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知乎上的「平凡世界」作者之評議 (下)〉
作者:蕭平實導師弟子慧日照大千
先來談談「我見」
《成唯識論》云:「於非我法妄計為我,故名我見。」(註:9)
詳細 詳細解釋就是「眾生對於非我法,譬如自身之五陰、十八界之全部或一部分,起不如理的錯誤分別,認為這就是真實常住之不壞我,有這樣之見解名為我見。」三乘佛法之修行,不論解脫道或佛菩提道都以「斷三縛結證初果」為基礎,而斷三縛結首先要斷我見,再斷疑見和戒禁取見,由此可知斷我見是修行之根本基石。解脫道證得初果之須陀洹乃至四果之阿羅漢、佛菩提道證悟明心之七住位菩薩乃至等覺菩薩都是已斷我見之行者,這些大修行人在度眾時,會對眾生說「我如此這般學佛修行,你也可以如此這般聞思修等等」,若依照該作者的思惟邏輯就會認定「這裡有『我、你』之字眼出現,就表示有『我、我所』,這就是有『我見』之證據,乃是『我見』宛然俱在的,顯然是未斷我見的!」若講話不可以有「我、你」之字眼,那好,改成比手劃腳指著「我、你」總可以吧!那也不行,因為用手腳比劃和口頭說話及文章文字同樣都屬於表義名言啊……,由是可知「我見」和表象上面之「我」「我所」等字眼名言,是兩碼子事,不可等同視之、論之,等同視之就是刻意扭曲佛法名相,很可能導致誹謗佛法,誹謗佛法就是成就誹謗三寶之重罪。
次來談談「無分別」
唯識 唯識所說之「無分別心」不是在講六識見聞覺知心,也不是在講第七識意根,而是在講第八識真心如來藏,何以知之?唯識說八識心王,即是指正常之人都是具足八識,亦即都具有八個識心,識心之重要作用就是分別了知,佛法中說根觸塵生識,六根觸六塵生六識,這六識即眼、耳、鼻、舌、身、意識是用來了別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塵境;第七識意根遍緣一切法,了別意識之了別;第八識則是不分別中廣分別,第八識之不分別是指祂從來不與六塵相應、從來不了別六塵、於六塵無所住,一向住在離六塵見聞覺知之無分別境界中,惟第八識既然是心識,當然也有祂自己之了別性,祂能夠出生萬法,故說祂「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吾人之七識心面對六塵境乃至世間法上之種種境界時,會不停地起心動念、不斷地分別,這七識心是有分別之心、非是無分別之心;設若一個定力很好之修行人,好到能住於三界中最高層次之非想非非想定中,也仍然是有分別,何以故?雖然意識心沒有現起證自證分,不返觀自己,在這個層面稱之為非想,但因為「非非想」,即表示還是有想,想即是知,有知當然表示覺知心已對境界做了分別,非全然無分別,尚有定境法塵故。因此,除唯識五無心位,第七識意根會不斷地作意促使第八識流注種子而出生六識心來分別境界,在三界中之任何境界,只要有覺知心現起,當下一定就有分別,覺知心之體性本來就是時時刻刻想要分別六塵、想要了別境界,所以說七識心是有分別之心。吾人還有一個於六塵上、世間法上從不分別之心,那個不分別之心就是第八識真心如來藏,如來藏祂從來不在六塵萬法上面起一念要去分別,您稱讚祂、辱罵祂、喜愛祂、厭惡祂,祂都不會回應,祂終究不去分別。因為於六塵都無分別,所以說如來藏是無分別之心,是於六塵無所住之心。《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就是在講第八識如來藏無境界之境界。唯有親證後如實轉依如來藏之證悟者,才能了知「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之真實義,《金剛經》這句話其實正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普羅大眾所無法了知之境界,證悟菩薩現前親證這樣的境界而成為其現量;而該作者尚未明心證真,又不具備正知正見,所以不知道什麼是「無分別」。六識論者如喇嘛教之宗喀巴、阿底峽、達賴等人他們想要以雙身修法來達成無上瑜伽,而在雙身修法時,妄想將一心受樂而不起語言文字之覺知心,當成無分別心,而自言此乃快速成就佛道之法,如宗喀巴之《密宗道次第廣論》,以為在雙身法男女兩根相合所引生之淫樂,於最高樂觸時,將覺知心安住於其中專心受樂,而不起語言文字分別、不起思惟作意、不分別外法,說這樣是證得無分別心,說這樣可以快速於一生成就報身佛,這都是嚴重錯解佛法之人。宗喀巴等人妄想藉著勤行雙身法來超越分別之障礙,讓意識覺知心逐漸遠離語言文字之分別,到後來達成完全無分別,認為這樣就是佛在經中所說之無分別心、無住心,而認為這樣就是住於無分別或證得無分別智,這些六識論者不知如何才是真正之無分別,誤會般若經中所說無分別、無分別智之意涵,而想藉由男女雙身法來修除意識之分別性,妄想一心安住於淫樂之高潮境界中,即身成佛,這真是天大之邪見,荒謬無比啊!假使上述密教邪見是對的,則剛出生的嬰兒完全不懂語言文字,是否其修證比一切成年的修行證果者還要高呢?又絕大多數的旁生道眾生沒有語言文字,其修證是否也都比一切人還高呢?
再來談談「正覺菩薩之修行歷程」,以及「美伶老師悟後之感受和心行」。
唯識 福慧菩提資糧和未到地定是明心見道前必須具備者,在正覺修學的菩薩於善發大菩提心和四弘誓願後,都必然會先精勤修行六度萬行和四攝法,包含在禪淨班、進階班上課及每周二聆聽 導師講經以具備佛法之正知見,練習無相拜佛動中定功夫,復更努力參與義工執事,由於善成熟修習增長善根,是故善得福德智慧二種菩提資糧。菩薩精進快速累積福慧資糧,降伏粗重煩惱性障,又練得未到地定功夫,待機緣成熟再作四加行尋思,於中不斷地觀行,證得智慧而斷我見、疑見及戒禁取見三縛結,能雙證能取空所取空,確認能取所取一切法皆由如來藏空性所生所顯。菩薩於參禪中般若正觀現在前,而證性淨涅槃,能現觀自、他真心如來藏,是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不二性、無我性、平等性、無分別性、不增不減、真實性、如如性,是三界萬法之根源。對於所證確定無疑,善勇於承擔,因而心得決定轉依真心如來藏,從此而心心無間都無所疑,而能漸生般若智乃至道種智。
唯識上述正覺菩薩於其修行中間之四加行尋思和經歷正符合 佛菩薩之開示而不相違,如《瑜伽師地論》云:
【復作是念:「我於今者,唯有諸根,唯有境界,唯有從彼所生諸受,唯有其心,唯有假名我、我所法,唯有其見,唯有假立,此中可得,除此更無,若過若增。
如是唯有諸蘊可得,於諸蘊中無有常恆、堅住主宰,或說為我,或說為有情,或復於此說為生者老者病者及以死者,或復說彼能造諸業能受種種果及異熟,由是諸行皆悉是空無有我故。如是名為由無所得行趣入空行。」
「如是行者,於諸聖諦:下忍所攝,能緣所緣平等,平等智生,是名為煗;中忍所攝,能緣所緣平等,平等智生,是名為頂;上忍所攝,能緣所緣平等,平等智生,名諦順忍。」
「既得如是趣現觀心,不久當入正性離生,即於如是寂靜心位最後一念無分別心。從此無間於前所觀諸聖諦理起內作意,此即名為世第一法。從此已後出世心生非世間心。此是世間諸行最後界畔邊際,是故名為世第一法。」】(註10.)
唯識 凡夫皆因有「我」、「我相」而有種種之執著,《金剛經》云:「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復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菩薩善知五陰十八界諸法皆是虛妄無實,能夠現觀及轉依如來藏之離於「我、人、眾生、壽者相」,而能漸斷除三界諸法之執著。然「不執著」並不等於什麼都放下而不做,並不等於什麼都不管!菩薩要利益眾生、救護眾生仍然需要透過參與各種活動去做各種事務,同時要轉依真心如來藏之「無所住--無所執著性」來做事,這就是正覺菩薩悟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精義。
唯識美伶老師能現觀一切所行本性皆空性如來藏所生所顯,雖有所修行而無行想,故於諸法中無所取著,達一切法無相無狀,無所執取、離諸戲論;菩薩於佛妙法知法性空,無名無相、無依無住、無礙無著、無能取所取,善能了達諸法無實,遠離戲論而無所分別,於一切法住無所住;菩薩雖謂遊止種種方所,亦無真實遊止種種方所,雖謂不遠離五蘊十八界,亦無真實五蘊十八界。例如,行者對色塵能不再攀緣,眼根對色塵,就只是相觸一下而已,不著相故,不對這色塵喜樂而生起覺受故,於聲、香、味、觸塵亦復如是,此亦是四果阿羅漢之境界,是解脫道行者之境界。但是對於已證悟菩薩來說,其深知五陰十八界世間法全部皆是虛幻相,不真實故,都是自心如來藏所變現故,所以不應執著、取相、攀緣;因為菩薩善知五陰十八界萬法都是如來藏直接、間接或輾轉所生,這些都是如來藏性、自心所現,而菩薩為度眾故,對於世間法就會善加利用,需要用時就用,方便使用,而於所用應不起用相、執著取相,和《金剛經》所說之「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相契合故。
唯識 美伶老師悟後之感受和心行有以下二經典可以印證:
《佛說遺日摩尼寶經》云:
【佛即時化作兩比丘……兩比丘復問言:「賢者!當莫著亦莫不著,雖不著莫不著,是為泥洹。」】 (註11.)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云:
【時,具壽善現謂舍利子言:「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亦復如是,雖住般若波羅蜜多,而同如來於一切法都無所住亦非不住。」】 (註12.)
唯識 因美伶老師已深知如來藏法性本空,三界萬法皆如幻等都無真實性,菩薩以智慧巧便示現,隨順世間言說而說種種名字章句,為顯第八識如來藏真實義故,為鼓勵有緣學人修學甚深妙法故,為眾生開示有明心見性之法門故,也十分切合 佛菩薩於經論中所說之「菩薩於真諦理悟證有方;於俗諦中妙能留捨。」
唯識 美伶老師於悟道報告所寫文章表面上雖言我,亦無真實言我,雖言我不斷地觀察、體會如來藏之功能特性,亦無真實言我,何以故?菩薩悟後具方便善巧力,隨順般若波羅蜜多,不違世俗表義名言而寫見道報告,以見道報告為利益眾生故,以有所作而無作想故。
關於原文6、末學之再補充辯證和評論 ——
唯識 請同來恭讀以下二經典
《解深密經》世尊之開示:
【(爾時,世尊告廣慧菩薩摩訶薩曰:) 「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廣慧。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註13.)
《大方等如來藏經》世尊之開示:
【(佛言:)「復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真金像,行詣他國經由險路懼遭劫奪,裹以弊物令無識者。此人於道忽便命終,於是金像棄捐曠野,行人踐蹈咸謂不淨。得天眼者見弊物中有真金像,即為出之,一切禮敬。如是善男子!我見眾生種種煩惱,長夜流轉生死無量,如來妙藏在其身內,儼然清淨如我無異,是故佛為眾生說法,斷除煩惱淨如來智,轉復化導一切世間。」】 (註14.)
唯識 由上可見【 導師在《真假開悟》二十三頁解說此語時並提到:「祂一直不斷的在示現給你看,只是你找不到……。祂攝受你的色身,而且在你的色身裡面隱藏著,和你的色身同一安危。如果你的色身壞了,祂一定會再幫你製造一個未來世的色身……」】所說者完全符合 世尊在經中之開示, 導師所言正真無訛且甚微妙,於理無違是如理說,於法無誤是正法說。「導師凡有所作、有所說皆妙符 世尊之理教」末學不由得也要隨喜讚嘆一番!
結論 ——
1. 「平凡世界」作者故意在文字表象上面著墨,看到美伶老師之見道報告文章中出現有相當於「我」、「你」、「我所」等含意之文字時,就想當然爾地直接說這就是「我見」「我所見」等,就斷然地認為這是未斷「我見」之證據;如是見地和作法猶如杯弓蛇影,亦如見到地上的繩子就視繩子為蛇,認為這蛇會咬人;這樣耽著於文字再加以渲染醜化之做法,是沒有格調的,是完全不正確的, 佛菩薩早已斷「我見」,但在諸多經論典中之對話也總是會使用「我」、「你」、「我所」等文字,是為了隨順世間言語攝化眾生故。
2. 該作者但憑藉著“三部曲手法”之麻醉作為而怡然自得,然以曲解佛法名相之手段和錯誤之思惟邏輯,其結論導致黑白顛倒,真是荒謬至極,充滿惡意,無庸置疑是一篇不值得一讀之文章。
3. 該作者是六識論者(當然他不會承認),對於佛法不具正知正見,不懂什麼是我,不懂什麼是我見,不懂唯識所說之分別與無分別,誤會般若經中所說之無分別、無分別智之意涵。
4. 《金剛經》云:「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這都是指攝如來藏離六塵分別,不了知施物、施者與受者,因為唯有親證第八識如來藏之菩薩,才能親證「應無所住行於布施」這般之境界,唯該作者未曾親證,所以無法了知證悟菩薩之證境,非其證量故,非其境界故,僅能憑意識思惟、臆測想像故;正如「下地菩薩不知道上地菩薩之證量與功德」,該作者對於美伶老師之所知所證、所思所行均懵憒無知,以一介六識論凡夫之心來揣度已證悟明心菩薩之真見道境界,自是敗闕立顯、醜態百出,才出手就被看破手腳,大乘所說如來藏廣大甚深非六識論諸外道凡夫之思量境界故。該作者對於美伶老師之文章恣意評斷,以斷章取義、斷句取義的手法,來抹黑攻訐 導師、打擊美伶老師和正覺,實已造就誹謗三寶之重大罪業。
5. 細觀該作者此文,透視分析其運作方式和背後心態,知該作者是別有居心的,以惡慧邪見故。其目的昭然若揭,就是要打擊正法、攻訐正覺、欺瞞不知情之學人使其不敢親近正覺或不自覺地離開正覺,進而扼殺其法身慧命。眾所周知作家凡有寫作文章本應「順美匡惡」,亦即讚揚美善、歌頌義舉、糾舉過失、導正惡行,能如是寫作者實有大功德,利益無量眾生故;若不爾者,反而造下「揚惡堵善」、「倒行逆施」之舉,自會逢遭人怒天怨乃至天譴,所謂「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即此之意;修行人寫作文章更不應例外,菩薩應當自知本分,離開種種憍慢嫉妒、嗔恚癡疑,離開種種輕視他人、邪思惡行,而奉行眾善。今謹此奉勸該作者,浪子回頭金不換,要趕緊公開懺悔所犯誹謗三寶諸極重惡業,轉而護持正法,以免來世不可愛之三塗苦,是幸!善哉!善哉! (待續)
註 9.:《成唯識論》卷第四 大正藏 T31n1585
註10.:《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四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四瑜伽處之二 大正藏T30n1579
註11.:《佛說遺日摩尼寶經》大正藏T12n0350
註12.:《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十五 第二分帝釋品第二十五之一 大正藏T05-07n0220
註13.:《解深密經》卷第一 心意識相品第三 大正藏T16n0676
註14.:《大方等如來藏經》大正藏T16n066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