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蕭平實弟子大風無言   出處:正覺電子報149期

理則頓悟,事則漸修,聖位菩薩示現於此間為三地心

(八) 釋惟護說:但是大慧宗杲禪師末後臨終,應該回兜率天才對,而大慧宗杲禪師一生都並沒有任何淨土修行的表現,何況是兜率天彌勒淨土?![1]

釋惟護說:如果蕭老師是「玄奘大師」的轉世,應該開悟之後,頓至「三地」或「三地」以上才對。為什麼還只能一步步的遞進呢?又說:難道「三地菩薩」玄奘大師退失了「三地菩薩」境界,需要重頭再來?[2]

事實:釋惟護之論議是要說明 玄奘菩薩與 大慧宗杲禪師是不同的人,以說明 平實導師也是不同人。在此且不說這三位聖者是否為同一位菩薩的前身後身護持正法,但依佛法說:玄奘菩薩、大慧禪師、平實導師皆是有初禪以上證量的聖位菩薩,都可上生色界天,並非只能於欲界天或人間受生當聖位菩薩捨壽後中陰身現起時,世尊便為指示,若人間尚有任務就去投胎,非必回兜率陀天又聖位菩薩禪定證量高者四禪以上則可至色究竟天,但一切皆依 如來指示為前導,聽命 法王尊。又,聖位菩薩示現於人間之證量,是否分身現起,為幾地之證量種種世間事情之示現處,亦非大眾可知。

理則頓悟,事則漸修未離胎昧之菩薩再來時並非證悟後,過去生所學所證就一時全部回復。佛說眾生無始以來都曾證得四禪、五神通,然有胎昧的菩薩悟後猶然無法發起。又如 玄奘菩薩示現年少證悟後,仍須尋找到《瑜伽師地論》根本論,才慢慢回復往昔之聖位智慧證量;但卻不是如初悟之七住菩薩還要繼續歷經一大阿僧祇劫之修學方才完成,而是在每一生之十年左右即可完成(回復往世證量)。玄奘如是,溈山靈祐如是,大慧宗杲如是,平實導師亦復如是,方能將從凡夫位修至三地滿心的種種現觀境界為大眾宣說之,豈是偶然!然聖位菩薩之真實證量難知,於世間大都示現布施、持戒圓滿,而三地滿心位具足之四禪八定與五神通,則非三賢位學人迫切必修之處,故聖位菩薩住持世間正法時往往示現為三地住地心乃至初地心境界,不作更高層次之示現除非有特殊因緣,否則眾生何由親近?

當知《楞嚴經》所說「真菩薩、真阿羅漢(指阿羅漢菩薩)」主要以論及脫離分段生死生死自在為準則,此等大乘菩皆不自稱是已斷分段生死之菩薩再來指別教七地滿心以上菩薩或通教阿羅漢菩薩揆諸史實玄奘菩薩大慧宗杲禪師皆未示現斷除胎昧及斷分段生死而無妨是地後菩薩玄奘菩薩大慧禪師勇於護持正法後身必現此末法人間再為法主亦是常事《楞嚴經》說證悟菩薩純想非情兼有福慧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心開即是證悟)一切淨土隨願往生[3] 本無障礙兜率天宮本為淨土所攝見道者自可隨願上生;然證量極高的聖位菩薩雖有行願,來去亦依 如來法王尊作主末法萬年後屆時於兜率陀天宮內院依證量坐定時便知 玄奘菩薩大慧禪師平實導師之真實證量以及是否為同一人 [4]

 

文殊師利菩薩開示:執取袈裟分別者,非真出家

(九)釋惟護說:【聲聞戒是釋迦世尊制定的。僧衣也是佛制定的,僧衣就是佛教的「國旗」。所以維摩大士見了凡夫僧人都要頂禮。也表示對佛教「國旗」(教旗)的尊重。也是表示對釋迦牟尼佛住持三寶的尊重。僧人不能禮拜白衣,這個也是釋迦佛的規定,這是蕭平實對於佛制公然的漠視和無知。[5]

辨正:依《維摩詰所說經》(異譯本《說無垢稱經》)維摩詰大士皆不對凡夫僧頂禮,此其一,釋惟護不懂;維摩詰大士是隨順世間對五百位聲聞阿羅漢(唯阿難示現有學位)示現頂禮,[6] 目的在攝受二乘聖僧以及現場有大乘因緣的法眾,令其不便隨即離去 大士彈偏斥小,訶責諸聲聞聖僧所說;歎大褒圓,令眾得度佛乘,此其二,釋惟護亦不懂。當知聲聞聖僧百般不情願受 大士禮,所說皆被破斥,一時也走不了,唯有默然聽訓故皆自承不堪任前往問疾,無人曾以受其禮敬而自得,足見 維摩詰大士通權達變之廣大攝受力。然今天有人以表相僧衣自詡,關心有無禮拜恭敬;其不解實義,背離大乘,即 文殊菩薩說非真出家者。如果今天 釋迦如來示現在家相,釋惟護馬上就不禮佛了嗎?只能說這人禮拜的是衣服,從來沒有禮過佛。

玄奘菩薩《大唐西域記》說天軍阿羅漢帶一位僧人德光論師到天上向 彌勒菩薩請法三次,然此僧人自恃僧衣,看見 彌勒菩薩頭戴天冠、身穿天衣,未現出家相,便三次都雙手長揖,從無禮拜,自說他不禮拜在家人天軍知道這人無可救藥,就不再帶他去天界。[7] 玄奘菩薩舉此說明有二乘人以白衣在家來看待 彌勒菩薩,對菩薩聖僧公然漠視;對照今日釋惟護對袈裟僧衣之執取,而非禮實證之菩薩,真是現代版的這位僧人

當知 如來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開示:

   善男子!世出世間有三種僧:一、菩薩僧,二、聲聞僧,三、凡夫僧。文殊師利及彌勒等,是菩薩僧。如舍利弗、目犍連等,是聲聞僧。若有成就別解脫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見,能廣為他演說開示眾聖道法利樂眾生,名凡夫僧;雖未能得無漏戒定及慧解脫,而供養者獲無量福。如是三種名真福田僧

   復有一類名福田僧於佛舍利及佛形像,并諸法、僧、聖所制戒深生敬信,自無邪見令他亦然,能宣正法讚歎一乘,深信因果常發善願,隨其過犯悔除業障。當知是人信三寶力,勝諸外道百千萬倍,亦勝四種轉輪聖王,何況餘類一切眾生?如鬱金華雖然萎悴,猶勝一切諸雜類華。正見比丘亦復如是,勝餘眾生百千萬倍,雖毀禁戒不壞正見,以是因緣名福田僧。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供養如是福田僧者,所得福德無有窮盡供養前三真實僧寶,所獲功德正等無異。如是四類聖凡僧寶,利樂有情恒無暫捨,是名僧寶不思議恩。[8]

菩薩僧如 文殊菩薩,雖無示現袈裟在身,如來說為僧寶,為眾僧之冠首。聲聞僧則必須如舍利弗尊者、迦旃延尊者等證得無漏解脫之阿羅漢等四雙八輩聲聞賢聖,方稱聲聞僧。然而彼等後時亦多迴小向大而成為菩薩僧。其次,要成為凡夫僧須成就「別解脫戒(諸行真善),具足一切正見,能廣為他人演說眾聖道法」正戒、正見、正說法,全都具足方為凡夫僧。像釋惟護如是眾多邪見者,依佛法說,仍不得為凡夫僧。

再者,另有一類可受人供養的福田僧,須具備:於佛舍利及佛像、諸法寶、僧寶、聖所制戒,深生敬信,成就四不壞信;自己無有任何邪見,也能令他人從其所聞亦無邪見;能宣揚正法,讚歎一佛乘;深信因果,常發善願;隨其所犯過失及違戒事,皆能如法懺悔而滅除業障;雖有時毀犯淨戒,然不壞正見。 「具四不壞信、無有邪見、讚歎大乘、深信因果、有過即懺」 ,方稱福田僧;若自詡聲聞乘者,即非福田僧若如釋惟護無根毀謗實證之大乘賢聖者,即已非僧,依律為不起(善根斷滅不再生起)有墮(有下墮惡道之業)」,何況能成為凡夫僧?

文殊師利菩薩乃古佛再來,於《大寶積經》開示:

  天子!若取袈裟,當知彼即大有見相。天子!是故我說不以取著袈裟而得清淨及得解脫。所以者何?天子!諸佛世尊大菩提處無有袈裟。[9] 

執取袈裟,如釋惟護將之當作是「佛教的『國旗』而不捨者,文殊菩薩說這人是「大有見相」,不得真實清淨解脫;當知諸佛之佛菩提處皆無袈裟可說。文殊菩薩更開示「貪、瞋、癡」種種都是執取身相者之袈裟[10] 繫縛自身,永無清淨解脫。再者,「僧」真要受人尊重,也須是個「僧」;如來聖言量開示「凡夫僧」是須具足正戒、正見、正說法成就,缺一不可,從來不是剃度受戒後就成凡夫僧。若此生此世不成凡夫僧,何時可成為 如來所說的真福田僧?由於世間僧人往往誤會只要披上僧衣即可受人供養作為福田僧,故 如來條列堪為福田僧之諸多條件、細目說明,正是要出家僧人自行檢討,是否有達到 如來所說的福田僧之標準;若不成即非僧寶,即不應受人恭敬禮拜、不得受他僧讚揚;但凡受人供養時,更要處處、時時心生慚愧:自身既非僧寶,受之有愧。且若知見嚴重錯誤,從無警覺、不肯聽勸如釋惟護者,則其所受一切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等供養全都應得償還,更別說所受一切金錢供養於未來世要加多少倍還回。既然自詡為僧人,當於《佛藏經》清楚自驗,是否落在 如來斥責的哪一種僧人中;倘有過失,當儘速改往修來。(待續)

 

[1] 釋惟護,《我的菩提路從「正覺同修會」的旗手到「叛徒」》卷三

[2] 釋惟護,《我的菩提路從「正覺同修會」的旗手到「叛徒」》卷三

[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8:「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大正藏》冊19,頁143,中16-18。

[4]   平實導師曾說,捨壽時自當說明來歷。

[5]   釋惟護,《我的菩提路從「正覺同修會」的旗手到「叛徒」》

[6]《說無垢稱經》卷2〈聲聞品 第3〉:「如是,世尊一一別告五百聲聞諸大弟子:『汝應往詣無垢稱所問安其疾。』是諸聲聞各各向佛說其本緣,讚述大士無垢稱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大正藏》冊14,頁564,中27-下1。

[7]《大唐西域記》卷4時有提婆犀那(唐言天軍)羅漢,往來史多。德光願見慈氏,決疑請益。天軍以神通力,接上天宮。既見慈氏,長揖不禮。天軍謂曰:慈氏菩薩次紹佛位,何乃自高,敢不致敬?方欲受業,如何不屈?』德光對曰:尊者此言,誠為指誨。然我具戒苾芻,出家弟子,慈氏菩薩受天福樂,非出家之侶,而欲作禮,恐非所宜。』菩薩知其我慢心固,非聞法器,往來三返,不得決疑。更請天軍,重欲覲禮。天軍惡其我慢,蔑而不對。德光既不遂心,便起恚恨,即趣山林,修發通定,我慢未除,不證道果。《大正藏》冊518915-16

[8]《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報恩品 第2〉,《大正藏》冊3,頁299,下25-頁300,上16。

[9]《大寶積經》卷104〈破二乘相品 第7〉,《大正藏》冊11,頁584,下26-29。

[10]《大寶積經》卷104〈破二乘相品 第7〉:「貪欲是袈裟,瞋恚是袈裟,愚癡是袈裟,因是袈裟,諸見是袈裟,名色是袈裟,妄想是袈裟,執著是袈裟,取相是袈裟,語言是袈裟,如是乃至戲論一切諸法皆是袈裟。」《大正藏》冊11,頁585,上1-5。

相關連結:

《空谷跫音 》--護持賢劫千佛(連載一)

【空谷跫音--護持賢劫千佛】(連載二)

 

107099270_3097274900370104_2508379228990190752_o.jpg

 

 

 

arrow
arrow

    照世明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