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心不樂入滅盡定,以不廢一切弘法利生事
菩薩之「於滅盡定心不樂入」,不是說菩薩不入滅盡定,是因為菩薩入滅盡定,則廢一切事,無所利益故;然菩薩到了六地、七地時,因為一定要滿足該地之修學,一定會修學入滅盡定(倘若菩薩要事先修入滅盡定,則於三地滿心時,四禪八定具足,隨時可轉入滅盡定,這滅盡定在三地心時就可為之了,不必等到六地方入)。然非到一定要證入滅盡定才能圓滿該階位修學時,菩薩就不入滅盡定;這是因為入滅盡定,則廢一切進修道業之行、護法利生之事業,無可作為,這如何是菩薩所樂為?
菩薩知道有二乘無餘依涅槃,不去入證此法
菩薩之「知而不證」,亦是說菩薩知道有二乘無餘涅槃,但不去證入,以菩薩不盡一切蘊處界法,以世世有五蘊後有,可向佛地邁進;菩薩之「不證」非不證實相、非不證根本心如來藏、非不證無生法忍,是故意不證二乘無餘涅槃,因為諸地菩薩於入地之時都已經親證阿羅漢果了。
菩薩於成佛前,不斷盡煩惱障,留一分微細惑滋潤後有
菩薩之「不盡煩惱」,不是說菩薩不斷煩惱,菩薩有能力斷盡諸煩惱障,然為了成就佛菩提道,入地後每一世都會保留最後一分煩惱障以滋潤未來後有;不像二乘聲聞「盡諸煩惱」,灰身滅智,無有後有,無可利益有情、無可圓滿佛地。
菩薩不取二乘無餘依涅槃,以涅槃實際已然親證故
菩薩之「不取涅槃」,不是說菩薩不證大乘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是不取二乘無餘涅槃,以涅槃本是「不取、不來去」(涅者,無;槃者,取、來去義),故菩薩永不灰身滅智、取無餘涅槃;以菩薩既從諸佛菩薩、大善知識聞熏、知解這涅槃是所親證真如心所顯之法,如何在親證真如後,還更學二乘人執取「有取、有趣、有入」這二乘涅槃呢?
菩薩不以入二乘無餘依涅槃界作究竟想
菩薩之「不作究竟想」,是菩薩不以二乘無餘依涅槃為究竟,而是以窮究涅槃際、盡涅槃際為究竟。何謂涅槃際?即第一義實際,第一義即如來藏阿賴耶識,是以窮究、親證如來藏含藏一切種子功能差別為究竟,這就是成就四智圓明、一切種智之佛地為究竟,「不於下劣乘作究竟想」。
菩薩不證二乘實際小果,不灰身泯智
菩薩之「不證實際」,是說「不證二乘無餘涅槃」,以證入二乘無餘依涅槃,即灰身泯智,再無後有可趣向圓滿大菩提果;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三百二十三〈初分真如品 第四十七之六〉:「有方便善巧力,不證實際,而趣無上正等菩提。」[1]—菩薩有方便善巧,不入二乘涅槃、不證取二乘無餘涅槃實際,留有一分煩惱障未斷(留惑潤生),或斷盡後再刻意重起一分(起惑潤生),以此滋潤未來後有,繼續修學邁向無上正等正覺,此即「不證實際」而要「證無上佛果」。此亦即 世尊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十八〈初分摩訶薩品 第十三之二〉所開示「諸菩薩摩訶薩雖入諸靜慮及無量、無色定,住遠離見、寂靜見、空無相無願見而不證實際、不入聲聞及獨覺地」[2],以二乘小果、二乘之所謂「實際」者,皆非菩薩所當證。
世友菩薩—賢劫當來第六尊佛(師子佛)—不證阿羅漢果
世友菩薩是賢劫當來第六尊佛 師子佛,在迦膩色迦王召請諸聖哲造論來解釋三藏時,世友菩薩現身於會場,當時與會的二乘阿羅漢並不知他的真實身分,然對他尚未證得二乘無學阿羅漢果、卻表示要參與造論,阿羅漢們都大表不滿,世友菩薩即說:「我視無學阿羅漢果猶如涕唾,唯有志求佛果,不趨於劣乘小徑;若定要我現證二乘聖果,方得入此造論之列,則我將此手中縷丸擲向天際,在它還沒有墜落於地時,我必當證得無學聖果。」諸阿羅漢聽完後,更是大聲訶斥:「你真是增上慢人!此無學聖果可是一切諸佛如來之所讚歎,既然你說可證,就請你速證此果,以決眾疑!」世友菩薩當即向上擲出縷丸,結果空中馬上有護法諸天將此縷丸接走、不令之墜地,即說:「菩薩即將證得佛果,次補於慈氏彌勒尊佛,為賢劫第六尊佛,得為三界至尊、四生攸賴,如何於此地此時卻欲證此聲聞無學小果呢?」[3] 由此可知,這「二乘實際、二乘無餘涅槃」非菩薩行處、非菩薩證處,是故說「不證實際」,而非是說菩薩不證「法界實相理、實相心、法界實際」。
菩薩觀一切法空之真實義
又,菩薩「觀一切法空」之「觀」即是「現觀」,「現觀」即「親證」,即是證得「法界實際」。這大乘法之「一切法空」不是釋印順巧作方便混淆—將二乘之「無常空」說為「一切法空」,真正的大乘「一切法空」是說大乘菩薩依所證的實相心如來藏第八識來作現觀,現觀現象法界中的一切諸法都是此實相空性心所生,故一切法攝歸此空性如來藏心,即說「一切法空」;以此大乘空性心,如來藏心體本是無為、空性之心體,無能取、無所取,自性清淨、本無一法,自性真實性與如如性,此即真如,故說「一切法空」—「一切諸法都是此空性心所生所顯」。又,以如來藏空性心本自無生無滅,一切法攝歸此空性心,故亦說一切法無生亦無滅、一切法不生不滅、一切法本無生滅、一切法真如;以此緣故,《成唯識論》自始至終都在說明「一切法唯識」的正理。所以,這大乘之法空、大乘所說一切法空,從來不是凡夫盡作文字思量分別可得企及,如何有世間無知者釋印順、張志成總來亂解大乘法理而自以為解得真諦呢?
張志成的「無生法忍」供奉著釋印順說的空殼子
如今張志成於上述正理全然不知,他所領受的就是釋印順傾倒給他的錯謬見解、相似佛法等思想,與佛法中的「現法樂證」全然無關;他要契入的「無生法忍」還是「知」而非「證」—只是他意識心中的言詞與想像之法,從非「實際」更非「真如」;如是斷滅論的佛門外道釋印順所說的「不證實際」之「最深徹的」「無生法忍」,遠離大乘法;還自說「甚深空性」是「無生法忍的徹悟」,[4] 刻意說這是「初期大乘」,表明了他認定從無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心體,只是一個想像中的「空性」以作為幌子;繼承釋印順學說理論、也誓死作為「小洋奴」來支持「大乘非佛說」的張志成,同樣地賡續釋印順的腳步,直接以釋印順的「初期大乘空性」來作為攻訐聖 玄奘菩薩《成唯識論》所開示入見道要親證的「阿賴耶識」,張志成所高舉的「琅琊閣張志成真如法性」一樣是孤伶伶的空性(毫無作用),這就是釋印順要的「甚深空性」—言詞、想像中的法性,獨立於諸法之外;如是兩人真是騙死人不償命。
供奉著釋印順神主牌的張志成繼續說著他的「無生法忍」,這一張「滿滿釋印順符咒的『聖旨』」本無實質、又猶如一件「國王的『新衣』」,從來遠離大乘菩薩所證的實際—現法如來藏,距離初地入地心菩薩所證的無生法忍—雙具人無我與法無我的親證—更是遙遠。在這一場張志成所自編自導自演的荒謬戲碼中,還有他精心設計所要「剷除」一切證悟如來藏的禪宗祖師之用心,他於是加碼主張大乘見道(他認為同於親證大乘無生法忍)須要有「四禪」的證量,因為他從聞熏法主 平實菩薩所說而瞭解何謂「四禪」的徵象—息脈俱斷,於是想盡方法來曲解經文以否定禪宗祖師。在他辛苦地策劃了這一切,也作出這一切以後,他個人卻是在這一生連欲界定都不可能有任何影子,這樣連半點定力都無的人,卻以釋印順的「無生法忍」來糊弄跟隨者,他和釋印順從來都是堅持這「知而非證、知而不證」的言語路線,兩個盡說「空話」、不解「大乘空性」的凡夫惡知識,如此聯手接續著欺罔眾生,在此末法中只能說非常「相稱」;真是天可憐見。
⑥ 當代的六識論者:從釋印順到張志成
琅琊閣張志成從退轉後開始對法主 平實菩薩摩訶薩極盡詆毀有如寇讎,隨後更在其不斷的公開表述中,清楚地轉到他一生真正信仰的主軸—「大乘非佛說」,他的言詞中充滿了對大乘法的仇視,尤其對於大乘唯識勝妙法,有著種種惡意惡毒的抨擊、嘲笑、冷嘲熱諷的言語。因為他很清楚唯識經論所開示的是大乘種智、是大乘法最甚深的唯識妙法,這就是他想要扭曲、抹黑的地方;在他劍指大乘唯識時,表現出來的態度就是:這個法毫不困難,只要聽他這位凡夫依文解義解釋過後,大家多看幾次就會明白,不必任何修行就可來正解唯識義理—他相信只要透過語言文字即可領會真義。
魔波旬可能當初以為沒有人會來註解、來造這一部法界大論《成唯識論》的《釋》,因為能夠作這件事的菩薩就是有顯示「解經第一、解分別義第一、論義第一」實質的法主 平實菩薩摩訶薩,波旬最初應該是猜想法主 平實菩薩不會花這麼多的時間來解釋這部法界大論;他也可能想過:如果真的解釋清楚後,那這麼深妙的法,大家看文字就都懂了,這樣以後一定會來學法嗎?所以,波旬一開始的算盤應該是張志成儘量胡扯沒有關係,亂說惡說皆可,只要繼續保持一貫高傲的態度即可,反正任何人的評論辨正都是各說各話,不會影響張志成對《成唯識論》胡攪蠻橫的解釋(曲解、扭曲、污衊、刻意錯解等);只是沒想到法主 平實菩薩識破了波旬的意圖,決定造這近兩百萬字的《成唯識論釋》,讓張志成所說頓時成為廢言廢語。
六識論者張志成貶抑八識正理,服膺釋印順的教導
再回到張志成的心態與作法來說,張志成不僅如此以隨意評論、解釋的方式來表達他對甚深最深的大乘法唯識種智的蔑視,他對於所有的大乘法亦無一放過,他慣用的言語嘲弄也以嘻笑怒罵的方式同時展開:架空大乘法的真如,直接污衊如來藏,藐視第八阿賴耶識正法;他依循著釋印順切割大乘法、訾議大乘法為「大乘三系」的手法,來各作攻訐、無有不毀謗者。這令人非常清楚張志成本就不信大乘法,他只相信釋印順的「學術觀點」:「佛法只有六識,這第七識、第八識都是後人創造的學說」、「如來藏是外道神我、梵我」、「大乘法是後人透過思惟產生的思想學說體系」。所以張志成所要毀辱的不僅是法主 平實菩薩,而是整個中國所流傳的大乘佛法,他惡心所指的目標是一切宣揚大乘佛法的聖教;而且居心不良的他罔顧法主 平實菩薩在《阿含正義》已清楚舉證《阿含經》都是以八識論為根本而說(南傳《尼柯耶》亦同)、二乘結集之聖典聖教的清楚教示中有著無可磨滅的大乘法意涵,即使他明明知道上述的事實,他還是堅持著一貫要摧毀大乘法的意志,全然默契於魔波旬的惡念,無所逃脫於波旬的控制之中。令人夫復何言?(待續)
[1]《大正藏》冊六,頁648,中18-19。
[2]《大正藏》冊五,頁271,下15-18。
[3]《大唐西域記》卷三:「世友曰:『我顧無學,其猶洟唾,志求佛果,不趨小徑;擲此縷丸,未墜于地,必當證得無學聖果。』時,諸羅漢重訶之曰:『增上慢人,斯之謂也!無學果者,諸佛所讚,宜可速證,以決眾疑!』於是世友即擲縷丸,空中諸天接縷丸而請曰:『方證佛果,次補慈氏,三界特尊,四生攸賴,如何於此欲證小果?』」《大正藏》冊五十一,頁886,下26-頁887,上4。
[4] 釋印順,《空之探究》:「依據這幾則經文,及上所引法空性的種種異名,可知『下本般若』所說的,是在般若的實踐中,明甚深空性。甚深空性,經聽聞、思惟、觀察,而到達無生法忍的徹悟。」頁156,行14-頁157,行1。
-------------------------------------------------------------------
(歡迎按讚及分享,護持正法救護眾生功德無量!)
😊想了解更多「正覺同修會」
👉https://www.enlighten.org.tw
😊想更了解「蕭平實導師」
👉https://www.enlighten.org.tw/master
正覺般若信箱:http://awareness@enlighten.org.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