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擷取.PNG

5 如來看多了世間愚人難有因緣可知道這空性真義,便在《中阿含經》直接以至教量說如來是梵[1]梵是如來[2],即對這些佛門外道說你們所認為能出生萬法梵、梵天、梵我、神梵其實都是在說如來,唯有如來才是能出生萬法者;要惡人將一切的指責指向 如來,以令他們羞慚知道閉嘴,不再毀謗 如來宣說的能出生萬法的實相真如心體,不再惡意將實相心體說為梵我然這是娑婆世界因此有的惡人即使面對 世尊的告誡和憐憫,他一樣繼續地謗說如來藏不是常恒不變

張志成不信如來藏經典,而他要辯解的話都已被 如來事先在第一轉法輪阿含時所演說的法駁斥了,如阿含部的《央掘魔羅經》直說如來藏常恒不變;即使今天張志成想要反對第八識本識,也被 世尊於中阿含經》說有如來所依識—如來即以本識為所依體而駁斥了。張志成將何去何從?

6 對世間色界天、梵天的天人來說,他們認為自身常、恒、不變易,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們還是在輪迴生死之中;如《雜阿含經》卷44說:有一梵天住梵天上起如是邪見言:『此處常不變易純一出離未曾見有來至此處,況復有過此上者?』」[3] 如來即現身天界示教利喜去教化他。

又,如《長阿含經》卷14說生到梵天的第一位天人生起不如理作意想:我於此處是梵、大梵,我自然有,無能造我者。[4]梵我即由此而起,想結合此梵天更殊勝、更能主宰的大梵以為自我;他們不知自心如來第八識的真實義,當他們清楚了自心如來能現萬法,知道無論他們能否生到梵天,這自心如來猶然常恒不變,他們就無須再追逐梵我,這自心如來才是他們真正的真我,他們應向 如來學法。

這就是為何 佛陀要將當時佛世普遍大眾以為的常恒不變、能生萬法、梵天、大梵、梵我、神梵都方便以如來是梵、梵是如來來攝歸如來,同時又訶責世間、梵天、大梵、梵我、神梵的道理;此即《蛇喻經》的真實道理由此可知,如來有種種教化方便,說我、無我、真我時是如此,說、梵天、大梵、梵我、神梵、如來是梵、梵是如來時亦然。

7 當如來藏因為常恒不變,被張志成嫌棄說有梵我論的味道時,他卻又主張自己所虛構幻想、根本無法獨立存在的琅琊閣真如法性是常恒不變,為何他就可以接受而不說這是有梵我論的味道?說穿了,他之所作所為不過藉以詆毀師父 平實導師,所謂琅琊閣真如的說法只是截取《成唯識論》中的文字執言取義來扭曲大乘真如,他哪肯真正相信自己隨意編造的真如常恒不變;墮在外道斷滅見者何曾起過真如常恒不變之想!

  1. 8  總結雖然佛陀明確破斥永恆存在恆常不變的梵我並不存在,然佛陀明確宣說有一永恆存在常不變的涅槃如來藏存在並非沒有外道以為的永恆的梵我就表示沒有永恆的出世間涅槃法;當知沒有永恆的世間法這與永恆的出世間法本無關連出世間法不是世間有數之法不是世間生住異滅之法,非世間積聚之法如何能說永恆存在、恆常不變的世間梵我並不存在就得一起否定這世出世間之真實法?當知三乘菩提皆說涅槃,涅槃不生不滅、真實清涼即是永恆存在、恆常不變如何可說這永恆存在恆常不變的涅槃並不存在?若張志成勉強接受有涅槃卻又堅持說涅槃中無有實際無有一法,那阿羅漢身壞命終滅盡諸世間有,此出世間涅槃也與阿羅漢無絲毫之關聯則佛世的焰摩迦說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應無過失,為何會被認定是大惡邪見?且都在北傳《阿含經》與南傳《尼柯耶》出現呢?為何還須 利弗尊者出面教導改正焰摩迦的錯謬見解呢?因此當張志成由佛陀明確破斥永恆存在恆常不變的梵我並不存在轉來鋪陳他自身的惡邪見:張志成明確認定永恆存在、恆常不變的涅槃實際、出世間實際法並不存在時,只能說這是斷滅見者在思想上的執取從來與佛法義學的實證無關難以救

   諸法實相即阿賴耶識出生諸法,實相即第八識

琅琊閣張志成說:【大乘法斷我、法二執,所以是在一切現象(包括五蘊)上,看到其真實相狀—又名諸法實性空性法性真如[5]

辨正:

上來已說,《成唯識論》引《阿毘達磨契經》說阿賴耶識是一切法等依一切法依自心第八識而有,一切法依自心第八識而住,依此自心說諸法之法相有生住異滅,即由此自心性地藉緣流出一切諸法;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這一切世間、出世間法都是由於此第八阿賴耶識方有方得。因此,當張志成自己意識思惟想像在一切現象(包括五蘊)上,看到其真實相狀時,仍是在分別現象上而不曾涉及實相,不清楚真見道的自內證是在實相上見的道理,遠離佛法大道。張先生的說法、作法就和當年王陽明要從一大片竹林去看出參悟出這竹子諸法真實的面相諸法實相的作法是一樣的,最後畢竟徒勞無功一事無成。這就是不知 如來世尊已說大乘入見道是自內證,不是專注緣於外法去找個琅琊閣真實相狀

所謂自內證真諦聖智是說明找到這萬法的本源而發起實相智慧,這本源就是一切法真正的所依第八阿賴耶識,即實相心如來藏;這意謂著諸法實性空性法性真如都是在說第八阿賴耶識心體的屬性,以親證這心體為根本,方能觀察其真如法性以及後來能於一切法中去觀察各種真如別相;因為這心體能生諸法,不是張志成意識想像的琅琊閣真實相狀

第八阿賴耶識是一切法等依,依此親證而說有真見道證生空真如證大乘人無我,現觀圓成實等三自性,依此成就真見道;再有相見道之實證非安立諦三品心以及七真如之觀行,依此所得智慧來觀行大乘四聖諦,實證安立諦十六品心、九品心,這樣親證圓滿時,證法空真如證大乘法無我。張志成不但不肯依循《成唯識論》所說入見道入真見道者即能證解阿賴耶識親證、勝解阿賴耶識的真如法性之正理,而且還盡情誣衊自己的阿賴耶識實相心,他自己另闢蹊徑,依意識的思惟想像建立,以為自己有辦法從現象界諸法上去擠出實相法界的真實相,然這終究毫無所獲,永遠也不會成功,因為這第八阿賴耶識出過於世,同於涅槃」,永遠是實相法界中的事,都不是世間意識所知的現象法界的境界,非世間思議可到。

當知真見道親證阿賴耶識,即是親證真如;那《成唯識論》又為何說「證唯識性」?這是因為要學人圓滿真見道的緣故。從中國禪宗的標準來看,找到了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就是明心,就是達到了《楞嚴經》所說「徵心的目的;然只找到這心體還不夠,尚須再確認第八阿賴耶識的真如法性真如是心真實性及「真如亦是識之實性以及觀行三自性;為何定須如此?因為證悟後須轉依真如,才能說是證得無生忍,否則就只有證得無生法而不能生忍,即沒有無生忍,即是凡夫。縱然已經如是證悟後,還要向著圓滿真見道前進,要再趣入相見道,乃至要圓滿相見道而入聖位。所以,聖 玄奘菩薩關心的不只是學人可明心開悟,更期待大眾道業快速前進,可在將來 彌勒菩薩成佛時的龍華三會上協助弘護正法,如此便須提高大眾的眼界,並讓大眾快速提昇道業;因此不能讓學人就只滿足於找到真如心體,而須心得決定確認承擔並且觀行三自性及真如法性而得以確實轉依;那又為何不是觀察這三自性即可呢?因為若只將焦點放在這三自性: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執性上,容易偏於觀行能生與所生,而忽略了第八阿賴耶識本自清淨無為的真實性與如如性,當知這也是圓成實性的內涵,須親自觀行確認無疑;那又為何觀行這心體本自清淨無為的真實性與如如性是這麼重要呢?因為對於真如體性的確實觀行是決定了學人能否轉依成功的關鍵轉依成功者才會有無生忍。證悟的菩薩透過觀行瞭解這三自性,明白 如來所說「大乘人無我的實質後,他所要面對的還是自己能否轉依的大哉問;雖證知「這是自心所現、自心所生,理論上就可轉依,但要對此「自心如來藏服氣,就須先有定力能伏七轉識,然後每天觀行契入這「自心阿賴耶識如來藏的自體真如性;當意識心面對人間一切境界時,同時現見這「自心總是不為所動無有怨言清淨寂靜,由此觀行,再思惟轉依,方得親切。

總結:琅琊閣張志成的虛幻論點是大乘法斷我法二執所以是在一切現象包括五蘊看到其真實相狀又名諸法實性」、空性」、法性」、真如然一切現象界之法都是被生之法若他不願回歸到這能生現象界之實相法界無生之法反執意捨棄這無生法第八識只就這現象界生滅法的自身來說來尋覓真如其體尚是空幻如何更有真實性如如性可說?如是離於第八識心而在現象界的生滅法中尋求真如實性猶如長劫蒸沙成飯終不可得,「虛幻的現象界真實相真如之本如何可得張志成意識想像的琅琊閣諸法實性」、「琅琊閣空性」、「琅琊閣法性」、「琅琊閣真如?驢年方至!

   無表色

琅琊閣張志成說:「唯識學認為無表色是建立在思心所的種子上,不是色法,只是就其所發動的所防護的身業和語業這些現象而言,說它是色法。而且把無表色分為兩種:散無表和定道戒。
總結:正覺的人大部分都直接把神韻氣質當作是無表色,聽過戒體是無表色的應該都不多。
事實上,美醜、氣質、神韻都是我們在色法上添加的主觀概念,與業果無關,沒有善惡性,也沒有防善止惡的功能,而且必須通過眼識可以觀察到的表色來展現。而無表色是用來解釋業果延續的一個概念,與動作形態上顯示的神韻氣質是兩碼事。」[6]

辨正:

師父 平實導師在《識蘊真義》說:行蘊者,謂身根之種種行為,所謂表色及無表色,皆是行蘊;亦謂識蘊之種種心行,皆是行蘊。人類皆有身根,不壞之身根即名有根身;有根身在人間之存在,必有行來去止、坐臥睡眠及飲食、大小便利……等事,由此顯示種種表色,皆是行蘊;乃至由表色而顯示出來的氣質、神韻……等無表色,亦皆屬於身根之行蘊所攝……。[7] 在《第七意識與第八意識?》說:如果從有情來講,有情的無表色,就是藉著他的顯色、形色以及表色來顯示;……。在色塵上的這四種法〔編案:顯色、形色、表色、無表色〕中,後三個乃是意識所領受的,屬於法塵,名為法處所攝色,是意識才能了別的,眼識不能了別。[8] 在《楞伽經詳解》中亦明白開示:無表色者,謂由顯色、形色、表色等三,而顯示出法塵,譬如人之氣質神韻,亦如受戒所得戒體。[9](待續)

 


[1]《中阿含經》卷34〈大品世間經 第21〉:「如來是梵有,如來至冷有,無煩亦無熱,真諦不虛有。」《大正藏》冊1,頁645,中24-25。

《中阿含經》卷54〈大品阿梨吒經 第9〉:「如來是梵,如來是冷,如來不煩熱,如來是不異。」《大正藏》冊1,頁766,上7-8。

大乘經《大方等大集經》卷33〈日密分中救龍品 第6〉:「是故如來是梵中大梵。」《大正藏》冊13,頁232,上14-15。

[2]《中阿含經》卷39〈梵志品婆羅婆堂經 第3〉:「梵是如來,冷是如來,無煩無熱,不離如者,是如來也。」《大正藏》冊1,頁674,上26-27。

[3]《大正藏》冊2,頁324,下18-20。

[4]《長阿含經》卷14〈第三分梵動經 第2〉:「其先生眾生便作是念:『我於此處是梵、大梵,我自然有,無能造我者。』」《大正藏》冊1,頁90,中26-27。

[5] 琅琊閣,〈正覺同修會的明心與見道違背《成唯識論》之處(3)〉。
https://langyage.org/2019/2831

[6] 琅琊閣,〈正覺佛法名相錯解:氣質神韻是無表色?〉。
https://langyage.org/2019/2821

[7]  平實導師,《識蘊真義》,佛教正覺同修會(台北市),2013年6月初版四刷,頁371。

[8]  平實導師,《第七意識與第八意識?—穿越時空「超意識」》,正智出版社(台北市),2013年元月初版二刷,頁97。

[9]  平實導師,《楞伽經詳解》第二輯,正智出版社(台北市),2010年5月初版五刷,頁284。

------------------------------------------------------------------------
(歡迎按讚及分享,護持正法救護眾生功德無量!)

😊想了解更多「正覺同修會」
👉https://www.enlighten.org.tw
😊想更了解「蕭平實導師」
👉https://www.enlighten.org.tw/master
  正覺般若信箱:http://awareness@enlighten.org.tw

 

arrow
arrow

    照世明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