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作者:正覺同修會--共修弟子古道元真
這個議題,雖然在多年前就已經有人同樣因為誤認大乘真見道是在初地,而已經被 平實導師依據聖教多方面破斥過了(詳見《燈影》等書),然而瑯琊閣寫手張志成等人又重蹈覆轍,多次在網路上貼文主張大乘真見道是在初地,譬如:【讀經人曰:不管是大乘真見道還是大乘相見道,都是初地(以上)的事……。】[1] 值得留意的是在此篇貼文中,作者非常辛苦的列舉許多經論欲證明見道位是在初地,然而作者「增上班讀經人」卻不知道這些聖教所指的「見道位」是「見道通達位」,因此誤會「真見道位」必須入地方能證之,並以此來質疑正覺增上班明心菩薩,然其結論明顯違背《成唯識論》所開示的真見道位、相見道位與見道通達位之先後次第。
又譬如:【我否定的不是「真見道」,是蕭平實導師自創的「真見道」,《成論》的「真見道」在初地,所證的是屬於無為法的真如,不是屬於有為法的阿賴耶識。】[2] 也是一樣誤認為「真見道位」必須在初地,並且誣指「七住位真見道」是「蕭導師自創的『真見道』」。
在瑯琊閣網站多篇貼文中,如同上述所引〈琅琊隨筆(40)〉一樣,誤認種子識阿賴耶識是有為生滅法,這個嚴重的誤解導致瑯琊閣寫手們必須否定正覺依聖教所說之「七住真見道位證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正確說法,主要原因是瑯琊閣寫手先誤認第八識是有為生滅法,因此當然不會認同真見道是證他們所誤認為的有為生滅法第八識,連帶的也不會認同禪宗明心開悟所證的也是第八識(因為不會有人接受證悟的內涵是一個生滅法);然而瑯琊閣寫手們(也可能很多個名稱其實都只是一個人的化名)都錯了,因為他們誤把不生滅法第八識當成生滅法,因此衍生出後續的許多錯誤而難以收拾。而因為瑯琊閣寫手們堅持主張真見道在初地,同時誤認見道需具備四禪證量,他們為了避免這樣的主張會造成毀謗多數的禪宗祖師沒有明心開悟,因此竟主張:
還有一個關鍵點,禪宗開悟乃是機緣之下,當下大悟,發明心地,見性成佛,乃是【教】【外】別傳,不同於唯識見道之過程……所以,當我們將禪宗明心開悟與教門之見道區別開來之後,蕭平實在其中故意攪混而糾纏的機會就再也不可能了……這樣,禪宗明心開悟是頓悟佛性,見性成佛,不落階級(當然也不要理解為教下的修行成佛的意思,而是心佛眾生如如平等),自然不存在禪定的要求……。[3]
也就是瑯琊閣寫手們企圖將禪宗明心開悟所證與七住真見道位證唯識性區隔開來,認為禪宗「不同於唯識見道之過程」,而且主張因為「不落階級」故「不存在禪定的要求」,期望能免除落入毀謗禪宗祖師的困境。
然而實際上從來是「以心傳心」、「楞伽印心」之禪宗明心開悟所證,與七住真見道位證唯識性是完全相同的,同樣都是證第八識心,譬如五祖弘忍大師對六祖大師開示:「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4] 亦如初祖菩提達磨以《楞伽經》印證二祖,亦如永嘉玄覺所悟為第八識如來藏,亦如看話禪及默照禪的創始者 大慧宗杲及宏智正覺同樣以證如來藏為開悟;因為無論是唯識見道或禪宗見道都是證法界實相心,而法界實相心從來只有一種,因此瑯琊閣寫手上述說法表面上似乎可以巧妙避開毀謗禪宗祖師的困境,然而實質上還是無法避開,因為與實際情形違背。
而實際上瑯琊閣所謂的「見道應證的真如無為」卻是「可以在無餘涅槃時離開八個識而獨存」的(因為誤認第八識是有為生滅法),當然這明顯違背《成唯識論》開示之「是故一切有為無為若實若假皆不離識」的正理,而其想像中的「真如無為」不能出生諸有為法,因此在瑯琊閣網站貼文中張志成說【「真如」是無為法,無法出生有為色、心諸法……有為法生有為法、真如是不變易的無為法,不生他法。】[5] 如此在錯會第八識是有為生滅法的邪見影響下,將本來一體的真如與第八識及其所生的諸法,強行分割為無關的有為法與無為法二邊,明顯違背在《瑜伽師地論》卷75中的開示:「一切法者略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是中『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6]
也就是第八識雖然一般說祂具有無為性,但又能出生諸法,所以第八識實際上是「非無為非有為」之中道實相心,而有為生滅之法,因為都是第八識所生,故可攝歸於無為性之第八識;因此不可以強行將第八識攝歸於有為法,而否定祂的不生滅性、無為性與真如性。
因為真如只是第八識的所顯性,離識即無真如故,所以《成唯識論》卷10說:「真如亦是識之實性,故除識性無別有法。」[7] 張志成等人不信真如是第八識的所顯性,硬將非一非異的真如與第八識拆為二法,顯然是讀不懂上開《成唯識論》的文義,重蹈2003年退轉的楊先生等人後轍;他們將佛法這樣拆解,就會變成聖教所斥責的:「彼於一切有為無為,見已聞已作如是念:『此所得者決定實有有為無為,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堅固執著隨起言說,唯此諦實餘皆癡妄。』」[8] 所以依據瑯琊閣寫手的理論架構,可以肯定是無法證得三乘菩提中的任何一乘。
因此建議瑯琊閣寫手應先求讀懂經論,有所實證了然後建立自己正確的理論架構,再來評論他人。
雖然 蕭平實導師在許多書中已有極多詳細闡明真見道位、相見道位與見道通達位之相關法義及開示,考量有些讀者可能無暇逐一閱讀,因此筆者期望利用此文再略整理一些真見道的相關法義,並對比瑯琊閣寫手之錯誤知見,期望讀者能不被瑯琊閣寫手錯誤知見所誤導。
首先,我們先略述「見道」的意思,以利讀者理解本文所述之內容。所謂「見道」,依據二乘菩提與大乘菩提之差別,可以簡單說,二乘菩提之見道是親見「出離三界生死之道」,而大乘菩提之見道則是親見「成佛之道」。
至於以整體來說及二者之相互關係,建議讀者可以參考 平實導師所製的〈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二道並修,以外無別佛法〉,此概要表把佛菩提道與解脫道次第及相應的各種現觀,作了清楚的重點說明,亦包含二種生死、五陰盡之法義,實乃驚天地、泣鬼神之作,對於學佛者來說是一張極為明確的修行地圖,真正識貨者必定同意筆者的說法,而這是 平實導師二十幾年前就寫出來的深妙法義,符合三量。
能夠製作出這樣的概要表,背後也顯示出至少必須具備大乘見道通達位的智慧,才可以正確了解成佛之道的歷程與內容;而初地菩薩至少已永伏性障如阿羅漢,對於二乘解脫道的了知與親證自是不在話下。
而如果以聲聞見道來說,基本上就是他要能夠正確瞭解及確實觀行四聖諦,所以對於能夠出離三界生死的道理都已經明瞭而心得決定了,再加上已經有未到地定的定力,因此這個時候就能夠稱為證得聲聞見道位,也就是已經證得初果,而能夠在七次往返人天之內出三界。
在《瑜伽師地論》卷55中用「重病、病因、病愈、良藥」來形容四聖諦及其次第,同時開示:「謂如世間遭苦次第,當知建立聖諦次第。所以者何?如諸世間曾所遭苦,即於此處先發作意,次於遭苦因,次於苦解脫,後於解脫方便發起作意。」[9]
也就是說透過四聖諦的修學而令斷除我見之觀行心得決定而證聲聞見道之初果,這時對於三界生死輪迴及解脫的道理已經很清楚及確認了,因此必會產生力量,令初果人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出離三界,譬如在《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46開示:「復次彼業力故能受七有,聖道力故不至第八;如為七步毒蛇所螫,大種力故能行七步,毒勢力故不至第八。」[10] 雖然初果人已經不造作新的惡趣業,但其仍有先前的業力存在,所以難於此世獲得四果解脫,但是因為聖道的力量已經生起,所以必定於七次人天之內解脫三界生死而絕對不會到第八次人天。
然而大乘成佛之道就沒有這麼單純,一方面是因為佛地智慧廣大無邊,非阿羅漢所能比擬,所以菩薩所要修學之法亦無量無邊;另一方面,因為菩薩要在人群中利樂眾生,要弘傳正法、荷擔如來家業,因此需要面對各種眾生、修行者,包括外道,以及各種境界與挑戰,所以一直要到有見道通達的智慧時才有能力斷盡大乘見道所斷之異生性障;譬如在《正覺電子報》第13期,「般若信箱」中的開示:
十行位滿心所斷的異生性,是指斷盡能從煩惱障中引生的異生性種子;也就是說,私心、虛榮心……等心相應的煩惱……。雖然心中已沒有私心……等不良心態,但是卻仍然還會有深重的法執,導致執著局部的小小邪見不捨,而有可能與上位菩薩或地上菩薩相諍,乃至引生謗法、謗聖之事……就仍然還會因為謗法、謗聖的緣故,而落入三惡道中,所以在尚未入地之前,都還會有異生性障存在……。[11]
也就是說菩薩道是「火中出紅蓮」,因此在行菩薩道過程中所面臨的逆境與挑戰是非常多的,絕對不是二乘菩提所能比擬,譬如現今瑯琊閣寫手張志成等以種種渲染不實之事相及誤解之法義來誣指 平實導師一般;而相對於二乘菩提,菩薩最後所成就的當然也是福德與智慧全都圓滿的無量無邊佛地功德。
因此從異生性障的斷除來說,菩薩一直要到入地才能確保不會再墮入三惡道,所以入地後又稱為「行不退」,也就是他會往佛地的目標一直前進,也以清淨意樂發起十無盡願,因此不會再回頭了,也不可能再退墮入三惡道中;並且已經完成見道通達位,對於成佛之道的歷程與內容、對於如何修行才能夠到達佛地,心中已經確實了知了,也進入修道位之中,能夠配合無生法忍修學更深入的菩薩六度乃至十度。
因為這樣的緣故,如果以「行不退」的標準來說,必須要到初地才能辦到,但這並不是說七住位菩薩不屬於真見道位,這是大家必須要留意的,這也是經中明文具載的聖教。所以我們必須知道,在經教中有時說見道位在初地,是指能夠斷除大乘異生性障,並且是「行不退」的「見道通達位」,絕對不可因此而否定七住位的「真見道」或禪宗之明心開悟般若,因為菩薩之見道位含攝「真見道位、相見道位與見道通達位」。
而在不同說法前提下以同一名詞表達不同意涵,這樣的語言文字使用方式,在經教中處處可見,譬如「空」,可能是指「空性、空相、虛空、空無」等,或如「心」可能是指八個心識之一、或部分乃至全部,因此不應如同瑯琊閣寫手執著文字表相,看到有些經教說「見道位」在初地,就否定七住之真見道位,而違背 世尊「依義不依語」的開示。
在《十住毘婆沙論》卷1中聖 龍樹菩薩開示:
問曰:初地何故名為歡喜?答曰:如得於初果,究竟至涅槃;菩薩得是地,心常多歡喜,自然得增長,諸佛如來種;是故如此人,得名賢善者。「如得初果」者,如人得須陀洹道,善閉三惡道門,見法入法得法,住堅牢法不可傾動,究竟至涅槃。[12]
此處聖 龍樹菩薩是以初果斷二乘之異生性障—能「善閉三惡道門」,並且「見法入法得法,住堅牢法不可傾動,究竟至涅槃」,來譬喻歡喜地菩薩之斷除大乘之異生性障永不入三惡道,並且已得大乘見道通達故在大乘法上面亦能「見法入法得法,住堅牢法不可傾動,究竟至涅槃」,故稱為「行不退」。
而瑯琊閣寫手竟依文解義說:【菩薩入初地的時候,會得到「如初果乃至永伏煩惱障【如阿羅漢】」的證量。】、【龍樹菩薩於《十住毘婆沙論》中指出初地的解脫證量如同初果,永不入三惡道……。】[13] 這是將譬喻當作正說,主要是不知道二乘與大乘在斷除異生性障之差別與緣由,以致有此誤解,同時亦錯會《成唯識論》中「彼障[煩惱障]現起,地前漸伏;初地以上能頓伏盡,令永不行如阿羅漢」之義,因為既然已說煩惱障「伏盡令永不行」了,怎麼會說解脫證量如同初果,而尚未至二果之「薄貪瞋癡」?(待續)
[1]〈《增上班讀經人:「大乘見道在初地」經文彙編01-24》〉,Feb 19 Fri 2021,https://langyage.pixnet.net/blog/post/30068968
[2]〈琅琊隨筆(40):蕭平實居士對張志成老師退會的回應〉,Jun 19 Fri 2020,https://langyage.pixnet.net/blog/post/13998743
[3] 瑯琊閣網站貼文:〈《燈影》之燈影:該為正覺同修會所謂2003法難徹底翻案了!法義辯論群漫談筆記之2003年正覺法難之法義今析─略析為什麼03年正覺法難沒有難到蕭平實?〉,Feb 24 Wed 2021,https://langyage.pixnet.net/blog/post/30600631
[4]《大正藏》冊48,《六祖大師法寶壇經》,頁349,上21-23。
[5]〈《我的菩提路》(五之十):「張志成─《成唯識論》中「自體」、「自性」的定義以及蕭平實獨家發明的「一心開二門」〉,Dec 15 Tue 2020,
https://langyage.pixnet.net/blog/post/25290134
[6]《大正藏》冊30,頁714,上3-5。
[7]《大正藏》冊31,頁59,上15-16。
[8]《大正藏》冊30,《瑜伽師地論》,頁714,中21-24。
[9]《大正藏》冊30,頁605,中13-18。
[10]《大正藏》冊27,頁240,下14-17。
[11]《遠惑趣道》第一輯,佛教正覺同修會,2013年6月初版五刷。
https://books.enlighten.org.tw/zh-tw/g/g-name/385-g01_034
[12]《大正藏》冊26,頁25,下18-26。
[13] 請參考瑯琊閣網站貼文:〈正覺法義辨正:大乘見道前不證初果?〉,
Mar 21 Sun 2021,https://langyage.pixnet.net/blog/post/3341973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