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跫音--護持賢劫千佛》【正覺同修會-正覺電子報連載47

  所知障隨眠與所知障種子

琅琊閣張志成說:平實導師開示:「所知障不能稱為習氣,也不是種子。因為所知障,是為法界的實相沒有了知,也就是對於法界沒有所知,所以成為你想要成佛時的障礙,所以叫作所知障。它沒有種子,也不是習氣,只是一種隨眠,而不是習氣種子的隨眠。它一直存在,你得要把它斷盡才能成佛。」《成唯識論》卷8:「頌中所言諸業習氣,即前所說二業種子。二取習氣即前所說二障種子,俱執著故。」……如果學唯識連如此粗淺的內容(所知障有沒有種子)都搞錯,連最基本的三自性都定義錯誤,我不知道該怎麼學下去,怎麼學都是一團亂。[1]

辨正

師父 平實導師說「所知障」非種不是種子,以無「功能差別」可顯現於外無法生顯為有功能作用的現行法,所知障也不會使學人產生各種世間法中的任何功能,所以不說「所知障」是種子,種子即是功能差別故。然菩薩在第一大阿僧祇劫修學時,由於「所知障」會引發異生性,因此,師父 平實導師在《識蘊真義》就說所知障中見道所斷之異生性種子[2],即「所知障中的異生性種子、所知障相應之異生性種以這時煩惱障的現行還在,所知障會引發煩惱障,即依這引發的煩惱障功能性說為「種子」,然此「功能性」不同於種子變生現行之「功能性=功能差別」,因為這些異生性的種子都是由煩惱障所引生的。

雖嚴格來說「所知障」不是種子,是故《成唯識論》說此所知障是現非種,平實導師所說實為正說然有時聖者也方便將之稱為「種子」這是依所知障所攝煩惱障種子所引生的情況而說,為使學人比較清楚應斷所知障,如同斷盡煩惱障現行種子一樣,因此隨順說為「種子」。二乘見道所斷的異生性範圍狹窄,大乘見道而得通達前所斷的異生性範圍寬廣,不能同日而語;證悟學人繼續修學諸學處時,轉依真如清淨無為性,依無所得為方便,入初地時斷盡所知障中見道所應斷的寬廣異生性隨眠,即是斷除所知障中見道所應斷的異生性種子與煩惱障的現行種子,以完成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二障異生性種子的斷除這樣說「所知障」是「種子」就和聖 玄奘大師在《成唯識論》說「所知障種[3]、「二障種[4]、「二障種子[5] 相同,皆施設方便故。然此法義太深,並非張志成之所能知。

又如 玄奘大師《成唯識論》卷五:如契經說八地以上一切煩惱不復現行,唯有所依所知障在;此所知障是現非種,不爾煩惱亦應在故。[6]如大乘契經說八地以上的聖位菩薩一切煩惱障的現行及習氣種子隨眠都已斷除的緣故而不復現行,雖保留著最後一分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在,畢竟不為障礙,以此前的每一聖地階位皆須再生起或保留一分煩惱障惑以受三界生,方能繼續成佛大願之修行,八地後入第三大阿僧祇劫修學時亦然,此時已斷除了阿賴耶性,分段生死煩惱及煩惱障所攝的習氣種子隨眠已盡,唯有所依的超過恒河沙數的無始無明上煩惱所知障在;由於這所知障此刻並無煩惱障相伴,無得引發諸善惡性等煩惱的功能是故不名種子,唯有無記性的異熟種子相應,因此不再說這所知障是種子,方便說是唯有現行,然此現行並非世間法中煩惱的現行義,是以直接障礙成佛大菩提果而方便說為現行;亦可說為隨眠之現行仍存在義—現在仍障礙成佛故是隨眠義;否則若繼續稱為種子的話,就應該此時要有煩惱障伴隨、能為此所知障隨眠所引發之煩惱障,而致菩薩造作三界有之種種行才是然此時煩惱障之現行與習氣種子俱斷,故無種子而只有現行—所知障現行繼續障礙菩薩成佛,即非種子。於是此際可回復這所知障之本義—所知障隨眠,不再稱所知障是種子。

《成唯識論》 「如契經說八地以上一切煩惱不復現行,唯有所依所知障在」 的出處,即《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八論說諸地煩惱隨眠:「三者微細隨眠謂於第八地已上,從此已去,一切煩惱不復現行,唯有所知障為依止故。[7] 八地以上的大菩薩都無煩惱障相應的種子,清淨離染,然此時所知障之垢還在,仍然繼續障礙菩薩成佛故名現行;雖不成就煩惱而不名為種子,亦猶障礙大菩提果,在此說為「隨眠」

由此可知,這「所知障」之有時稱為種子是說法上的方便施設,非究竟義,其本質上不是種子而只稱為隨眠,是故《成唯識論》中明說此所知障是現非種;因此到了八地菩薩位,就不再稱所知障為種子;此中《成唯識論》說「是現非種」之「現」,或如窺基大師方便解釋為「現行」,其意皆異於種子所生之現行以其並無絲毫得令菩薩造作三界有為法之功能故,即非種子,以所知障並非「種子」有功能差別故;若一定要說「現行」,即是方便說此所知障「現行」正障礙大菩提果,餘更無「現行」可說。又,或說此「現」指「現存、存在」之法,非具備種子功能差別,亦無引發煩惱障之功能,以八地以上菩薩再無煩惱障可假借故然此所知障仍是「現存之法」現存的法執之垢,此即無明愚癡無知,若無法斷盡此所知障之法執,即無法成就佛地的無垢識。因此,師父 平實導師總說「所知障」「隨眠」不是種子;此「隨眠」通於三大阿僧祇劫之一切位,在八地以上菩薩位時,這「所知障隨眠」亦與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說「微細隨眠」義相應故總之,此「隨眠」義寬廣於說「現、現行」,亦可免學人與世間諸法之「現行」功能有所混淆,故說「所知障隨眠」

又,聖 玄奘菩薩考量到大眾或許不容易理解這論中所說八地以上菩薩的所知障不稱「種子」的道理,又以「所知障」既還是隨眠在如來藏心中,那又是以何種型態眠藏在如來藏心體中?因此,聖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十便依文氣語脈論述方便,仍稱「種種子」,以其有障礙成佛之功能故:所知障『種』將成佛時一剎那中一切頓斷。[8] 即成佛前都可稱所知障所知障種(所知障種子)以「種子」別於「心體」故,學人至少能知所知障種是「有障礙之法」或「無明之法」而不會被誤解為「空無一法」或致有其他異想。由此可知,雖《成唯識論》前文已說八地菩薩以上不稱「所知障種」,後文又說於佛地前皆可稱「所知障種」,凡此皆聖人施教方便,無違實義故;即此「所知障種子」之稱謂與師父 平實導師之說「所知障為隨眠而非種子」的本質相同,此中實義正如師父 平實導師所演繹故。

又,當知這所知障中見道所應斷除的除了分別生的隨眠以外,還有少分俱生的隨眠須斷除,非一切所知障俱生隨眠於見道位中皆無斷除。又,所知障之修所斷則是菩薩入地時開始斷,雖斷盡異生性種子而發起聖性,是故不再墮於異生類中,然這時依煩惱障習氣種子的緣故阿賴耶性尚未斷盡故,亦可方便說有所知障俱生之異生性隨眠,非說聖位菩薩會再墮入異生,以尚有須斷故說,此猶如四地菩薩位方得斷盡意識相應之俱生我見然若說其我見尚未斷盡便應無斷盡異生性則與事實相違,此中道理是一樣的,當知此中方便言說道理,絕非張志成只懂得搜尋電子佛典文字者所能知之,切莫以自非他。

又如第一大阿僧祇劫時煩惱障現行種子未斷盡,可由所知障引發煩惱障,這時相應的所知障即方便稱為種子,其實能引生諸業者仍屬煩惱障所攝的種子,所知障從來不會引生有情造作業行故非種子,種子是功能差別故;這八地以前煩惱障習氣種子尚未斷盡故、有諸生死雜染故、所知障猶可引發此煩惱障種子故,因此菩薩在第二大阿僧祇劫修行時的所知障還是可方便稱為所知障種子。至於第三大阿僧祇劫時則如上說,以再無煩惱障,所知障便無可引發煩惱障的造作業行功能,就不再稱為種子;唯有在方便陳述時,更說為種子,如聖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十之所說。

由此可知,這所知障的斷除與煩惱障的斷除,在前二大阿僧祇劫中是息息相關隨著煩惱障的現行種子、習氣種子的斷除,相應的所知障無始無明塵沙惑上煩惱隨眠也要斷除,成就諸地無生法忍智慧;因此,所知障於三賢位所應斷除的部分,乃真見道及相見道之親證斷除見道所應斷之分別隨眠與少分俱生隨眠於聖位時則每一地有修道所應斷的所知障隨眠,即十地愚癡十地無明十地無始無明

此處再對「種子」之「功能差別」義略作說明:比如菩薩學人想明心找到自心如來藏第八阿賴耶識,然一直苦惱不得,這個苦惱本身即是「煩惱障」而非「所知障」;當知「所知障」是論及「障礙所知=障礙當知,以未知故」,既是「未知、不知、無知」尚不能得見,哪裡可變生「現行法」之「功能差別」可成現行?比如求悟不得的參禪人絕對不會因此而殺人越貨等,故非種子,而是隨眠。以唯有引發、引生煩惱障的功能差別去造作三界有而引生苦惱等,方是種子。如果張志成對上述所說不服氣,那又何不說說看「所知障」的「種子」是什麼?若說是「困惑」引生的煩惱,那還是這裡說的「煩惱障」相應的種子;若是於法界「真相、應知、成佛所知」不解而產生困惑,不生起如今造下的謗法、謗賢聖等煩惱與業行,則非煩惱障的「種子」而是所知障的「現行」。

乃至說自於法執之中不得解脫,並不是「所知障之種子」,因為所知障不會障礙解脫的修證,所以仍是所知障的現行啊!所以說「所知障」所攝的過恆河沙數「上煩惱亦名塵沙惑必須要學人相應之後,才會因為要探究這真實內容「真相、應知、成佛」而出生「起煩惱」,如是引發世間「煩惱障種子」現起功能差別,因此哪裡有直接「現行、現起」這「所知障種子」的「功能差別」?至於八地菩薩起,一切菩薩入任運無功用行,所學所行皆依不可思議行,此時唯有無記性異熟種相應,菩薩摩訶薩眾皆順法流安止學處,斷除相應之上地諸愚,非煩惱障相應,故不再更說「起煩惱」;然若要方便說,當知亦無礙其理。又,學人實證了一分實際理,這相應的「所知障」的法障就滅了一分,因此從「現行功能」的角度來說,不稱「所知障」是「種子」,以無顯現於外的令人造業受生的「功能差別」故,所以稱「所知障」是「隨眠眠藏在如來藏心體之中,是故《成唯識論》說「此所知障是現非種」。上來所說,可知兩位大師所說意旨無別,「種子、隨眠」的深意如是!

因此,對大乘佛法實質從無興趣,對上述所知障辨正的道理也無法回應、無有興趣的張志成可不必勉強自己:我不知道該怎麼學下去,怎麼學都是一團亂!是啊!如你要離開道場、師父、同修、自家眷屬,沒有人要攔你不但不必勉強學,你還可選擇盡未來際不再見到現在所有人在張志成假裝哀嘆我不知道該怎麼學下去時,他還在一直向釋印順學習,他應該很高興和釋印順數十冊斷滅見著作一拍即合,可讓他夜以繼日、日以繼夜學習「釋印順一團亂的法」,再學習「學術界一團亂的法;反正他「怎麼學都是一團亂」,還是「樂此不疲」;這群以鑽研文字訓詁為佛法、將佛法當作意識思惟的學術思想凡夫們就是厭惡真實大乘法,最愛的是一團亂的法。這一位割裂「真如心體、真如法性」、誤解「圓成實性」真義的張志成,不解《成唯識論》的法句: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殊不知論文這麼清楚的意思就是:已經入見道位的菩薩眾,得到了真見道的現觀,他們稱為殊勝的菩薩,因為他們能如此親證、勝解『阿賴耶識』,所以我們的本師如來 釋迦世尊正是為他們來開示這其中的更深甚深的道理。他還是可以在無言以對的情況下,撂下話來:「這裡的意思,不是見道位的證阿賴耶識。只能說這個人連辨正都如此亂七八糟,實在「不知道他還能說什麼」,他再「怎麼說都是一團亂,因為跟了釋印順之後,「怎麼學都是一團亂。至於張志成誑語說師父 平實導師「連最基本的三自性都定義錯誤」,那底下就來看看張志成先生是怎麼解說三自性的「圓成實性他本想藉此顯示他瞭解很多道理,然而卻是給自己掌臉更加難堪。(待續)


[1] 琅琊閣,〈琅琊隨筆(19):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https://langyage.pixnet.net/blog/post/239467

[2] 平實導師,《識蘊真義》〈自序〉,佛教正覺同修會(台北市),2013年06月初版四刷,頁11。

[3]《成唯識論》卷二:「若有畢竟所知障種……」《大正藏》冊三十一,頁8,中18-19。

[4]《成唯識論》卷二:「若有畢竟二障種者……」《大正藏》冊三十一,頁8,中17-18。

[5]《成唯識論》卷二:「誰當能害二障種子……」《大正藏》冊三十一,頁9,中3。

[6]《大正藏》冊三十一,頁24,中29-下2。

[7]《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八〈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七〉,《大正藏》冊三十,頁733,中2-4。

[8]《大正藏》冊三十一,頁54,上24-25。

-------------------------------------------------------------
(歡迎按讚及分享,護持正法救護眾生功德無量!)

😊想了解更多「正覺同修會」
👉
https://www.enlighten.org.tw
😊想更了解「蕭平實導師」
👉
https://www.enlighten.org.tw/master
  正覺般若信箱:http://awareness@enlighten.org.tw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照世明燈 的頭像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