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7099270_3097274900370104_2508379228990190752_o.jpg

  聖無著菩薩之見道總說與別說

無著菩薩於《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5〈決擇分中諦品 13依真如說見道

     何等見道?若總說,謂世第一法無間,無所得三摩地羅若及彼相應等法,又所緣能緣平等平等智為其相;又,遣各別有情假、法假、遍遣二假所緣法智為相。
   
若別說見道差別,謂世第一法無間,苦法智忍、苦法智、苦類智忍、苦類智,集法智忍、集法智、集類智忍、集類智,滅法智忍、滅法智、滅類智忍、滅類智,道法智忍、道法智、道類智忍、道類智,如是十六智忍,是見道差別相。
      云何苦?謂苦諦。云何苦法?謂苦諦增上所起教法。云何法智?謂於加行道中觀察諦增上法智。云何智忍?謂先觀察增上力故,於各別苦諦中起現證無漏慧,由此慧故永捨見苦所斷一切煩惱,是故名為苦法智忍云何苦法智?謂忍無間由此智故,於前所說煩惱解脫而得作證,是名苦法智。云何苦類智忍?謂苦法智無間無漏慧生,於苦法智忍及苦法智各別內證,言後諸聖法皆是此種類,是故名為苦類智忍。云何苦類智?謂此無間無漏智生,審定印可苦類智忍,是名苦類智。如是於餘諦中隨其所應,諸忍諸智盡當知。
     於此位中,由「法忍、法智」覺悟「
所取由「類忍、類智」覺悟「能取又此一切「忍、智」位中,說名「安住無相觀」者。如是「十六心剎那」,說名「見道」;於所知境智生究竟,名「一剎那」
[15]

 

疏解論文大意是

      什麼法稱為「見道」呢?如果「總說」的話就是從圓滿加行位的「世第一法」後繼續無間修習,得入無所得三摩地(首楞嚴三昧—第八識如來藏妙真如心)以及無所得三摩地相應等法,以所緣能緣平等平等智作為親證見道之(總)相,以真如無相為自內證,非假託於外質之法故(此為真見道)又,再深入觀行,遣除各別有情假、諸法假、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的所緣法智(後得智)為見道之(別)此為相見道之非安立諦三品心)
      如果「別說」見道的差別相,可說從入地前的世第一法(《楞嚴經》中稱為世第一地無間修學,得證苦法智忍、苦法智、苦類智忍、苦類智,集法智忍、集法智、集類智忍、集類智,滅法智忍、滅法智、滅類智忍、滅類智,道法智忍、道法智、道類智忍、道類智,如是名為十六心智忍,這是見道的差別相(此為相見道之安立諦十六心依止觀說則有九心)
       什麼是「苦」?就是苦聖諦。什麼是「苦法」?就是於苦聖諦增上所起的教法。什麼是「法智」?即於加行道中觀察此四聖諦的增上法的智慧。什麼是「智忍」即先前所行觀察的增上力的緣故,於各別「苦聖諦」中,生起現證「無漏智慧」,由這「無漏智慧」的緣故,因此得以永遠捨離「見道之苦聖諦所應斷」的一切煩惱,所以名為「苦法智忍」。什麼是「苦法智」?即是依此苦法智忍的心心無間,由於此智慧的緣故,於前所說的煩惱解脫而得作證,是名「苦法智」。什麼是「苦類智忍」?即是由於苦法智無間而有「無漏智慧」生起,對於「苦法智忍」及「苦法智」各別於自內證能無障礙的確認說以後乃至其餘諸聖法都是此種類,是故名為「苦類智忍」。什麼是「苦類智」?即是由此心心無間故有「無漏智慧」生起,審定印可此「苦類智忍」,即名「苦類智」。如是於其餘諸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中隨其所相應,諸忍、諸智應當如是盡知。
      此「別說」位中,由「法智忍、法智」得以覺悟「所取」的六塵境界相皆是空性真如心所變現由「類智忍、類智」覺悟「能取」的心識亦是真如心所變現的。又此一切「忍、智」位中,說名「安住於無相觀」者—即依真如無相說諸法一切無相。如是「十六心剎那」成就,說名為「見道」—屬於見道位所應證。為何說是「剎那」?即於所知境、智,生起究竟決定故,名「一剎那」,以漸次修學,最後一剎那心得決定而證得決定心故。

無著菩薩與聖 玄奘菩薩所開示對於整體見道位要滿足的所有內容並無差別惟聖 無著菩薩見道分為總說別說 玄奘菩薩則真如總相真如別相來分位即聖 無著菩薩是以第四現觀與第五現觀來作區別,「親證真如總相即此所說親證無所得三摩地—真如心以現觀真如無所得再契入此真如總相所相應的諸法如是圓滿聖 玄奘菩薩所說真見道;然後再親證非安立諦三品心至此一切皆為見道總說即第四現觀—現觀智諦現觀

再依真如現觀大乘四聖諦安立諦證十六心則是見道別說此在第五現觀—現觀邊智諦現觀之中 玄奘菩薩則著眼於後末世有人會堅持大乘見道是一次證悟即可圓滿見道位而入聖位之謬解便將頓悟親證真如總相根本智定名為真見道(此為明心不退入七住而十住眼見佛性亦屬於真見道是從如來藏另一面的總相上來見故再將後來漸次修學的遣各別有情假、法假、遍遣二假(之)所緣法智後得智」,定名為相見道非安立諦三心;再將更後的四聖諦法智忍法智類智忍類智等十六品心定名為相見道安立諦十六品心即屬於大乘唯識的第五現觀現觀邊智諦現觀中的現觀;要由此現觀而斷除異生性及發起聖性故方得入地

其中有須說明之處

世第一法無間論中說由加行位之世第一法最後剎那的心心無間能證得無所得三摩地證真如;又說由世第一法無間世第一法當指入地前之四加行的世第一地有四聖諦十六心之修學若以為這是說相見道之大乘四聖諦十六品心由見道前的加行道可至則必然違背 彌勒大士所說以這大乘四聖諦十六品心是第五現觀現觀邊智諦現觀的內容是次於第四現觀現觀智諦現觀之後;因此從加行位之世第一法心心無間之後由真見道而證得者只是第四現觀緣真如總相;因此 玄奘菩薩於《成唯識論》卷9

   諸相見道,依真假說;世第一法無間而生及斷隨眠,非實如是,真見道後方得生故;非安立後起安立故,分別隨眠真已斷故。[16]

這意思是

若有說「諸相見道,是依真見道而假說的」,他們認為是可直接從「世第一法無間」便得出生相見道的智慧、便可斷除一切分別隨眠,然實際並非如此,當知真見道之後方得有相見道可出生的緣故;且相見道中的非安立諦觀行成就之後,才能生起安立諦之觀行的緣故;主張「所有的分別隨眠在真見道就已經斷除」是錯誤的,因為相見道所斷除的分別隨眠,必須以真見道已斷除的分別隨眠作為根本的緣故(亦可質問說難道真見道已經斷除所有的分別隨眠?若然為何相見道尚有須斷的分別隨眠?)

玄奘菩薩因為慮及有人可能會誤解聖 無著菩薩所說即依第四現觀與第五現觀次第之正理於此說明不能即由世第一法無間跳過真見道而直接進入相見道因為必須真見道發起根本智後才能有相見道位的觀行相見道位的觀行智慧要以真見道的智慧作為依憑故;且相見道的親證別相智斷除分別隨眠都須以真見道的親證真如總相以及最初所斷的分別隨眠為根本

玄奘菩薩於闡釋這相見道十六心時即於《成唯識論》卷9說是如下這樣的次第第一心苦法智忍觀三界苦諦真如來斷分別隨眠第二心苦法智觀前真如」,驗證前面的斷煩惱而得解脫之智慧 [17];這即是說依於親證真如非安立諦之後才能發起這相見道十六品心的觀行因此不論聖 無著菩薩於此論中略說世第一法無間而入十六心」,乃至說加行道中而入此十六心」,都應會通正確義理而論應如 彌勒大士於根本論《瑜伽師地論》所說或如聖 玄奘菩薩所說不應妄生別義以為見道前的加行位中即得成就大乘四聖諦十六心之觀行;當知真如尚未親證根本智尚未圓滿相見道之非安立諦三品心尚未圓滿於七真如之四聖諦真如尚未親證如何修此十六品心而起觀各自四聖諦的第一心苦諦真如、集諦真如、滅諦真如、道諦真如唯能想像有相安立的十六心則非依於真如非安立諦的大乘四聖諦

相見道位修學安立諦十六心九心當每一心如實通達時 無著菩薩即說此最末那一剎那究竟以於所知所現觀的境界智慧生起最終決定究竟心」,故依此最後一剎那心得決定因此說為一剎那;以四諦共有十六心故即說為十六心剎那」。然不解者唯能依文解義卻將十六心剎那當作是十六心是剎那即過全然錯誤當知相見道安立諦每一聖諦之觀行是漸次證斷見道苦聖諦所應斷見道集聖諦所應斷見道滅聖諦所應斷見道道聖諦所應斷共一百一十二煩惱障分別習氣種子隨眠哪裡是張志成所說的瞬間剎那眨眼之間就可圓滿?(待續)

[15]《大正藏》冊31,頁682,下7-頁683,上2。

[16]《大正藏》冊31,頁50,中12-14。

[17]《大正藏》冊31,頁50,上22-25。

----------------------------------------------------------------------------
(歡迎按讚及分享,護持正法救護眾生功德無量!)

😊想了解更多「正覺同修會」
👉
https://www.enlighten.org.tw
😊想更了解「蕭平實導師」
👉
https://www.enlighten.org.tw/master
  正覺般若信箱:http://awareness@enlighten.org.tw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照世明燈 的頭像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