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蕭平實導師弟子-大風無言

空谷跫音圖片.jpg

(連載十五-2)

允許翻印?護法菩薩何以規定看手稿須付一兩金?

今日琅琊閣質疑為何正智出版社的書籍不可翻印,但著作權本來就是法律公開的規定,有何可以質疑的?在此要問的反而是:為何要允許這五濁世間心地惡劣的眾生都來翻印?像琅琊閣一樣,以反咬 平實師父為樂的不肖弟子,反叛也非一次兩次;自稱學佛人都尚且如此,為何要允許世人隨意翻印呢?(至少也等作者百年後依著作權法規定的年限屆滿後再說

若說贈閱結緣的免費書籍,正覺亦有數十多冊(多有大開本)琳瑯滿目,足堪大眾入門深入,廣及「禪、淨、密(破密)」,還有《正覺電子報》,何曾少之?然五濁眾生崇古賤今,若都是結緣書,取來容易,何能對法道生尊貴想?(就像是琅琊閣這群人若得經歷十二次以上的禪三才能破參,或許會於佛道起尊貴想

如果琅琊閣於翻印上仍有糾結,則當自問:琅琊閣尊崇的釋印順,他在世時是從幾歲開始釋放過書籍版權?他的書籍有公開讓大眾翻印過嗎?當時年輕氣盛的他何時曾長期贈閱數十多部書籍與人結緣?琅琊閣還提到的釋聖嚴又是如何?又現在所有佛教團體出版的書籍是否都如琅琊閣之倡議而歡迎翻印?

這裡直說:若琅琊閣真的懂得珍惜法寶,就不會放肆地將 平實師父苦心著作的《燈影》說成「自我辯護、毫無商業價值」,當知法寶本是無價談何商業價值琅琊閣卻藐視書中寶貴的法義論證而如此輕蔑,只因這本書是結緣書所以不願好好閱讀難怪彼之惡見至今猶然纏身既然世人心性大都如此剛強難化,而與正法緣淺,為何要允可人人翻印?

三寶本是難值難遇,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如吉祥寶希有難得,佛法僧寶亦復如是,業障有情億劫難遇。於此末法惡世小德小智輕心慢心者眾善知識更當教導大眾恭敬請法(包括請正法書籍)珍惜法寶,才不會像琅琊閣輕賤佛書而自造罪業。

當年 護法菩薩(賢劫未來佛)在捨報前將《唯識三十頌釋》交付給玄鑒居士,叮嚀說 「要看我遺稿之人,每次須付出一兩金子」 [1](即使示現捨報後,都尚且如是),這正是因為佛道尊貴難得須恭敬渴請善知識說法的緣故。

今天琅琊閣如此猛力苛責 法主,是否意味著也苛責賢劫就要成佛的妙覺位 護法菩薩有此嫌疑):「怎麼人都要走了,還(想著)要收錢,而且要人家貴重的一兩金子才可以看?琅琊閣有天大的膽子就去說吧!是否還要加上:「怎不想大家賺錢這麼辛苦,怎麼不發行世間、免費閱覽……?」這樣保證可以搶到無間地獄的好位置。)

支持弘法,自負盈虧

當初 平實師父成立正智出版社,目的在出版書籍支持弘法;由 師父獨資成立,也是希望不受任何人把持,亦有自身承擔營運風險而不至累及教團之意。遙想 平實師父曾自費出版第一本禪籍,當時本想如是法寶應該洛陽紙貴,然眾生囿於淺薄知見,此書竟少人問津,銷售慘澹;如是記憶猶新。

而且,當初在成立正覺講堂之前的幾個說法處,聽法的人數不多,要憑藉這樣小的規模以及未可知的會外請書人數來撐起出版社的運作,成敗猶在未定之天。更別說當初購置台北講堂時,尚要籌措資金,如何說一定有出版社之盈餘可為預期?

再者,正智出版社所得盈餘,除了投入維繫出版社運作就是分撥部分盈餘捐贈給正覺教團,這是 平實師父成立出版社的宗旨;這也等於是將四方善信對善知識與法寶的恭敬護持都透過 平實師父無私無我的胸襟而將大家的福德綁在一起,成就這末法學子們護持正法的功德,所有參與者都可得到真實福德利益,功不唐捐。

平實師父遇到有時書籍文字錯誤(校勘上的失誤),在發行前就整批銷毀(師父講課時曾清楚告訴大眾),琅琊閣是否也應計算一下這會損失多少錢?而且這次琅琊閣一位寫手具名退轉我的菩提路》第二輯須全數下架銷毀再加上多年累積的龐大庫存滯銷書(已改版不能再銷售、各地販售退回、稍有破損……)這都是出版社不得不面對的開銷或折損。

然而無論出版社如何經營,能得到最大利益的還是學人,從最初正智出版社依書籍定價三折售予正覺教團送往大陸時就已是如此;以如是低的折扣,就是希望即使加上不菲的運費,書籍的定價仍不致過高,讓更多大陸佛子能請閱法寶,增長正法知見,這就是 平實師父慈悲的胸懷與無私無我的風範。

草創艱難,無私無我

而且,平實師父弘法草創初期艱難萬分,早期講法時,各地說法處的負責人還聯合制定規約限制 師父說法,如是不一而足;師父為了能傳法與人,悉受安排。因此1997年雖成立正覺講堂,道場猶在風雨飄搖中。

又,正覺道場是台北市社會局所管轄的宗教社團,講堂會務須由理事會以及全體會員來決定,並非 平實師父可依個人意旨行事。而且,平實師父本無要擴大講堂規模到分布全台灣之意願,當時大家都知道 師父曾希望濁水溪以南由出家法師來弘法平實師父不予過問平實師父當時也訂定了自身於2001年歸隱田園的時間表(後因無有親教師贊成 師父退出弘法,除退轉者外又因 師父於佛世時本已在百萬人天面前,慨然於 釋迦如來尊前發宏誓願扛起護持正法之大業,此願不可與奪故;如是世世弘法至今,此世則尚有約20年弘法之盛事),以如是「成之不必在己」之無私無我的胸襟,冀盼如是典範能令大眾道心無退、道場存之久遠。

因此若出版社連年虧損,是誰要來負擔?師父之決定獨資成立出版社來自負盈虧,確實有不得不如此的背景考量。然若出版社有盈餘時,扣除運作所需外,其餘盈餘則可由 師父直接作主撥出捐贈給正覺講堂,這就是 師父當年的初衷損寧自負,利則皆捐。如今正智出版社伴隨著正覺教團的成長,成果斐然,師父無私無我的情操亦昭然可鑒。

今日琅琊閣從來沒有想到過:正覺講堂就是因為支持與護持 法主弘法而成立的,這本是大家衷心期盼的,所有學人來此道場也都是依此目標來作義工,大眾皆無領用薪資(至於因執事而受用飲食等,屬於人情義理,類同各佛法道場)

在家出家,真沙門、真聖者

今日琅琊閣所大聲指責者, 法主示現在家人的身分,因而令彼等處處苛責。然琅琊閣以前所追隨的現代禪法主,不也是在家人?卻沒聽他批評過一句話。

自古以來,華嚴人間道場多有在家菩薩住持,佛菩薩關心的唯在菩薩行者是否親證實相、具備眾德而入大乘賢聖僧之列,如 佛於《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讚歎 無垢稱居士(維摩詰居士)時,先說在家居士眾德:如是白衣雖不出家,已具無量無邊功德。然後為說「是真比丘、是真出家」。[2] 今日 法主遵照 如來的指示弘護正法,不於名利有所用心,又具備經典所說功德;為何有人卻來質疑 法主領眾之身分?

當知佛法道場是依法主為中心而運轉,自古皆然,不論凡聖皆無二理,自當以法主之意旨為大眾應行之依歸,各學人貢獻心力全力擁戴本無疑慮,如何可編派為「法主侵占公家」等事?如是者既於現在家相的法主本無生善知識想,是否亦當以此抨擊指責《大方廣佛華嚴經》中一切示現在家身相的說法主?是否應質疑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的童子、長者、居士、童女、優婆夷?當知必無是理!

萬金難請、難得之佛法第一義諦勝義諦

如果真的要論說世間法之賺錢出版社即當依定價之一定比率給予作者版稅一般來說版稅=定價或售價×銷量×版稅率,版稅率通常大約在10上下)方是合理但正智出版社卻從未曾支付過 平實師父版稅若依琅琊閣說60萬本計算依每本250元定價計算正智出版社總計積欠平實師父一千五百萬元(未計每年孳息);而且正智出版社一直是以三折書價來售予正覺教團,所以若真要以「商業」的角度來說正智出版社等於是在賠本賣書給正覺大家今日知悉後是否應補償 平實師父的「損失」? 平實師父對此都一無計較,以大乘法無智亦無得,如來藏本無所得故。

當知若未來換成另一位法主,而他示現為生活困難只是假設則不論其身現在家相或出家相弟子眾都應鼎力護持供養令其衣食住行無慮醫藥無憂,這都是作弟子的本分;更應制定供養金方才符合戒法亦是理所當然

又如果說聖者來到世間都必須顯示財富豐饒之相如琅琊閣之所說 [3],則 玄奘菩薩幼年家道中落五歲時母親過世、十歲時父親逝世),那是否可推論絕非聖位菩薩?當知要完全看懂《成唯識論》必須具備地上菩薩智慧境地,著述此論的 玄奘菩薩如何可能不具聖位證量?有智者自知 玄奘菩薩證量不可思議,一切皆隨因緣示現;見琅琊閣等人尚在論說幾地菩薩時,尚且令人啼笑皆非,何況其餘?

因此佛道不是俗人可說得一二,聖位菩薩固然可顯示威德、神通、莊嚴、饒富財寶,然無量無數聖位菩薩畢竟無希冀轉輪聖王位、欲界六天天主位、初禪天主位……已親證般若無所得故來此世間亦皆隨順因緣(依佛菩薩安排,亦是本身護持正法之宏願),應如何示現就如何示現。

當知妙覺菩薩尚且能隨緣示現為廚房小廝來攝受眾生,聖位菩薩的心量豈會有別?但觀 釋迦如來尚替阿那律尊者親縫衲衣,即叮嚀大眾須廣修福德;福德乃為進發上地之資糧,誰肯輕易損耗而不能地地增上?

再者,世間書籍豈可得與出世間法來較量?又如何可與聖者之論述來相較?當知二乘菩提法尚可令人得脫生死,即使以百倍世間書價亦無可抵其價值,何況現今 法主所說的大乘菩提妙法萬金難替;因此如果真要如琅琊閣般事事計較以錢來衡量,當得依前述所說給付版稅的金額數倍方得勉強符合教團向聖者請法之價。

若以戒經開示來說即使日日三兩金供養請法亦不為過;當知教團成立已逾23年,大眾自可依今時之金價估算此金額,豈在少耶?然 平實師父從無計較,尚不吝惜將個人福德迴向分予大眾(連福德鮮少不足且可能反叛之人如琅琊閣者亦無吝惜),令得入大乘實相之門,豈來計較世間名利?

到底誰在嚴重違犯國家法令、破壞和諧?

琅琊閣提到違犯大陸國家法律的問題,還以宗教法規來抨擊正覺教團;然琅琊閣當論自身是否才是嚴重蹈犯此法規之人?琅琊閣中有多少人是屬於大陸境外的台灣人?擅自於大陸網站講說佛法又應如何?彼等以「境外宗教」身分未經主管機關許可便來隨意進行宗教活動,事實俱在;且其所散布之內容,又專以挑撥佛教毀謗他人為能事,此即刻意挑釁大陸官方一再三申五令的「不得破壞宗教和諧」之規定,如是視法令為無物,又何可責於他人?

既然琅琊閣對違法者視如「寇讎」(說得義憤填膺),理應如其所說般守法,那就該集體即刻啟程渡海去大陸公安單位前一一自白懺悔認罪,依律入獄服刑,為何還繼續知法犯法而心無慚愧?(至於「知乎網站」也受琅琊閣牽連成為「包庇」琅琊閣這群「境外宗教、破壞宗教和諧」的「共犯」,是否應越洋控告「台灣琅琊閣」以及在大陸內地控訴「大陸琅琊閣」以自清卸責?

又琅琊閣所犯的「毀謗他人名譽、竊聽盜錄他人演講而公開內容」皆為罪責,而琅琊閣亦於文中坦承犯行不諱,依兩岸法律,琅琊閣本是群「現行犯」;然則這些「熱愛法律」者如何尚於網路繼續知法犯法?

再來談佛法傳播的問題唐朝 玄奘菩薩當年直接牴觸國家法律,不顧禁令私自出境菩薩很早就放出要出境的訊息(由是有西域國主開始等候),請人協助出境,更說服邊境官員通融令其越境,這些本都可能是死罪,所以戍守邊疆的士兵發現擅自出境者皆以飛箭伺候(毫不留情)

然而 玄奘菩薩犯下這私自出關的重罪,目的卻是為了求取正法;並且 玄奘菩薩在載譽歸國後,即展開譯經弘法事業帶來了大乘佛法在中國的崛起和復興,維繫了大乘佛法在此五濁惡世的最後一分血脈,而這一切還是得歸功於 玄奘菩薩當時的冒死西行。

今日師父 平實導師的宏遠目標是世人皆得以遠離密教的邪網,大乘佛法得以昌盛,令佛法中國可以成為世界精神文明的祖國,讓 如來恩澤遍及寰宇。

因此生於這時代的菩薩亦當秉承師志,但為天下利,則義無反顧;以此令自身護持正法的心志直至法盡而不退(不致三五千年即墮)然而,琅琊閣的意思卻是要正覺教團把自己手腳都捆綁起來而不要作為?

今天琅琊閣等人絕大多數都是在民主自由的環境下出生長大的,卻還可以對宗教自由、出版自由這麼陌生,乃至竟樂於壓迫宗教、討伐正覺(從此亦可觀見琅琊閣中大陸方主事者隱藏在琅琊閣這個化名下的所作)真是匪夷所思!而且,琅琊閣還借用「有人」的說法,一再說「正信佛子」應當「及時遠離」正覺這「不正當組織」[4],那目前留在正覺教團的琅琊閣餘黨不是也應該早日離開?為什麼如今還宣稱不離開,是真要待在「不正當組織」直到捨報?真何苦來哉?

目前以身命護持正法,僅是拉開這末法萬年的序幕

當年 多羅那他尊者在西藏風起雲湧,大乘佛法一時中興,雖然功敗垂成,眾弟子多遭生擒或被殺,此時只要 尊者開口棄捨大乘如來藏妙法,則弟子們皆能不死;然 尊者默默看著眾多弟子,於生死威脅一無作聲,眾弟子亦不受六識論之邪法者恫嚇,一一悍然拒絕棄捨如來藏妙法,遂一一喪命,屍首成堆布滿西藏山谷;這就是眾弟子受到當時法主 多羅那他尊者的菩薩聖格感召,為娑婆世界末法學人捍衛大乘如來藏正法,所寫下令十方世界菩薩行者動容的一頁,此即 如來所說菩薩寧棄身命不捨正法如是護持正法。[5]

命雖貴重,比不上正法;命只有一世,法可行之久遠。如今來到21世紀,只要與復興大乘佛法有關,一樣就有生死風險:密教中人仍虎視眈眈魔眷屬亦環伺左右加上苦岸比丘等四群人之後人依舊惡見擾害乃至被諸煩惱與惡魔鼓動慫恿的人從親友、冤家到師長、學子皆在擾亂之列,何曾少之?

如來早已預知末法法盡之相,猶於大乘、二乘法會中,金口宣說當「精勤、精進」來「護持正法」。[6] 是以菩薩學人雖於十方世界多有去處,然以大心、大勇、大精進力故,來此娑婆五濁惡世。

這末法萬年才開始第一個一千年,這一切都還只是我們在此以身命護法的序幕,當深信「無怨無悔、擁護法主」就是菩薩在此唯一的註記。

缺乏可貴的人品─尊師?重道?都缺!

琅琊閣寫了這麼多文章捏造假事實抨擊師父 平實導師,卻又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時,任何人也無法不懷疑他真的曾經敬愛過師父 平實導師嗎?當他說: 若能捨棄情執,把這份熱誠導入正信與正確的聞思修,才是對蕭導師教導恩情最深刻的尊敬、最實在的酬答。 [7] 這更是令人不可置信!如此不尊師不重道,抨擊自己師父的口吻充滿殺氣將視己如子的師父當作是寇讎的人,卻也來談「教導恩情」與「最深刻的尊敬」?如是言不由衷,不過是欺世盜名這就是五濁惡世。

琅琊閣他愛的是名相整理及文字工作(會不時給世人送出錯誤的申論等),在世智辯聰的道路上尋找同好,他何曾愛過真理?學者們恣意寫作、紊亂佛法,將本師 釋迦牟尼佛的末法世界弄得烏煙瘴氣;因此這些學術界看似「待人謙遜、道貌岸然」者,終究與真理無緣,也只有琅琊閣之流才會為他們聲援。

今日琅琊閣只要將對學術界大師之恭敬,拿出其中十分之一來對待自己的師父 平實導師,文章中就不會再有任何鄙視的口吻了。然而若是其人品中所沒有的成分也是作不來的,「尊師」本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應有成分,卻非人人具足;這從琅琊閣身上可以看得很清楚。

琅琊閣既然不信大乘法皆 佛所說,昧於世智聰辯之學術界種種割裂大乘法的邪說例如以「真如、如來藏、阿賴耶識、第八識、第九識」為不同的法而昏亂其心,甚至吐露《楞伽經》是 後期糅雜如來藏與唯識兩個體系的經典 [8],即是謗 佛沒有說過《楞伽經》,意謂該經是偽經;如是樂於謗佛、謗經者,即成出佛身血的一闡提人。

然這也不能責怪琅琊閣,「重道」本是人之所以有人品的重要成分,然也非人人具備,琅琊閣欠缺如是成分也就不足為奇;其人品中本不存在的成分,再如何強求也作不來。當「尊師」、「重道」皆無之時,這人品也沒有什麼好再說的了。

人間弘法如此艱辛,又不時有弟子反噬,再三再四似無終止,師父 平實導師也早就接受─眾生本來如是。

師父無瞋無惱,再怎樣都無棄捨大眾,就是因為心中有攝受眾生的宏願,希望弟子們不要因謗法而下墮、不要走上歧路,希望迷途者可以知返,至少懂得臨終懺悔,他日好再相見來世能再行攝受,就如同 師父攝受講堂中許多如今已可安住的學人一樣。

師父 平實導師不斷演說著述大乘法,為正法的未來在世間立下宏偉的規模,從來無私無我只要能令正法得以久住人間而無可摧折,令許多受教弟子將來得為 彌勒菩薩成佛時所用,這樣 師父就心滿意足了;所謂行大勇者,無怨無悔!

如來光明常耀世間,法輪常轉!願護持賢劫千佛志願永無退卻,法主 平實導師生生世世來此人間得以一切無憂!願眾生都能得聞佛法,親得解脫!

(待續)

[1]《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卷上:「時有玄鑒居士,識鳳之歛羽,委麟龍之潛,每磬所資恒為供養,深誠固志物竭積年。護法菩薩誘掖多端,答遺茲釋《唯識三十頌釋》而誡之曰:『我滅之後,凡有來觀,即取金一兩;脫逢神穎,當可傳通。』」《大正藏》冊43,頁608,中7-11

《宗鏡錄》卷47:「菩薩誘接多端,答遺茲釋,而誡之曰:『我滅之後,凡有來觀,即取金一兩;脫逢神穎,當可傳通。』」《大正藏》冊48,頁691,中15-17

[2]《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4〈厭捨品 3〉:「如是白衣雖不出家,已具無量無邊功德。汝於來世萬行圓滿,超過三界證大菩提,汝所修心即真沙門亦婆羅門,是真比丘是真出家。如是之人,此則名為在家出家。」《大正藏》冊3,頁306,下8-12

[3] 琅琊閣,〈琅琊隨筆45):蕭導師公器私用正智出版社是否侵占十方財」?〉:其實初地菩薩的福德已經不可思議。二地菩薩可以多作轉輪聖王,擁有四大部洲等於不知多少個世界財寶豐足的程度更加超乎想像。

[4] 琅琊閣琅琊隨筆52):蕭導師私人財產正智出版社使用公家資源是否犯不可悔的「偷盜戒」?〉:「正信佛子,如果一個自稱佛教組織,內部事務整日採取擲杯等封建迷信行為,動輒訴諸鬼神,那麼你應當知道這是一個不正當組織,應當及時遠離。因為佛經中,佛明確禁止此類行為。

[5]《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2〈顯德品 11〉:「佛告曼殊室利菩薩言:『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寧棄身命不捨正法,於他謙下不起憍慢……憂苦有情則施安樂,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得堅固力護持正法。」《大正藏》冊7,頁954,上4-11

[6]《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3〈付囑品 17〉:「梵天當知!於此穢土護持正法須臾之間,勝淨土中若經一劫或一劫餘所獲功德,故應精勤護持正法。」《大正藏》冊7,頁963,中23-26

《雜阿含經》卷25:「爾時,世尊語釋提桓因:『四大天王,諸天、世人於我滅度之後,法盡之相,如上所說。是故汝等,今者不可不以勤力加於精進護持正法,久令在世。」《大正藏》冊2,頁179,下29-180,上3

[7] 琅琊閣,〈正覺法義辨正:十住菩薩能夠「眼見佛性」?(中篇)〉

 https://langyage.pixnet.net/blog/post/2345329

[8] 琅琊閣,〈正覺法義辨正:十住菩薩能夠「眼見佛性」?(中篇)〉:「《楞伽經》、《起信論》都是後期糅雜如來藏與唯識兩個體系的經典。」

--------------------------------

(歡迎按讚及分享,護持正法救護眾生功德無量!)
😊想了解更多「正覺同修會」
😊想更了解「蕭平實導師」
空谷跫音圖片2.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照世明燈 的頭像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