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 末法學子當有之警覺—行六和敬,莫生瞋心,受謗則業消
琅琊閣、張志成最後仍是重回釋印順邪見的懷抱,對大乘法已無信心;復因細故與誤會(他就是人們常說的「袂磕」[台語]—不能碰、「袂講(音共)」[台語]—不能講的人),即對師父 平實導師無根起了瞋恚心,此後便無忌憚因果,直接毀謗任何礙著他邪見解的大乘經論,以潑糞式的大量曲解《成唯識論》,自說這是「質疑」,卻不曾有過「真實理性質疑」的本質;如是落在毀謗見中,毀謗聖教變成他的家常便飯。而且瞋恚心極重的他(由彼等刊登大量事相上之刻意渲染與毀謗的文章可知),也從來不願承認自身的錯誤而加以改正。為何要因為對 師父的誤會而遷怒到捨棄真實理?這種因邪見所引生的見取見而不能如理思惟的心行,實在是不足以為怪。
像末學過去世不知被 師父呵責過多少次了,所以這一世還是非常敬畏 大菩薩的甚深威德。因此莫說法義,縱使是個人行事,一受到 師父指陳時,當即心生慚愧、接受教導,此即身為弟子之本分。有時想到有些學人與師父 平實導師交談時不甚恭敬,心裡著實替他們捏把冷汗(有時也會乍起一念羨慕,以可能與 師父很親的緣故;然對 師父甚深威德之感覺從未消失過,故也不敢真正羨慕)。然 師父總是心無芥蒂、不在意任何小節,總是勉勵、呵護學人,尤其像 師父對待琅琊閣、張志成已是夠寬容了,然張志成還是不知道 師父多麼疼惜像他這種曾在菩薩道上發過心者(其他的已退轉、現退轉、當退轉者亦然),這真的很令筆者不知要再說些什麼。
至於末學這一世也和過去世一樣時常犯錯,處事上也並非總有善巧,雖無輕慢之本意,然多未顧及他人心意,往往被人認定專擅獨斷,而末學也不能一時就全然轉變,以是畢竟無有多少進步(如來藏如實記錄五陰心行無有差池故),師父就會於諸事上指正訓勉,以令身為弟子者能得前進(亦令他人以末學為誡);作弟子的我也清楚應被教誨,常生慚愧,希望大眾以末學為誡,也希望此生能有點進步,以報師恩。
當知諸地聖者中,二地滿心以上菩薩皆已持戒圓滿,如來尚且有時予以呵責,如《華嚴經》所說;聖者尚且不免,我們三賢位、十信位被申斥、訓示、呵責則屬日常,為何琅琊閣要生起這麼狂亂的瞋恚心呢?更何況 師父其實也僅是提醒他而已。然琅琊閣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即開,如 普賢菩薩於《大方廣佛華嚴經》卷49〈普賢行品 第36〉說:佛子!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諸菩薩於餘菩薩起瞋恚心,即成就百萬障門故。[1]
於其他菩薩起了瞋心就是大過失,即得引發成就百萬障門;經典雖檢列「百萬障門」之少分,然任何一障礙都實難堪受!然後 普賢菩薩結語說:
佛子!若菩薩於諸菩薩起一瞋心,則成就如是等百萬障門。何以故?佛子!我不見有一法為大過惡如諸菩薩於餘菩薩起瞋心者。[2]
當知今天琅琊閣、張志成不僅於諸菩薩起一瞋心而已,更是對自己的師父 平實導師無根生起大瞋恚心,早已打開了「百萬障門」,如是者除了自己幡然悔悟,誰可救得?
學人於勝義菩薩僧團中,只要曾對其他菩薩生起一瞋心,且令此念滯留心中、不時現起,便難以攝持六和敬,乃至萌生退意、造作不如理之事。因此,當銘刻此「百萬障門」四字常在心懷,何可輕忽!然若仍有困擾者,當依《大方廣佛華嚴經》卷23〈十迴向品 第25之1〉於初迴向位開示之迴向要領:
菩薩如是觀諸善根,信心清淨,大悲堅固,以甚深心、歡喜心、清淨心、最勝心、柔軟心、慈悲心、憐愍心、攝護心、利益心、安樂心,普為眾生真實迴向,非但口言。[3]
學習依此十心之任何一心,迴向縈繞心頭揮之不去之人,於真實迴向中,願他(乃至一切眾生)早日開悟、早得眼見佛性、早得正性離生、早日發起增上意樂、早得入地……;平時常常增長此十心,便無須特意起念方行,乃至能時時以廣大心量真實迴向,盡消瞋心惡障。(尚未親證者雖未能真實迴向亦無妨熏習之。)
這五濁惡世的末法期有著無盡的痛楚、憂苦、惡事、惡人,由此時直至最後正法盡滅皆是如此;菩薩於此末法時世的人生自也多是如此經歷。有一位親教師曾在夢中看見過去生突然被人以一把短劍刺入他的胸膛,他即知自己要死了,只是不覺痛苦,也無情緒生起,他只是平淡接受;然當他瞥見這人(倒退)的臉上似乎露出一絲憂傷的神色(又像是學人?),他一念不忍,就要跟對方說沒關係,然自知無力開口,便微微挪抬右手,手指輕微上下晃動,宛若安慰對方說「真的沒關係(你不必難過)」,夢到這裡,他就醒了,真耶?夢耶?過去的生死如是,未來的生死亦如是。
他又在一次似夢似醒中,看見過去世曾在一寧靜的夜空中,俯瞰著座落在田野間的恬靜小村莊,心念一動,就慢慢降落,宛若繼續人間的旅程(似乎找尋有緣的父母?)。菩薩死如是死,生如是生;為了佛法而死,為成就眾生而生;在報答佛恩、師恩之大恩情中,憫念眾生與回報眾生曾給予的恩情,這都是令自身能堅定佛道的養分,而所正受的解脫與智慧則是更大的恩澤。如《金剛經》所說,受持此經如來藏者,若受人輕賤,則其應墮惡道的先世罪業則為消滅;因此,受人輕賤尚有如是美事,何況受諸有根、無根一切毀謗?故當以此自勉,於猶如夢中事的菩薩道中過此末法!
⑨ 聖玄奘菩薩必再來人間護持正法,當信受師父平實導師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10說:
(三藏)法師亡後,西明寺上座道宣律師有感神之德,至乾封年中見有神現,自云:「弟子是韋將軍諸天之子,主領鬼神。如來欲入涅槃,勅弟子護持(南)贍部(洲)遺法,比見師戒行清嚴……。」因指(道)宣所出律抄及輕重儀僻謬之處……。(宣)又問古來傳法之僧德位高下,并問(三藏)法師。
神答曰:「自古諸師解行互有短長而不一準。且,如奘師一人,九生已來備修福慧,生生之中多*聞博洽,聰慧辯才,於(南)贍部洲(的)脂那(*支那,中)國常為第一,福德亦然。其所翻譯,文質相兼,無違梵本。由善業力,今見生覩史多天(兜率陀天)(為)慈氏(彌勒菩薩)內眾,聞法悟解,更不來人間,既從彌勒(大士)問法悟解得(入)聖(位)。」
(道)宣受神語已,辭別而還。(道)宣因錄入着記數卷,見在西明寺藏矣。[4]
有人便執取其中這位天神所說(三藏法師)「更不來人間」這一句話,便說聖 玄奘菩薩摩訶薩一定不會再來人間闡明聖教,乃至否定師父 平實導師於此之教化。是故筆者於此再行辨正聖 玄奘菩薩必再來人間之正理:
1. 此天神唯居護法領眾之首,雖能親睹聖 玄奘菩薩身上金黃色光與白色光,乃至由諸多管道得知若干關於聖 玄奘菩薩之事,然又如何鑒別已入聖位或未入聖位?[編案:金光是般若智慧所顯,白光是禪定所顯;七住以上菩薩即有金光,發起初禪者即有白光,一般的天神難以依此分辨其是否已入聖位。]如何能知聖 玄奘菩薩真正的聖位證量?
2. 此天神說聖 玄奘菩薩須再從聖 彌勒菩薩聞法、問法而方能「悟解得聖」—方入聖位,由此可知這天神本不知聖 玄奘菩薩早於佛世時即入聖位 [5]。當知聖 玄奘菩薩若非聖者再來,豈可無師自通、不由他教而得證悟且當生回復聖位(惟聖位菩薩再來時,為隨順當世因緣故,不便總是示現過往證量)?此事尚且不明,如何能知聖 玄奘菩薩的志向?
3. 此天神僅知聖 玄奘菩薩九生之事,然九生之行履細節亦非他所能盡知;且九生之前又是如何,更非其所知。因此,此天神畢竟於聖 玄奘菩薩之真實來歷無有知悉,豈可推測證量遠在其上的聖者在此 釋迦如來末法中的行止?乃至得能預記聖位菩薩「更不來人間」?菩薩心心念念記掛著佛弟子及一切苦難眾生,卻竟然「不再來人間」?又難道有誰能強制規定菩薩「不可再來人間」?當知必無是理。
4. 聖位菩薩所證的智慧若非有諸因緣即無對人宣說,史料亦無記載,此天神如何能知聖 玄奘菩薩不可思議的證量?此天神唯能管窺《成唯識論》而不解其義,如何能知已經久入「大波羅蜜多」第三大阿僧祇劫的聖 玄奘菩薩深邃廣大之證量(智慧證量容後說明)?既然證量尚且不知,如何以自身微薄之證量來預記聖者不會再來人間?到底憑什麼可以這麼說?故當知「更不來人間」之語,或許意指其既已「悟解得聖」則不需再來人間修學(因為佛菩提道成佛之歷程,非一般天神所知),也或許僅是描述當時的狀態,非是指像法後五百年間乃至末法萬年之事。
5. 而且,此天神的說法,彷彿是認為只要是聖者就不會再來人間,因此他以聖 玄奘菩薩「悟解得聖」來總結,等於是要為他說的「更不來人間」背書作證。然,聖者本可隨諸因緣、任務,示現投胎於人間,如何此天神可說聖者必然「更不來人間」?且,聖者之示現不可思議,本來就非一般天神可知,如何可說聖者「更不來人間」?
6. 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最末卷之末,釋慧立為 大師作《論》(似〈跋〉),引戒賢論師讚歎聖 玄奘菩薩說:「若斯人者,聞名尚難,豈謂此時共談玄耳!」[6]—像這樣的人物,想要於世間聽到他的名字都如是困難,哪可料到今日可在此共座談論甚深微妙的唯識妙義呢!當知聖 玄奘菩薩與戒賢論師討論(此處不是聽聞了)根本論《瑜伽師地論》時,慧解倡論必然有如江河滔滔而至,此必大出戒賢論師意料之外;當知戒賢論師於根本論《瑜伽師地論》的見解可是師從賢劫當來佛之一的護法菩薩,本是非同凡響,竟然還可聽到聖 玄奘菩薩如此不世出的慧解辯才,自然深加讚歎(同聖 玄奘菩薩於中國修學、參訪諸方時,大家都給予的讚歎一樣);當最後戒賢清楚了聖 玄奘菩薩的真實來歷本是(經典上的)出名人物,故再讚歎如斯!反觀這位天神於聖 玄奘菩薩的真正來歷尚且不知,又如何能知聖 玄奘菩薩高遠的志向?
7.當知聖 玄奘菩薩遭逢水匪之難時,思惟受死,遂自發願,如《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3說:「(三藏玄奘)法師乃專心覩史多宮(兜率陀天宮)念慈氏菩薩(彌勒菩薩),願得生彼恭敬供養,受《瑜伽師地論》,聽聞妙法,成就通慧,還來下生,教化此人令修勝行,捨諸惡業,及廣宣諸法,利安一切(眾生)。」[7] 因此,弘護正法、度化眾生才是聖 玄奘菩薩的本願;都已經發願聞法之後「還來下生」了,如何說末法萬年中都不來人間?聖 玄奘菩薩後來度過此厄,終於到達那爛陀寺,而後回復通慧,數載後取經歸國;捨壽時生於天宮,唯是覲見一生補處菩薩 彌勒大士;自必蒙 大士囑咐再至人間弘護正法,以 大師通慧早已回復故。
8.若以業力來說,聖位菩薩固然是可以「更不來人間」,因為都已經解脫生死苦了;然聖 玄奘菩薩本有攝受佛土、攝受眾生的大願力,如何說像法、末法時期都不再來此人間度眾?當知這天神現身是在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間—公元666-668年間,距今已然一千多年,如何說大心菩薩在此期間都不現身人間?當知 世尊囑咐大眾應護持此間正法,熟稔聖教的聖 玄奘菩薩自依大願再來人間護持正法!(待續)
[1]《大正藏》冊10,頁257,下15-18。
[2]《大正藏》冊10,頁258,中2-5。
[3]《大正藏》冊10,頁125,中9-13。
[4]《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10:「(玄奘)法師亡後,西明寺上座道宣律師有感神之德,至乾封年中見有神現,自云:『弟子是韋將軍諸天之子,主領鬼神。如來欲入涅槃,勅弟子護持贍部遺法,比見師戒行清嚴,留心律部,四方有疑皆來諮決,所制輕重,時有乖錯。師年壽漸促,文記不正,便誤後人,以是故來示師佛意。』因指(道)宣所出律抄及輕重儀僻謬之處,皆令改正。(道)宣聞之,悚慄悲喜,因問經律論等種種疑妨,神皆為決之。又問古來傳法之僧德位高下,并問(玄奘)法師,神答曰:『自古諸師解行互有短長而不一準,且如奘師一人,九生已來備修福慧,生生之中多*1聞博洽,聰慧辯才,於贍部洲脂那(*支那)國常為第一,福德亦然。其所翻譯,文質相兼,無違梵本。由善業力,今見生覩史多天慈氏內眾,聞法悟解,更不來人間,既從彌勒問法悟解得聖。』宣受神語已*2,辭別而還。宣因錄入着記數卷,見在西明寺藏矣。」《大正藏》冊50,頁277,中27-下16。*1:「多」《大正藏》作「外」,今依麗藏本修改。*2:(既從……已)十五字【大】,受生神授語訖【宋】【元】【明】【宮】
[5] 編案:此依《大正藏》版本所記而辨正之。然「既從彌勒問法悟解得聖。宣受神語已」此十五字,於【宋】【元】【明】【宮】諸本唯作「受生。神授語訖」。
[6]《大正藏》冊50,頁279,上1-2。
[7]《大正藏》冊50,頁234,上13-17。
---------------------------------------------------------
(歡迎按讚及分享,護持正法救護眾生功德無量!)
😊想了解更多「正覺同修會」
👉https://www.enlighten.org.tw
😊想更了解「蕭平實導師」
👉https://www.enlighten.org.tw/master
正覺般若信箱:http://awareness@enlighten.org.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