

張志成批評說:「正覺非要把第八識建立為實有,純粹因為不然它所設定的密意無法成立。然而此第八識人人都有,就如同五時三教說明的「一切眾生都有如來藏」=「一切眾生都有第八識」一樣。如來更在大乘諸經中金口開示:一切眾生皆有阿賴耶識,這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具足一切功德而有圓滿成就諸法的體性,此自性清淨的心體能出離三界世間獨自存在,即是無餘涅槃之本際。張志成卻將矛頭對準任何信受及擁護「阿賴耶識」的人,亦無視於大乘經中說「阿賴耶識」是「出過於世間一切諸法不生不滅同於涅槃」超越一切法之上殊勝不可名狀,那張志成意思應該是要指責 釋迦如來吧?「釋迦如來非得要把第八識建立為實有,純粹因為不然如來所設定的禪宗密意無法成立。」這才是張先生真正的意思吧?張志成打定主意,自外於阿賴耶識的實證及現觀其真如,則他所說的佛法皆非實證,永遠只能是思想與玄學,與實證永遠絕緣。若親證阿賴耶識而現觀其金剛不可壞性及真實性、如如性,則能現觀真如及圓成實性等各種法性,方是實證佛法而能次第邁向佛地,方是真修佛法者

(5)  張志成說:「不管那一派中觀,說的都是緣起性空。阿含經反復教導的就是緣起法。這是他進入正覺之前就存在的根深柢固的邪見,依然是舔食印順的涎唾,然而沒有實相心的中觀就是「謬誤中觀」,因為必墮世間法中的兩邊而非中道的觀行,不管那一派錯謬的中觀說的緣起性空,都是否定了『實相心』的『無因生緣起性空』。阿含經反復教導的就是緣起法,不是教導大家錯謬的緣起性空、無因生的緣起性空。」即雖然許多人都在說緣起性空這佛法名相,卻往往是受到惡知識誤導而錯解此中真義。 龍樹菩薩是親證第八識如來藏涅槃妙心的西天禪宗證悟大祖師,自能深入緣起法的精髓現觀自心現量 龍樹菩薩所說的般若中觀不是這群照著文字亂啃的錯謬中觀師所說;張志成所依的中觀是來自宗喀巴以「無自性」為根本的斷滅空的應成派中觀,不是聖 龍樹菩薩以「涅槃、世間無有差別」為根本的真實般若中觀。

     佛世時,阿難尊者到 世尊面前陳述他覺得緣起法很簡單時,世尊即遮止 阿難尊者再說,隨即開示緣起法甚深之理就是這二乘大阿羅漢都證不得的「入胎識」與「名色同俱」、令「名色增長」的識,當知這是北傳《阿含經》與南傳《尼柯耶》所一致宣揚的阿賴耶識經文。因此,既然六識論者張志成連這「識」「本識」的體性都不清楚,又如何懂得這「緣起法」的真實義而說「緣起性空」呢?

      聖 龍樹菩薩在《中論》1〈觀因緣品 1〉說:略廣因緣中,求果不可得;因緣中若無,云何從緣出?[4] 這意思是:不論是將「因緣法—緣起法」分成十二緣起支,乃至更多更廣、抑或更少更略的「因緣支—緣起支」在一一檢驗這些「因緣支」的「因、緣」法時,都會發現並不含有相對應之「果」法;「因緣法」說由「因、緣」可出生「果」,為何遍尋「因、緣」法中卻都無有「果」法的相對應存在?那又為何說「果」法是從「因、緣」所生?到底是怎麼「生」?

     這都告訴我們:這「因緣法、緣起法」不是那麼簡單,世尊告訴 阿難尊者緣起法中有著入胎識與名色共俱、令名色增長的識,是這個識推動著名色,令名色得以出生、現起、存在以至於年老、死亡這個本識是緣起法的真正核心諸法背後真正的實相以祂能出生名色、含藏名色種,祂才是名色之所依;為了闡明此理,所以 世尊為 阿難演繹了十因緣法說名色由識生,亦說超過此識則無一法可得而必須退還:「齊識而還,不能過彼。」且,尊貴的 如來亦有「如來所依識」,所以這個「識」凡聖不無,這個「識」本非名色七識、非十八界之意處,祂在一切生滅心識之外,這個「識」就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所說的「諸法實相」非心心,祂就是唯識經典所說的「第八識」,於眾生因地稱為「阿賴耶識」。祂無始以來自體不落入三界諸法中、不起念於六塵境界,而能藉緣出生萬法,故說「空性」[5],故第二轉法輪般若時期以「空」來隱說這「實相心—如來藏」以免有人執著為三界有;至於第三轉法輪方廣唯識時期,即直接顯了明說此「實相心—如來藏心—第八阿賴耶識」,更有《楞嚴經》直接闡釋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說的「空」就是「如來藏真妙圓心」,如是徹底顯了宣說:這個如來藏第八阿賴耶識心才是「緣起性空」的根源—一切因緣所生法都歸於此空性如來藏之理,都不是張志成所說的「緣起性空」。

(6)  琅琊閣張志成說:「中觀經典一再說明的就是一切法無自性。然這已在前面解釋過了,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32〈釋初品中四緣義 49〉說如是一切世間法中皆有涅槃性[6]很清楚地說明了世間法本無自性中,仍然存在著「涅槃性」;然二乘阿羅漢要滅盡諸無常生滅之法,如果每一個法都有這涅槃性,阿羅漢要滅個什麼?當知此即是大乘法不同二乘法之處,大乘法說諸法實相,以真正出生、能生諸法的法說為諸法實相,而將生滅性的、所生的一切法攝歸如來藏,方可說為一切法涅槃性,然而現象界中一切法依舊是生滅法。聖 龍樹菩薩說這能生名色的第八識就是「無生法」,即「本來而有」之法。大乘法之核心並非是這些「緣起所生法、被生之法、生滅之法」,大乘法是要闡明「本體無生」又「能生諸法」之法說的是有一個常住法能藉緣生起名色等諸法,即是緣起性空的真義,這個能藉緣生起諸法的如來藏才是諸法實相—實相法;以此實相法藉緣出生諸虛相法,因此一切虛相法咸歸於實相法,即此說諸法實相。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569真如「自性真實」,且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故說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這即說明了一切法以這「自性真實、能生諸法、本自不生、本來而有」的「真如」為「身」,這就是「一切法實相」諸法實相,此能「出生諸法」的必然是心體,故說「真如心」,由此即可會通這「本來而有、從來無生」的心體有著不可思議的功德可出生諸法,這就是聖 龍樹菩薩親證的諸法實相真如心體如來藏心第八阿賴耶識心體。

(7)《大乘入楞伽經》卷7〈偈頌品 102〉說:空及與不空,自性無自性,但惟是心量,而實不可得。[7] 當知論及諸法是「空、不空、空性、不空性、空相、非空相、有自性、無自性」時,應知一切法都是由自心如來藏所現,一切都是「自心現量」,然而從自心如來藏的自住境界中來看時,一切法都不可得。因此,刻意忽略、輕視藐視這自心如來藏本識第八阿賴耶識的張志成,是真的無法信受這大乘理,他總是落在上述「空、不空、空性、不空性、空相、非空相、有自性、無自性」等名言之中,緊緊追隨邪見者釋印順,自無契入般若正觀的因緣。

(8)  張志成喃喃自語著琅琊閣中觀、琅琊閣無自性、釋印順中觀、釋印順無自性、應成派中觀、應成派無自性,宛如一卷壞掉的錄音帶在歷史上不斷地迴轉,吐露著斷滅見論者掙扎的心聲,它悲切的嘶吼聲,像是為它切入佛門劃下這不肯滅去的尾音;在未來一千多年後的學人再看到這篇文章時,應會為這舊時代的行者歡欣,因為有著大善知識—師父 平實導師辛勤地在這世間為了正法的存續做出最大的努力、為賡續佛法命脈無私無我地教誨,留下這偉大歷史的一頁大乘佛法的復興。我很感謝師父 平實菩薩摩訶薩給了弟子這個機會,彌補以前過去世對大善知識不敬的過失,再得以繼續親近這麼殊勝的佛法,緬懷這時代護持正法的滄桑,謝謝 師父的教誨!弟子衷心地感謝!

 

  阿賴耶識不主宰,不為佛門外道張志成所說的第一因

琅琊閣張志成說:正覺批評緣起性空,是因為不懂緣起的意涵,所以解釋現象生起的機制,把阿賴耶識或如來藏說成「第一因」,所以用代名詞形容阿賴耶識都用神我的「祂」,而且認為阿賴耶識可以獨存,不需其他因緣出生。

為什麼沒有第一因?阿含經反復教導十二緣起,破的就是印度當時的梵我思想。

梵我思想中,做為第一因的梵我,是無為法(不變),但是可以生有為法(變動)。有為法可滅,但是梵我常住。等於說,梵我獨立于因果鏈之外,永遠存在。梵我與所生的法,兩者沒有平等性。

佛教的緣起法則,強調「因果平等」:一切法互為因緣,能生的因是有為法,被生的也是有為法。因為只有能變動的才能生能變動的。無為法不生任何法。所以《成唯識論》強調:七轉識與第八識「更互為因」[8]

辨正:

(1) 張志成說「正覺批評緣起性空,是因為不懂緣起的意涵,然如前述,這緣起的真諦在於自心如來藏第八阿賴耶識,能藉緣出生名色等諸法,是名緣起;然而所生的諸法生滅無常、其性本空,故名性空,合名緣起性空。張志成說的緣起性空其實只是緣生性空,因為沒有一個常住法來藉緣生起諸法,落入《中論》所破的「諸法無因生」之中,亦落入所破的「諸法根塵共生」之中由此證實張志成同於釋印順都不懂緣起性空。以十二緣起支來說,這些緣起支都是被出生之法,都是可滅盡之法,即此諸世間法不能自生、他生、自他共生,亦不能無因生;然若更主張說離此緣起支所攝世間諸法以外,沒有「一實法」之存在,則緣起法、因緣法必成戲論,以其所說之世間緣起諸法必將全部墮在無因生與共生等之中!故知必然是有「一實法」與所生的諸「世間法」非一非異而不相在 [9],可生諸「世間法」;然若說此「一實法」是「生滅法」,則不應將祂排除在「世間法」之外而說不相在,祂就應該是歸屬於「世間有為生滅法」之中而相在,如何說有一「生滅法」與「世間法」非一非異而不相在,而且此一「生滅法」又可出生「世間法」?全然背離其宗,自律背反。

因此, 龍樹菩薩即點出來這「能生之法」的「一實法」不但不是世間法,還是「無生法」,即此「無生」即是「無滅」,即「無生、無滅」,即「本來而有」「常住」之法。當知聖 龍樹菩薩是親證第八識而明心的禪宗大祖師,親證緣起所生法一切空幻不實,然回歸此本有之法如來藏時,一切法自性涅槃,此即說這常住之法的自性就是涅槃性。聖 龍樹菩薩即在《大智度論》卷32說:如是一切世間法中皆有涅槃性以一切世間法盡皆生滅不住如幻如化即說一切世間法無有涅槃性;以一切世間法咸歸如來藏所生,以如來藏自性是不來不去、不生不滅的涅槃性,再將一切世間法攝歸如來藏而屬於如來藏時,則說一切法自性涅槃,因為涅槃不是斷滅空。

      世間多有不具佛法正見而唯依世智辯聰探討「六因」者,這些人對於真實證解佛法者來說即是凡夫愚人;學術研究者之探索「諸緣」亦復如此;當知若無如來藏阿賴耶識,一切「六因、諸緣」即不得成就「能生、所生」。因此,張志成「一直不解正覺為何批評釋印順的『釋印順緣起性空』說,是因為釋印順和他張志成都不懂『緣起』的意涵而落入『緣生』中,只是將 如來開闡的甚深『緣起』當作是『名相學』,以為是『思想學說』,都無實際」

若如張志成說這「第八識是生滅心」,則依「能生、所生」之理,法界須存在一能生「第八識」的心體,因為唯有「心」才能出生「心」,如第八識出生前七轉識然佛法唯有八識,而 世尊也說這第八識是法爾如是本來無生,所以法界並不存在能出生「第八識」之心體,這就直接否定了張志成所說「第八識是生滅心」的命題。若有人轉說:「名色緣識、識緣名色,因此可藉由名色為緣,讓此識出生。」然此識與名色互緣之關係雖本來存在,但非是指第八識緣於名色而出生而是說第八識要緣於名色才能在三界中運作況且名色也無法儲存、執藏種子,豈能出生阿賴耶識,因為名色全是生滅法;而這「出生」名色唯是「一切種子識—阿賴耶識」的功德,哪裡可說與名色互緣就可由名色倒過來出生阿賴耶識?若是可以如此,張志成應當對於所說「第八識是生滅心」的立論提出第八識何時生何時滅,不是嗎?也等於是主張女兒可以反過來出生母親了,如是者主張「世間名色」可出生他法,然世間名色諸法都是被生之法,何曾可出生他法?又如果說:阿賴耶識是由自己所含藏的心識種子所生」,則阿賴耶識便是自生,亦違背佛法說能生諸法的心本來無生與諸法不自生的道理。且,大乘經說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同於涅槃涅槃即不生不滅,如是常住,哪有生滅可說?

      可知張志成說「阿賴耶識是生滅心」,實在指責 如來及聖教「認為阿賴耶識可以獨存,不需其他因緣出生」謬誤;難道 如來還須對他來解釋嗎?如今教證俱在,而正覺同修會的理證亦復俱在,這「阿賴耶識=如來藏」本自無生常恒不變,能生諸法,具涅槃性,如何說祂不是法界—「世間、涅槃」所依體?他連聖教明文具載的義理都可以公開推翻,還能說是佛弟子而且是在學佛?(待續)

 

[1] 琅琊閣,〈正覺法義辨正:「空」、「空性」和「八不中道」〉。

[2]《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69〈第六分法性品 第6〉:「諸法雖生真如不動,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大正藏》冊7,頁937,下17-19。

[3]《大正藏》冊3,頁305,上18-19。

[4]《大正藏》冊30,頁3,中16-17。

[5]《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2〈往生品 第4〉:「是心非心相,不可思議故、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大正藏》冊8,頁228,下1-3。

[6]《大正藏》冊25,頁298,中21。

[7]《大正藏》冊16,頁632,上23-24。

[8] 琅琊閣,〈正覺法義辨正:「空」、「空性」和「八不中道」〉。

[9]《雜阿含經》卷3:【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是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我;非我者,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實知,是名正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非我、非我所觀察;如是觀察,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大正藏》冊2,頁21,下6-13。

------------------------------------------------------------------
(歡迎按讚及分享,護持正法救護眾生功德無量!)

😊想了解更多「正覺同修會」
👉https://www.enlighten.org.tw
😊想更了解「蕭平實導師」
👉https://www.enlighten.org.tw/master
  正覺般若信箱:http://awareness@enlighten.org.tw

 

arrow
arrow

    照世明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