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空谷跫音--護持賢劫千佛》【正覺同修會-正覺電子報連載40

   伴隨三乘菩提法之法乃及前行法,皆說次法

琅琊閣張志成說次法dhammānudhammappaṭipanna這個複合詞的其中一些中文翻譯—比如法次法向順法次法—的其中兩個字。[1] 琅琊閣又說次法是正覺同修會其中一個最被廣汎誤用的佛法名詞。「法次法向」(法隨法行一詞中:法:指涅槃」,不是正覺所說的解脫道修行—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法」。次法/隨法:指八聖道,不是施論戒論生天之論。張善思居士的次法一書,書名錯誤,正確書名應該是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或是簡短的解脫道修行必備資糧」![2]

辨正

先依四阿含三處經文說次法:《中阿含經》卷59〈例品 鞞訶提經第3〉說次法[3]《雜阿含經》卷5次法[4],《中阿含經》卷1〈七法品 善法經第1〉說:若知』、』、次法』、隨順於』、行者,勝;不知』、不知』、不向次法』、不隨順』、不如行者,為不如也。[5] 由此三處經文可知有次法,即使是以兩個以上詞素複合所成之複合詞來解析,還是有次法至於張志成說的次法可依梵語之後置詞道理在動詞時可改為次法,即這並不妨礙有次法的內涵。否則他必須將若知』、』、次法經文改為若知』、、『次法,如此斷句能通嗎?

次法就是伴隨著三乘菩提正法的法,即是修證三乘菩提之前所應修者,若在二乘解脫道即為伴隨著二乘菩提法前法,中譯時,就可譯為順法隨法這也是要修學的法。因為在修學二乘菩提法之前,畢竟有先行之法以引導趣向二乘菩提法;因此,這時依二乘菩提法,則其先行引導之法即可稱為次法,名稱上並無過失,反可由此次法之名彰顯出所應修學的內涵。觀乎 世尊接引初機學人時一律先次第為說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等次法,若是學人信心清淨易可開化然後才接著為其演述四聖諦八正道,可證張先生其實不懂法與次法的定義。譬如二乘菩提為,因此在修學二乘菩提法之前所應修學的法(如上所說施論等),以及修學二乘菩提法時所伴隨應修的(如五停心觀等),都是能引行者趣向實證二乘菩提法前法,即都可歸於二乘菩提法次法;故說向法次法順法次法資糧法本是伴隨三乘菩提所應修學之法,如來所說的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也是能為引生二乘菩提之前行法前行之資糧,說為次法本應如是。且,當知這前行之次法,在正式修學二乘菩提時也同樣是伴隨之次法,唯有層次或偏重不同並無捨離不學者;如二乘學人一樣要隨緣布施精進持戒修十善業道而得生天,一樣要知道欲界不清淨色界無色界仍是有漏有憂患當以出離三界為上,這其中的道理並沒有改變;如果對其中的生天處有疑,當知初果人捨報後就是生天,何可疑哉!因此,當依聖教所說,這才是次法之正說!若不如是修,而如張先生不修次法即直接修得法者,於所修得之法必將不能信受,是故如今退轉而離無生法及無生忍,豈非現成事證?

張志成已然不解前面所說次法他又依偏狹之所知而自以為是地說:【法:指涅槃……次法/隨法指八聖道筆者在此即舉《中阿含經》卷22〈穢品 求法經第2說兩種中道可至涅槃非他此處所解釋的次法」:

諸賢!有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樂,順法次法,得通得覺,亦得涅槃。諸賢!云何有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樂,順法次法,得通得覺,亦得涅槃?諸賢!念欲惡,惡念欲亦惡,彼斷念欲,亦斷惡念欲;如是恚怨結慳嫉欺誑諛諂無愧最上慢貢高放逸豪貴憎諍。諸賢!貪亦惡,著亦惡,彼斷貪,亦斷著。諸賢!是謂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樂,順法次法,得通得覺,亦得涅槃。

諸賢!復有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樂,順法次法,得通得覺,亦得涅槃。諸賢!云何復有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樂,順法次法,得通得覺,亦得涅槃?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是為八。諸賢!是謂復有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樂,順法次法,得通得覺,亦得涅槃。[6]

上引經文中說這八支聖道是兩種至於涅槃的中道方式(指離於苦樂二邊之正確修行方式,非指本來涅槃之般若中道)之一。又如《中阿含經》卷25〈因品 念經第6〉說:閉塞惡道,開平正路者,是三善念:無欲念無恚念無害念也;道者,當知是三善念。復更有道,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是為八。[7] 此處說有兩種道:三善念八正道因此,張志成在名相上執取,狹隘地主張【法:指涅槃,不是正覺所說的解脫道修行—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法。次法/隨法:指八聖道,不是施論戒論生天之論這樣的說法有待商榷,當知經中說向涅槃道者有三善念八正道這二種道,非僅有八聖道,不然這三善念當置於何地?若說這三善念全歸屬於八正道之正念,此即依文解義,非 如來所說意。且,張志成是嚴重誤會了次法,所以他才把八正道歸於次法,當知經文所說甚明,由八正道能得心住,得定得樂,順法次法,得通得覺,亦得涅槃,這還是廣說函蓋這次法,如何只說是次法

,《雜阿含經5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那拘羅長者得法眼淨爾時那拘羅長者見』、』、』、度諸狐疑,不由於他,於正法中心得無畏[8] 那拘羅長者得法眼淨證得初果,是』、』、』、」,如果一定要依照張志成的名相解釋說法是涅槃的話,那拘羅長者初果預流果之就變成四果阿羅漢的涅槃了,此即初果四果不分!

又如《長阿含經》卷2〈第一分 遊行經第2初〉說:時,菴婆婆梨女取一小於佛前坐,佛漸為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大患穢汙不淨,上漏為礙,出要為上。爾時,世尊知彼女意柔軟和悅,蔭蓋微薄,易可開化,如諸佛法,即為彼女說苦聖諦,苦集苦滅苦出要諦。時,菴婆婆梨女信心清淨,譬如淨潔白氈易為受色,即於座上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見法得法,決定正住,不墮惡道,成就無畏……[9] 如是經文亦復證明次法即是施論乃至出要為上,法即是四諦八正等解脫之理;然而執取名相的張志成閱讀經典時被先入為主的邪見所障,理解文意時必然窒礙難行,所解即成非義尚如是,隨法次法自不能周全,唯有他自以為是的高慢而已。

至於張志成所舉的dhammānudhammappaṭipanna這個字,則曝露他語文程度真的不高。當知dharma冠首詞可用anu-的過去被動分詞形是pratipanna;先不計這組合時的字詞變化,梵文則是dharma-anu-dharma-pratipanna法-順-法-向法-順法-向法-次法-向向-法-次法,前面a-a再作字詞變化即可。在張志成自詡其辭典查閱能力時張志成的梵文薄弱能力不必再舉,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他連「心」都可說是「物質的心」,這已非程度的問題;此如前說,更不贅言),倒是一個字中就能連續抄寫三處錯誤,這樣不知他要證明什麼,只是想用梵文來唬人,卻連好好查梵文辭典與事後確認都沒有作到。

唐朝永嘉禪師在《永嘉證道歌》就直接開罵了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10]那些終日在探索計較佛法名相的人,就猶如進入大海邊在計算這海灘的沙子數目之人,只是徒然讓自己更加迷惑而已,張先生不正此類耶?下一句,永嘉禪師就請 如來罵人了:卻被如來苦訶責,數他珍寶有何益![11] 這樣落在名相計較之徒,就被 如來嚴厲地訶責,不去尋覓家珍,卻來計數他人珍寶有何益處!當知真正學佛人是在於有無履踐其義,法隨法行,不在於名相訓詁。

    持業釋與依士釋為翻譯名相之法,非說二障之真實義

琅琊閣張志成說:蕭平實導師所著之《識蘊真義》中有下面一段:《唯識述記》又註解雲:【述曰:……前煩惱障,煩惱即障;此所知障,障於所知。前當體彰名,持業釋也;此所障受稱,依士釋也。語譯如下:【述曰:……前一個煩惱障是依煩惱當體而彰顯其名為煩惱障,就是從執持業種上來說的;這個所知障是依所障的應證受的佛菩提境界而稱名為所知障,是依修行者的菩薩心性而解釋而稱名的。[12] 琅琊閣又說:梵文是組合性文字。梵文文法中,將複合詞劃分為六種關係,稱為六離合釋,又名六合釋。[13] 並舉《佛光大辭典》對六合釋的解釋後,於總結中再說:在正覺學佛多年,筆者覺得最不能接受的不是錯誤,而是錯誤發生後,極少看到有人願意大方承認誠懇道歉。全球唯一正法團體,為何連謙卑反省這些美德都欠缺。[14]

辨正

爾燄爾燄障都不清楚的張志成,在引用師父 平實導師於《識蘊真義》所說煩惱障名與持業釋所知障名與依士釋的關係後說了一大堆話想要否定此段論義,也還是沒有說出個所以然來。此處舉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之條目〈六離合釋〉解釋持業釋又名同依釋,體能持用,謂之持業,此義雖二,而體則一之名也;一體持一用,故名持業釋例如大乘者具七義,對教而言;者運載之義,以濟行者;其體能持運載之用,故名大乘同依者,依二義一體之義,』、,同依一體,故名同依又如藏識即為之用,故名持釋之義,之義,同依一法體,故名同依(註:為方便閱讀,重新標點)解釋依士釋依主釋說:從所依之體,而立能依之法之名也。例如眼識,為依眼而生之識,故名眼識,是眼為所依之體,識為能依之法也,本為別種之法,別法從所依之法而立能依之名,故云依主此解釋繁複,不易明白。此處即就此二障說明:煩惱障是依持業釋的道理來釋其名義,彰顯這煩惱障體之用,即煩惱成就解脫的,故名之為煩惱障,這就是依持業釋義。所知障則是採依士釋的道理來釋其名義,所知障所知被障礙所應知被障礙成佛之所應知遭受障礙,即障礙佛道的成就。

師父 平實導師這個所知障是依所障的應證受的佛菩提境界而稱名為所知障,是依修行者的菩薩心性而解釋而稱名的,此說極好,大家一看就明白意思了。且,師父 平實導師今生已不再翻譯經論,這持業釋依士釋是名相翻譯方式的說明,這只要查字典就可知道。且,煩惱障持業解釋,就是將煩惱接連結所成就的;師父 平實導師雖沒有直接表達出這六合釋,然解說即吻合字義;又所知障依士解釋,就是說被障的是佛菩提境界,再解釋這學人是菩薩,本義也是相當;此二名相之解釋如此契合正理,有何嫌棄可說?師父 平實導師說過不採用他人註疏之原因在於古人多非親證,所言非義故;又此文字訓詁之「六合釋」亦是如此,訓詁屬於小學,非真義處,何必多加著墨?且,師父 平實導師此處直說即符合真義,雖張志成猛力苛責,亦何損哉?倒是張志成自己說了一大堆,還真的不知道他要解釋什麼?

又,張志成說錯誤發生後,極少看到有人願意大方承認誠懇道歉,然當知師父 平實導師所說本呈現真義,並無錯誤,至於這翻譯上的訓詁小學未來有因緣時再附帶說明即是。真正致命的是張志成的嚴重錯誤發生後不僅名相錯誤,而且是令自他皆墮無間地獄受無量苦之錯謬偏邪法義,亦是自始至終全面解說錯誤而誤導學人,被正覺的同修們自動為文辨正證明其謬誤之後,至今卻並未看到張志成願意大方承認誠懇道歉而寫過一篇文字預記:以後也將是看不到已經寫了將近百萬字的張志成是否應立馬將此為何連謙卑反省這些美德都欠缺趕緊用在自身上?至於張先生在網路上成就諸毀謗三寶等惡業實非謙卑反省可了,縱使有此美德亦難以滅罪,何況本無美德;然總是他自家事,唯有替他哀憫而已。

    佛法不說斷滅見,阿羅漢信受涅槃本際

琅琊閣張志成說:【蕭導師常說,若不信受無餘涅槃中有第八識常住法存在,修行者將因畏懼滅盡蘊處界有為法後,將成為斷滅空,因此無法斷我見證涅槃。

這種說法完全不合邏輯。阿羅漢要滅盡五蘊,不要繼續輪回,為何還要在乎涅槃裡面是否有一個常住法?如蕭導師自己說的,沒有五蘊也就沒有覺知心,那麼有沒有常住法,到底是誰在覺知,誰去在意?有沒有常住法的意義何在?又如何證明涅槃中有一個第八識存在?蕭導師的見解,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我見。[15]

辨正

佛世時,向 如來學法的人都不是學斷滅見者,他們當中有人在 如來出世之前,就開始追求涅槃永恒不生不滅,面對著許多人宣稱得證涅槃,他們也跟著去學,然不知何謂真正的涅槃;當 如來出世後,為大眾開示三界一切法都是生滅法,對五蘊存續之執取就是三界後有後世後生無盡生死之根源修行解脫道法應先斷除以五蘊為我的見解我見,再一一斷除對三界法的貪愛執取我執,斷盡引生後有之業行,如是成就阿羅漢,死後就能入涅槃,這涅槃是真實清涼寂滅清淨。

然在 如來出世弘法之前,世間沒有誰知道入二乘涅槃是要斷滅五陰世間的。即使是到了現代,在師父 平實導師明白闡述涅槃正理之前,學人對佛法所說的涅槃也是一知半解;然斷滅見論者釋印順對阿羅漢滅盡五蘊入無餘涅槃是清楚的,但因為他否定實相法其背後的本質就是斷見,所以他本來就不在乎有否涅槃,甚至他還質疑說這涅槃是不可知不可證的,可見他真是沒有善根的人。

至於張志成一開始也不清楚這斷滅常住之間的差別,要等到師父 平實導師清楚說明後,他才可能瞭解;但是他顯然對解脫道沒有勝解因此他才會以凡夫的意想而說若不信受無餘涅槃中有第八識常住法存在,修行者將因畏懼滅盡蘊處界有為法後,將成為斷滅空……這種說法完全不合邏輯,這句話就證明了他沒有斷除我見,而且顯示出他不知道解脫道的實證必須要在信受 佛所說涅槃真實的前提下才能成就的道理。然而真的沒有一位阿羅漢會要斷滅見外道的涅槃偽涅槃,那是外道所喜歡的,不是聖弟子所行;阿羅漢雖然知道身壞命終入滅後沒有六識可覺知涅槃實際,但他也不會接受一個斷滅空無的境界,因此他當然在乎在滅盡蘊處界之後涅槃中是否有個常住法,否則他滅盡蘊處界諸法就是斷滅空,而一切斷滅見者都不可能取證涅槃,這是無可改變的事實;亦因此故,所以經中才會有聲聞人因內有恐怖因外有恐怖的記載,如後再論。然張志成他毫不擔心 [16]只因為他本質也如同釋印順是斷見論者,才會覺得何必在乎涅槃有無常住法的說法才合乎邏輯。

《阿含經》說有入涅槃即是在解說二乘解脫道所證涅槃非空無之法,以這寂滅真實清涼清淨的涅槃與此身壞命終的阿羅漢有關,所以明說入涅槃。阿羅漢各各知道滅盡最後有之蘊處界法後,仍有無為涅槃界存在,這本自存在的出世間有與阿羅漢的五蘊是非一非異而不相在的,雖然滅盡了蘊處界法,但涅槃真實而不是斷滅;這恆常的存有,就令阿羅漢五蘊身滅盡後不是空無也不是斷滅,實有此本際常住故;至於世間有些愚人在外道中,樂於種種世間涅槃,皆自欺欺人,哪裡是張志成兜了一圈說這種說法完全不合邏輯(未完待續)

 

[1]   琅琊閣,〈正覺名相辨正:「次法」指「施論、戒論、生天之論」?〉。https://langyage.org/2020/3105

[2]   琅琊閣,〈正覺名相辨正:「次法」指「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3]《大正藏》冊1,頁799,中17。

[4]《大正藏》冊2,頁33,上1。

[5]《大正藏》冊1,頁421,下24-27。

[6]《大正藏》冊1,頁571,上26-中11。

[7]《大正藏》冊1,頁590,上13-16。

[8]《大正藏》冊2,頁33,中19-22。

[9]《大正藏》冊1,頁14,中26-下5。

[10]《大正藏》冊48,頁396,下6。

[11]《大正藏》冊48,頁396,下7。

[12] 琅琊閣,〈正覺佛法名相錯解:「持業釋、依士釋」〉。
https://langyage.org/2019/2822

[13] 琅琊閣,〈正覺佛法名相錯解:「持業釋、依士釋」〉。

[14] 琅琊閣,〈正覺佛法名相錯解:「持業釋、依士釋」〉。

[15] 琅琊閣,〈正覺法義辨正:《蛇喻經》的「因內有恐怖,因外有恐怖」(第四節)〉。https://langyage.org/2019/2870

[16]  張志成等是因為執斷滅見所以表面上意識不擔心,但是斷見論者實際上深心中並沒有真正接受斷滅見,所以我見我執無法斷除,仍然流轉生死不得解脫。

----------------------------------------------------------------------------
(歡迎按讚及分享,護持正法救護眾生功德無量!)

😊想了解更多「正覺同修會」
👉https://www.enlighten.org.tw
😊想更了解「蕭平實導師」
👉https://www.enlighten.org.tw/master
  正覺般若信箱:http://awareness@enlighten.org.tw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照世明燈 的頭像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