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祖弘忍大師之東山法門

 作者:正覺同修會-共修弟子

自達摩渡海東來傳法,初期禪宗祖師,如二祖慧可、三祖僧璨,都是年紀老大才證悟、傳法,再加上時局不平靜,法脈都是單傳。到了四祖道信,十四歲出家,少年得法,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624),道信大師返回蘄州,於雙峰山擇地開山,營宇立象一住三十餘年,開始確定開山建寺弘法的新局;隨後五祖弘忍出家、證道又更年輕,除了三十年不離道信大師左右,後來移居東山,又二十餘年,住世弘法的時間更久,師徒傳承,奠定禪宗基礎而造就了後期禪法大興,譜寫了中國佛教發展史的新頁。

 

月光移室現祥瑞  異香襲人容顏燦

中國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蘄州黃梅人,姓周氏,公元602年出生。《宋高僧傳》卷第八〈唐蘄州東山弘忍傳〉中曾描述:弘忍母親懷孕時,月光移照室內,整個房間裡光亮如白晝,而弘忍出生的時候容顏光燦異香襲人,令全家人都歡欣又驚駭。等到他能言語時,表現的氣質就與鄰居的小孩不一樣。他的父親因為特別偏愛而讓他多讀書少遊耍,以免「無記應阻其宿熏」。而等到弘忍智慧萌芽,言行舉止之間,頗能令人有所期待,所以說他是真心早萌其成現」

 

民間則傳說:弘忍前世是四祖道信所駐錫破頭山中的一位栽松的道人,常常前來請法,希望能夠開悟,道信大師就對他說:你現在年紀這麼大了,縱使有機會能夠知道大法,又哪裡有辦法廣化於世間呢?不如你想個辦法投胎換一副身體再來,我還可以等你。

老道人惦記著與四祖道信大師的約定,一日,走到濁港江頭,看見一女子正在洗衣服,他便上前作揖行禮,請求當夜允許寄宿,女子回答:我上有父兄,不能作主,您可以去求他們。老人又說:妳先答應下了,我才好前去。這女子不知所以,就答應了。

道人住一宿,翌日一早被發現已亡故於周女家中,不久周女卻懷孕了。

 

原來所謂寄宿,是栽松道人自知命已不久,欲實踐道信大師之約而得法,所以借腹(寄宿)投胎爾。這位少女姓周,是家中的四女兒,因其尚未婚配即懷有身孕,父母嫌惡將她逐出家門;女子無處可歸,生活無依無靠,只好過著流浪的生活。她白天在村子裡給人當傭人,紡線織布,晚上則隨便找一家店鋪的屋簷底下過一宿。

 

待孩子出生後,女子視為不祥的預兆,將其投於河中,不料這嬰兒卻溯流而上,而且氣色十分紅潤,女子只好又將小孩抱回,繼續撫養。因為沒有父親的緣故,鄉里的人都稱此孩童為無姓兒。無姓兒漸漸長大,相貌莊嚴,勤於作務,精進道業。於日常起居生活,舉手投足,語默動靜皆與道相應,與生死有關。這些傳說中的弘忍生平,與《宋高僧傳》的記載 顯有落差,真實的弘忍並不是遺腹子,而是父母雙全之人。傳說如此,想必是弘忍大師早慧穎悟,住世弘法時間長,攝眾弘法使禪法大興,更以證量解行深宏,廣受欽仰,以至於後人推崇附麗而有訛傳,雖曰不經,不無多添佳話,令凡俗之人生起敬信也。

 

問答流注般若種  幼年出家勤作務  

過了幾年,道信大師從外地回程定居破頭山。這一天,大師到黃梅縣去,路過時看見了他,只覺得骨相奇秀,異乎常童,甚至具體占之,止闕七大人之相不及佛矣。意思是幼年弘忍,已具足如來三十二大人相之中的二十五相了,足見弘忍正是所謂福德智慧,莊嚴有相的吉祥兒。

於是,道信大師問說:「子何姓?」他回說:「姓即有,不是常姓。

大師問道:「那是何姓?」他回答:「是佛性。

大師又問了:「你沒有姓嗎?」他笑了笑說道:性空故無。

 

當年道信答個無人縛,是在僧璨大師的引導逼拶之下,不在五陰身心上起作意,而直接找到了那個不與萬法為侶的真人如今弘忍的回答看似合轍,但當時他畢竟只是個七歲的孩子,乍逢善知識,頓時激起往世的般若智慧種子現行,而流注出幾句合頭語,並不意味著當時的回答與見道有關。然而這樣一問一答,道信大師默識弘忍是難得的法器,就派遣侍者到他家,在他的雙親面前乞求讓這孩子出家,據《宋高僧傳》記載,弘忍的父母欣然乃曰:禪師佛法大龍光被遠邇……若垂虛受因無留悋。就捨這孩子作為道信大師的弟子,道信就給他法名弘忍

 

弘忍跟著道信大師出家時是七歲,年十三受剃度披僧衣。道信大師在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624年)帶領大眾來到雙峰山造立寺院,弘忍也隨著安住,奉事道信大師三十年不離左右。據《曆代法寶記》對弘忍的記述:其性木訥沈厚,同學輕戲,默然無對。常勤作務,以禮下人,晝則混迹驅給,夜便坐攝至曉,未常懈倦。這樣的調柔精勤,使得道信大師更加看重他,除了經常給他開示頓悟之旨,更對他查覈嚴謹日省月試之,弘忍則聞言察理,觸事忘情,如此專注,所以能得道信大師的禪法精隨。

 

四儀皆是道場  三業咸為佛事

弘忍禪師長大後身長八尺,容貌異於常人,加上他的人品、精進和悟性都令人讚佩,《楞伽師資記》中描述他住度弘愍,懷抱貞純,緘口于是非之場,融心于色空之境,意思是說他無論自己安住或是說法度眾,都秉持著恢弘慈愍的心態,胸襟堅卓而純淨對於他人的是非總是緘口不言,卻常融心於對五蘊身心和實相的觀行。做到四儀(行住坐臥)皆是道場,三業(身口意)咸為佛事。使他漸漸地成為同道們的學習楷模。道信禪師尚在人世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親近弘忍禪師,所謂四方請益」,月逾千計」。

 

唐高宗李治永徽三年(651年)道信大師預知時至,便命弘忍去建浮圖塔,等佛塔建好之後隨即密付法衣傳法給弘忍。同年九月道信捨世,由他繼承法席。由於雙峰山所在地為蘄州黃梅,世人遂稱之為五祖黃梅,或僅稱黃梅因為四方來學的人日多,後來便在雙峰山的東面馮茂山另建道場,名東山寺,時人稱他的禪學為東山法門。” 

 

蘄黃禪林甲天下,佛教大事問黃梅

黃梅地處鄂、贛、皖三省交界,北依巍巍大別山,南鄰萬里長江,不僅孕育了宛轉悠揚、名聞天下的黃梅戲(又稱黃梅調),加上禪宗六位祖師中,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以及接下來的六祖慧能都在黃梅修行並傳承衣缽,三代禪祖聚蘄黃,遂使有關禪宗祖師的傳說在這裡廣為流傳,而禪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等千年古剎,分別坐落於黃梅的西山(又名雙峰山、破頭山)和東山(又名馮茂山、鳳凰山);使得黃梅的禪宗文化獨樹一幟,乃至當地人傳頌蘄黃禪林甲天下,佛教大事問黃梅而引以為傲。因此,說中國禪是黃梅禪也不為過。

 

而中國禪宗,由印度東渡而來的菩提達摩祖師首創,達摩傳二祖慧可,慧可傳三祖僧璨,這三代禪師一直都是採取一衣一缽,隨緣而住,不恆其所,行無軌跡」化乞食的傳統修行方式,並不為人接受,甚至遭受存見之流誹謗迫害。到了道信弘忍時代,禪風一變,道信於唐武德七年(624年)初入黃梅雙峰山,一住三十餘年,會眾多至五百;後來弘忍移居東山,又二十餘年,徒眾多至七百人,這兩代禪徒都定住一處,過著集體生活。他們實行生產自給,把運水、搬柴等一切勞動都當作禪的修行;弘忍並認為學道應該山居,遠離囂塵。這成了後來馬祖、百丈等於深山幽谷建立叢林,實行農禪生活的圭臬。

 

金剛威德力 狂賊怖畏退

在弘忍駐山其間,曾有名叫可達寒奴戮的狂賊,率眾圍繞蘄州州城數匝,包圍緊密無路可入,飛鳥不通。弘忍大師遙見此況,就前來州城,遂導致群賊退散,賊人互相傳言:無量金剛執杵怒目切齒的追打著我們,於是我們只好奔跑逃散。弘忍大師這回像是重演當年道信大師吉州退賊的故事。像這一類的神蹟感應,都是因為禪師親修實證,德尊慧廣,以其智慧及行持,令賊人各感怖畏而知所進退,猶如感得佛菩薩加持,及龍天護佑。唐顯慶五年〈660〉高宗遣使召師入京,師稱病固辭不願前往,顯示出和乃師道信同樣的不忮不求,威武不屈的禪師風骨,令高宗益加敬重,於是遣人送衣藥到山供養禪師。

最上乘論者   修道本體須識當身

弘忍的禪法傳自道信,依《楞伽經》以心法為宗,弘忍常說︰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經之根本。又說︰諸佛只是以心傳心,達者印可,更無別法。這樣的以心法為宗,更闡明在他的《最上乘論》中。《最上乘論》又名為修心要論,為弟子編輯收錄弘忍所開示,以及師徒問答之禪法,可視為弘忍禪法之著述。其內容開宗明義便說到:夫修道之本體,須識當身;心本來清淨,不生不滅無有分別,自性圓滿,清淨之心,此是本師,乃勝念十方諸佛。這是直指修道的本體就是行者當身本來清淨圓滿的自性,也就是人人本具的法界實相───真心如來藏,又名阿賴耶識、異熟識。 

然而除了《楞伽經》之外,弘忍大師亦因諸多因緣而推弘《金剛經》。原因是五祖座下雖有許多才學之士,卻都非弘大師忍所要傳法的人,到了唐高宗龍朔元年(661年),終於有因緣將法傳給惠能,可是惠能並不識字,所以無法將《楞伽經》的深義為惠能說明,反而是藉由講說《金剛經》的方式,便能將密意順利交付給惠能。而惠能是因為聽到他人誦《金剛經》得到啟發而前來黃梅求法,因為這樣的時節因緣和傳法方便,使得後世禪門明心印證,及般若智慧傳承所依經典,從《楞伽經》逐漸轉移至《金剛經》。

 

開枝散葉人才多  禪門基業始於師

弘忍大師門下嗣法弟子眾多,人才濟濟,造成後世禪宗大興的基礎,《楞伽師資記》中記載,弘忍大師語弟子玄賾:吾一生教人無數,好者並亡;後傳吾道者,只可十耳。除了弘忍大師自說的十大弟子,各書記載之人名多有出入,亦有十一人、十三人、十六人、二十五人之說不一。因此,弘忍大師之弟子弘化地域甚廣,遂使東山法門傳播於全國,呈現多頭弘化的局面,遂使禪宗成為具有支配地位的佛教宗派。然而禪門正法的傳承,是以惠能為正宗,由此乃至於後世,分衍出所謂一花開五葉更多的宗派,那是後話。

 

龍朔元年(661),五祖告誡門人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自去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及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後來弘忍大師選擇了惠能,於深夜三更,以袈裟遮圍為講《金剛經》使惠能證悟,並授衣傳法,命他南歸。唐高宗咸亨五年(674)十月二十三日,弘忍捨壽年七十四,當天氛霧冥暗,山石崩圯人天同悲,門下弟子奉瘞全身於東山之岡。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中(713~741)學士閭丘均為撰寫塔碑。唐代宗李豫763~779)諡為大滿禪師,塔名號法雨

 

弘忍大師的東山法門是禪宗形成的標誌,在佛教史上是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一座里程碑,也進一步實現了禪宗的壯大。晚唐以來,黃梅禪的傳播,不僅遍及佛教各宗,而且與儒道思想交融,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禪宗更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

 

到了宋朝,法眼和尚回黃梅東山擔任五祖寺的住持,座下有三傑,其中又以克勤圜悟大師最為知名,如是紹續了東山法門克勤圜悟大師座下又有大慧宗杲禪師名震天下,座下出數百位明心證悟的獅子,史冊上記載則不只此數;東山一系得以延續禪宗,如今師門俱在,法水長流,日後必有來者更能光大法門,重振中國禪宗文化,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匯流。

 

    

p112-禪悟-開課公告 (2).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照世明燈 的頭像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