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擷取.PNG

利根二乘人清楚佛法的根本、本質都是在說八識

當知《阿含經》已說有第八識之實質,唯並未使用第八識之名(名稱等);利根的二乘人自能從上述所說加以思惟,相信有「本識」的存在再配合所知的六識、意根(非色根),所以「本識—入胎識」排序在第八,名為第八識,是《阿含經》所呈現的「本識—如—第八識」之含意。

未見緣者不得見本識

因此,愚癡人自以為 世尊在第一轉法輪時沒有解說八識,其實哪是這樣呢?只是沒有使用這「第八識、阿賴耶識」等文字名言來說明,還是有說了這個「識」的本質以及相關的義理如上所述。既然有情就是名色,這名色以此「識」,這個「識」當然就是本識」,因此大眾不該以賊作父—反以「名色」六識為」、」。世間凡夫無智愚癡者自以為瞭解佛法,就如同《中阿含經》 世尊說一切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等未見緣者沒有真正理解這本識的道理,無論如何窮盡心思,於世間思量、觀察、分別這緣起法的真實義,都是不知不解者。

此處所謂未見緣就如同《中阿含經》卷五十四〈大品阿梨吒經 第九〉開示:如是正解脫如來,有因提羅及天伊沙那,有梵及眷屬,彼求不能得如來所依識。[1] 因提羅天主(帝釋天)、伊沙那天主(大自在天)、大梵天以及他們的眷屬熏聞二乘法中的緣覺法,知道十因緣法中有個「本識」—溯源本始有此根本識從來無生無滅、不因他法而有者,是本有法,故稱本識;他們也有人聞熏大乘法,知道有第八識,這就是緣覺法之十緣起支所說名色之所從來的本識;一切真正解脫之諸佛如來都是依此第八識本識而說自在、解脫,且每位有情都有這「本識、第八識」,可是這些天主及他們的眷屬還是屬於「未見緣者」,他們窮盡一切心思、費盡一切思量,來作觀察、分別、尋覓,都無法找到他們自身中的「自性如來第八識本識」—「一切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如來所依識」由此可知,《阿含經》本來就有解說八個識,以第八識來成就一切世間與三乘菩提,這就是緣起的真實義—有著根本因、有因而出生萬法的緣起,而非世間人、學術界凡夫隨意胡說的無根本因的無因生之緣起法。

舍利弗尊者開示緣起、緣生之四句差別

再從 舍利弗尊者開示的緣起、緣生道理,一樣可見這真實義;舍利弗尊者在《了本生死經》開示:

是諸賢者,因緣起故,緣是生法。有緣起不緣生法,有緣生法不緣起,有緣起緣生法,有不緣起不緣生法。何謂緣起不緣生法?為緣不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至于老死,大苦惱具成有;如上說,是謂緣起非緣生法。何謂緣生法非緣起?為如不明、行、識、名色、六入、更樂、痛、愛、受、有、生、老死,是謂緣生法非緣起也。何謂緣起緣生法?若出生住,不斷老死之生,是出生住因緣相近、因有相近、因微相近、因諦相近、因如相近、無異相近、不狂相近、緣起相近,以緣生如是法:有、受、愛、痛、更樂、六入、名色、識、行,是謂緣起緣生法。何謂不緣起不緣生法?謂得道者。[2]

闡釋經文義理如次:

是諸位賢者,由於因緣合會的緣故,因此而出生世間諸法。這道理有四句簡別:緣起不緣生法,緣生法不緣起,緣起緣生法,不緣起不緣生法。什麼是「緣起、不緣生法」呢?就是緣於無明而有行;緣於行而有六識;緣於六識而有名色,乃至緣於老死而有大苦惱具;如上所說,這就是「緣起的道理、非緣生法本身」。那什麼又是「緣生法、非緣起」呢?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更樂、痛、愛、受、有、生、老死;這是在一一說明這些緣生的諸法,不是在說明緣起的道理。那什麼又是「緣起、緣生法」?如果出生的諸法有所住,皆是未斷而必有老死之後世生(本質無常亦是將滅之法)這樣出生之後的有所住,其實是與因緣法相近,也是與後有相近、因微細煩惱相近、因苦集諦相近、因真如相近、無異於真如相近、心地不狂而相近、也是緣起的相近,都是藉著真如為緣以及各種的緣而出生了如是諸法:有、受、愛、痛、更樂、六入、名色、識、行,這便是我所說的緣起緣生法。什麼是「不緣起、不緣生法」呢?這就是親證這緣起實諦的得道者這些賢聖親證了緣起法的本因本源—本識,知悉這一切世間緣起流轉之作用、現象、相貌,全都是依這本識藉諸緣而有。然此本識無有一法行之於取捨,祂所成就的一切緣起諸法,實際皆是在本識如來藏表面上幻起幻滅,實際本無生滅可言,唯依眾生執取,說為因緣生、因緣滅;由此真實道理,一切諸法攝歸回本識如來藏,而本識無生無滅,諸法亦無生無滅;既是無生,則自是非緣起生,以無真正本質現起故。亦可說證道者還滅諸法,自無無明之緣起生;又若二乘定性聲聞阿羅漢執意入涅槃,亦無再有緣起生。)

世尊開示這一切無生無滅—不離如來藏故

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二〈一切佛語心品之二〉開示這緣起的義理:

一切都無生亦無因緣滅;於彼生滅中,而起因緣想。

非遮滅復生相續因緣起唯為斷凡愚癡惑妄想緣

有無緣起法是悉無有生習氣所迷轉從是三有現。

真實無生緣亦復無有滅觀一切有為猶如虛空華。

攝受及所攝捨離惑亂見非已生當生,亦復無因緣

一切無所有,斯皆是言說。[3]

師父 平實菩薩在《楞伽經詳解》第四輯有闡述這段經文真實義:

一切諸法都無因緣生,也沒有因緣滅;

然諸愚痴無聞凡夫卻於彼生滅之中,

而起因緣生與因緣滅之虛妄想。

我釋迦牟尼並非遮止「諸法滅已復生」之現象,

也不是遮止「諸法相續因緣而起」之法相;

我只是為了斷除凡夫愚人之愚痴迷惑虛妄想像等惡緣

有無等緣起法,都是不能出生;

被習氣所迷惑而輪轉,從這習氣而使「三界有」等眾生出現了。

真實涅槃妙心沒有出生之一切緣而且永無滅壞之緣

以此妙心所住涅槃境界來觀察一切有為法,

全部都像眼翳時所妄見之虛空花朵一般。

如實觀察能攝受之覺知心我,及所攝受之六塵相,

捨離迷惑痴亂之邪見;

便知其實未有一法能外於自心藏識而已生當生

不可能外於自心藏識而有因緣所緣緣等四法

我說三界一切法都無真實不壞之自性皆依自心而有

而我所說的這些言辭,也都只是言說而已。

所以,「有因緣、無因緣」之任何言說都不能離於如來藏而說,「有緣起(流轉)、無緣起(還滅)亦然,一切諸法「有生有滅、無生無滅」咸皆攝歸如來藏,這如來藏妙法是大乘賢聖境界,是聖智,並非二乘聖人所能理解,畢竟不是世人可輕易懂得,唯親證之大乘賢聖可知其然!所以,離開了如來藏,哪裡有「緣起」可說呢?

且,如果依照釋印順依文解義的說法,這「唯識」經典既然說「一切無所有,斯皆是言說」,那他說「唯識性空、唯識唯名」,不就和他定義「般若」是「性空唯名」一樣嗎?那他分割唯識與般若就成為全無必要了。所以一切學人,若只是依文解義,也不願、不肯親近真善知識,這是無法理解大乘法的。

緣起法甚為深邃,不是各山頭之所能輕易理解

如上所說這大乘法與緣起如是深邃哪是世間人可以一時之間就明白的呢?應當深入熏習不應隨便發表言論

在此,以佛光山的佛法推廣為例,它有一本最初的根本佛法,網站上這麼說:

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證悟成佛,他所證悟的便是這個宇宙人生的道理—緣起法。「緣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也是佛教異於其他宗教、哲學、思想的最大特性。……但是,緣起並不是佛陀所創造或制定的,而是宇宙人生本質的、必然的、普遍的理則,佛陀只是發現了這個自然的法則而證悟成佛,然後將這個證悟的道理告訴我們:世間的一切諸法,都是「因」「緣」所生起,主要而力強者為因,次要而力弱者為緣,透過因緣和合,才有一切現象,才有一切法(事事物物)的生起。[4]

世間凡夫所說不及第一義,所解因緣無涉及本因

佛光山這樣的說法確實顯示了末法時代的特質,聽他們說完後還是不知所云因為言不及義—不及第一義。他說: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證悟成佛。然而 世尊是前半夜先以手按地開悟明心後睹東方魚肚白一曦明星光芒而眼見佛性,這兩者有先後區別;但為何前已開悟,還不能圓滿無上正等正覺呢?寫那些文字的僧人並不明白這成佛的道理。他說:「(佛陀)他所證悟的便是這個宇宙人生的道理—緣起法。然緣覺也證得緣起法,世間也有辟支佛在無佛時可證得緣起法,成就緣覺果,然同樣是證得緣起法,為何不是成佛呢?寫這文章的僧人也不明白三乘之差別,如何卻稱這是「根本佛法」呢?豈非是貶抑 世尊?他又說:『緣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也是佛教異於其他宗教、哲學、思想的最大特性。然事實上,其他宗教、哲學等也提出了「因緣、緣起」的類似想法、思想、觀念,並不是沒有;要如何說明這是佛教別於其他宗教的最大特色呢?寫的人顯然也不清楚古印度世間宗教學說;而且由其陳述來看,對「因緣、依因緣而起、緣起」所說,是同於世間外道所見,不明白這其中的真實道理皆是「不離如、不異如(真如如來藏)而有的所以,佛陀在十緣起支說這最後尋找的關鍵是「識支」,這「識支」第八識是名色之所從來,也是法界的根本,無有一法超出祂的前面,即祂無須任何法的存在而有;此即「本識」就是「本有祂是「非緣起法」、「非依他起」而有之法,這就是佛教經典所說的第八阿賴耶識—本識,又名如來藏;以體性離開能取與所取,說為「真如」;這就是能出生諸法的真實法,故稱「法身」以此心體非世間六識心之心性,不著六塵,故說「無分別」;此心體本體從無生滅,故說無變異;如是「心非心性」說為非心心

那篇文章又說:但是,緣起並不是佛陀所創造或制定的,而是宇宙人生本質的、必然的、普遍的理則,佛陀只是發現了這個自然的法則而證悟成佛。然這緣起如前說,已在許多宗教、修行者的觀想、臆測、蠡測之中,唯有 世尊真實現觀這緣起法的本源,如《雜阿含經》所說,世尊在成佛之前,探索緣起諸法依他起之現象時,到底這最初最終的本有是什麼?這樣由生死往前探尋,如來作下最後的結論時,並不是停在這十二緣起支的「無明」支,而是這十緣起支的「識」支,這「識」出生了名色,再從這「識」之前探究時再無有一法可得,不可能有一法是此「識」之存有的來源,一切諸法都不能超越此「識」而存在,只能返回;故說此「識」即是本有、無生,自亦無可「滅」,此即《雜阿含經》所說的 世尊成佛時,證悟了緣起法中的「識」—齊識而還,不能過彼

      二乘緣覺根性者如辟支佛也能證悟緣起法,但他們只知道一定有一個「識」是常住心體,卻無法契入而沒有找到這個「識」,自然無法證得一切種智,所以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由此可知,寫這本書的人也不清楚緣起法的關鍵何在,他也不知道何謂十緣起支,即使《雜阿含經》已經說得這麼清楚,他一樣視若無睹,也不願向真善知識 平實菩薩求法,就將鉅著《阿含正義》放過。其他的荒謬處就不再列舉,閱讀之人從以上申論,便可知寫的人落處分明,不懂大乘法,亦不懂二乘法。

 

[1]《大正藏》冊一,頁766,上5-7。

[2]《大正藏》冊十六,頁815,下12-24。

[3]《大正藏》冊十六,頁490,中1-11。

[4]  星雲法師,《人間佛教小叢書162:最初的根本佛法》〈第一篇 緣起〉「壹‧緣起的意義」。https://www.fgs.org.tw/fgs_book/fgs_frbook.aspx

-------------------------------------------------------------------
(歡迎按讚及分享,護持正法救護眾生功德無量!)

😊想了解更多「正覺同修會」
👉
https://www.enlighten.org.tw
😊想更了解「蕭平實導師」
👉
https://www.enlighten.org.tw/master
  正覺般若信箱:http://awareness@enlighten.org.tw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照世明燈 的頭像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