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同修會--佛弟子泰洛(續中篇)

3:開悟不是找到如來藏。這一條邪見實際上關聯了小黃的很多錯解,諸如對三自性的誤會、對三自性與三無性關係的顛倒、認為禪宗開悟“不落階級”故而無法判果、對“人無我”與“法無我”的誤會等等

我們簡要地討論這個問題並給出堅固正見的建議。“找到如來藏”當然只是一個表達方式上的方便,難道       蕭平實導師會不知道經典稱之為“證真如”、“證解阿賴耶識”等等?小黃屢屢強調禪宗祖師都不這麼說!對,沒錯,禪宗祖師一般不使用教下名相。但如果此世      蕭平實 導師不明確地讓宗門與教下互相佐證、互相支撐,了義佛法又如何永續流傳?

永明延壽著《宗鏡錄》,達摩祖師傳二祖大師《楞伽經》裡提到如來藏,在小黃看來似乎份量還不夠這就表明,強詞奪理之人一定要罔顧經論裡對如來藏體性的多處宣說,視而不見才能夠繼續詭辯

     導師強調明心是找到如來藏,只有一個目的:千萬別將錯悟者體驗到的澄澄湛湛當作如如不動!真如是八識心王和合運作顯示的實性,沒錯是八識,但八識收歸一體,仍然是第八識,而不是第六意識。小黃正是不明於此。

小黃說:“人無我是只有五蘊,現前安住於五蘊。法無我是由人無我深入,發現連五蘊的自相——比如受蘊的自相是領納——也是假名設施,因此五蘊也是一種識,沒有真實的五蘊法的自相”。

請看:說到底最後安住於一種“識”的變相境界中,這不是意識,又是什麼呢?

當然,小黃對於“人無我”與“法無我”的解說還有很多錯謬;哪怕純粹依著《聲聞地》,“人無我”也不僅限於安住五蘊自相,其後還有安住苦、空、無常的共相,還需證入四聖諦,會裡的親教師在弘法視頻《何謂五停心觀》中演述過。大乘的“人無我”乃至“法無我”的核心所依更在於如來藏,但小黃不願意承認有真實功能性用的第八識存在

小黃說:“真如是一切法的法性,因此也是意識的法性(識性),我就從意識證入,不需要另找到第八識”就是典型例證

也就是說,蕭平實導師強調找到第八識、找到如來藏,正是為了杜絕小黃這樣的錯會為何?真如說到底是因為阿賴耶識的運作而顯示!《起信論》正好將生滅與不生滅和合的一心稱之為阿賴耶識。

如果說意識的識性(真如性)可以不通過參禪,隨便做做觀行,修修定就能達到,那練氣功的人也能輕鬆證真如嘍!如果您嫌氣功的欲界定層次不夠,那古印度具足四禪八定的外道應該自己就能摸索明心,何勞釋迦牟尼世尊出世弘法、勤苦若斯?這正是古今一切錯會者所主張的。甚至參究中有大量的意識變相境界會被誤解作真如,克勤大師證道前的故事不正說明了這個嗎?這些方面的許多知見在孫正德老師所著《真假禪和》一書中。弘法視頻中但凡涉及《起信論》的有關章節、涉及參究(體究念佛)、涉及禪宗的內容,都可拿來仔細學習。

    末學以為:開悟的標的究竟是什麼?禪與唯識如何貫通?正是導師出世給我們帶來的一大財富,一大契機要想真正洞明,必須要聞熏思維導師相關著作,並且踏實去無相拜佛,累積福德資糧,發起菩薩心性,以期未來能走上真參實證之路

      蕭平實導師在著作《涅槃》中詳盡解析了見道與加行,見道與判果,真見道、相見道與見道通達位乃至入地的關聯,條分縷析,學人可仔細閱讀學習。

2:會裡的菩薩不會觀行五蘊。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可就是有不少退失的師兄相信這一說法。

      嚴格地講,小黃拿著《聲聞地》中的字句責怪導師著述中的五蘊觀行內容。確實,導師沒有寫的和彌勒菩薩在《聲聞地》中的字句一模一樣。可是,會裡的弘法視頻依然有依據《聲聞地》的闡釋,比如講解“五停心觀”。這足以證明,不是會裡的菩薩不會,而是不採取那種路數罷了小黃當年說“那麼多人學了無相念佛都不會觀五蘊”!並且為自己會觀行五蘊而驕傲,至今還打著這個旗號蠱惑正信學人。

前幾天我與我家同修有一段對話,如下:

我:你會觀五蘊嗎?同修:(點頭)

我:你又沒讀過彌勒菩薩論著。同修:導師書裡寫了那麼多!

我:彌勒菩薩說“想蘊”是突出構相、取相、乃至安立語言文字,導師最喜歡說“想亦是知”,這二者一樣嗎?——(案:小黃最喜歡用彌勒菩薩的字句反證導師不會觀五蘊)

同修:當然一樣。知就是要取相,取相就已然住於相了。

我:有人說,按照導師說的不會觀五蘊,必須按照彌勒寫的才行。

同修:彌勒的,導師的,都是一樣的。

我:那你怎麼不按照《聲聞地》來修?

同修:我要參禪,走大乘法。這是導師出世寫作《無相念佛》、《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禪:悟前與悟後》等著作鋪就的路。經典都叮囑菩薩不要墮入二乘作意,你怎麼還反問我不依照《聲聞地》?

我:…(愣了半晌,無言以對)。

同修:事實上,參究就囊括了這些內容。

…………

    也就是說,蕭平實導師所闡明的觀五蘊是為了大乘法,為了參禪服務的。這就又回到了“話頭禪”乃至《無相念佛》的勝妙之處。

末學之前沒有踏實實修,事實上沒能真切讀懂《無相念佛》一書。最近看到很多邪見譏嫌這一勝妙法寶,所幸已經有師兄撰文反駁。

就禪淨圓融的旨歸而言,透過無相憶佛拜佛的鍛煉,可以快速成就看話頭的功夫,進而鍛煉思惟觀,進入參話頭。這些奧秘只有踏實走過來,才能真的明白、受用。

每進步一點,再重新翻閱《無相念佛》都會有不同的、進一步的收穫。末學現今仍然膚淺,故而僅就自己現階段的認識,結合導師著作與親教師弘法視頻略談一二。

    《無相念佛》一書為何勝妙?就淨土行門而言,可以快速成就一心不亂的功夫,輔助於三福淨業與深解第一義知見、發願回向心等,必能使得蓮品增上,確定得生極樂國土。就禪門而言,可以快速成就看話頭的功夫。

小黃過去曾對末學說:“無相拜佛身體動作的施設只是為了提供一個粗的所緣,讓初入手的學人能夠方便緣於淨念”,這是狂妄而輕慢之語。

拜佛動作的施設深不可測,亦極其慈悲,具足方便,這正是導師為學人設想之處。就末學目前尚膚淺的理解,拜佛動作的施設有四重功用:一心禮拜佛菩薩而得無邊功德、懺除罪障,此其一;與佛菩薩的護念感應道交,快速增長功夫,此其二;在動中練習定力,此其三;就身根入手,未來參究時做溯源思擇,此其四。

    一開始,我們安住於憶佛所緣淨念(比如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意思中,一團一簇,漸次深細。

       對於這一階段,末學認為       蕭平實導師于書中屢屢叮囑的修定轉進的一般次第尤其重要:滅除覺觀心,如何由粗至細。需要讀者認真學習理解《無相念佛》。勤奮練習,進而已不再安住於“釋迦牟尼佛”的意思中,說無知,但卻淡淡地知拜的哪尊佛;說是知,卻似無知。

真切體會到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一念相續。一念相續,也是一念不生。但這卻僅針對無相念佛拜佛的行門而言才是如此。達到一念不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觀空、觀靜,但為什麼只有無相念佛拜佛的法門才最殊勝?那是因為,無相念佛拜佛從練習淨念相繼入手,以達到一念不生;而並非種種沉空落寂,“冷水泡石頭”。此處可供細細思維琢磨的法寶或視頻,末學推薦:一、《禪:悟前與悟後》;二、《念佛三昧修學次第》中“體究念佛”一開始的章節裡,導師敘述了進入體究念佛前的三類狀況;三、弘法視頻《念佛法門》中最後四集。

    “都攝六根”為什麼是根?無相憶佛是將意識的念佛降低到最低程度,藉由意識緣於淨念法塵(比如本師釋迦牟尼佛)入手,漸次進入靈知,進入意識的見相二分渾然一體而無區分,從而引導意根末那識

通過無相憶念拜佛的殊勝法門,可在具備一念不生時不致於耽著、沉迷於覺受而無法起念。起念、起疑是關鍵,如此才能去探究真實心體。一念相續更是指疑情相續在真正的疑情相續前,無論選擇怎樣的話頭,看住並於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中起念思擇參究,都是為了導向最終的真疑相續。

     此處可細緻研讀      蕭平實 導師《禪:悟前與悟後》一書。導師在很多著作中反復解說離念靈知與五別境心所法相應,離念靈知在聽見家人的聲音時當下即知是父親或母親或妻子或兒子在呼喊你,當下了別完成……這些苦口婆心,正是為學人不被妄心的變相境界所迷惑,能夠捨棄捨離,而繼續起念參究。因為,離念靈知很美好,對於未得導師法寶攝受的凡夫而言很明淨、很吸引人,學人往往以為這便是真如,得此結論後心便止息,不再努力參究。

話頭禪之所以成為中國禪宗的主流,正是因為其內在的理路駕馭了大乘真見道前加行位的安立。也就是說,禪門的參究囊括了加行位的歷程直至真見道加行位所說的“能取-所取皆空”,于實修中真切地落實於禪門的參究過程中。可細緻閱讀思維        蕭平實導師《涅槃》(上冊)第三篇第一章第三節及《涅槃》(下冊)第三篇第一章第五節。

    說到這裡,就要略微辨正一下邪見者對另外兩個法義的誤解與誹謗了。其一,末那識遍緣一切法。其二,內相分與外相分

      對於喜歡引經據典的學人而言,如果不能思維通達這兩個法義的真實內涵,極容易因邪見者的誤導而心生迷悶,不解其中真實意趣。

     論典中雖說末那識緣第八識見分,執以為“我性”,似乎沒有明言末那識遍緣一切法。但我們別忘了,末那識還有另一個名稱,叫:意根。意根在意識的配合下,容受而行於五根,《阿含經》云:“五根異行異境界,意為彼盡受境界”。

除了緣取五根與五根所行五塵境,意根還是前六識生起的主導性條件;乃至在末那識主導、裹挾下阿賴耶識見分才了別相分種子而使種子現行。一切法包括:第七識、前六識、第八識見分與第八識相分(含種子、根身與器界的五塵境),這樣算下來,真可謂:末那識遍緣一切法

只要根據經論語句,用平實導師所授正見去思維推演,即可明瞭。內相分與外相分的法義正是論典所說“親所緣緣”與“疏所緣緣”“疏所緣緣”正是作為第八識相分的根身與器界五塵境,是意識所不能反向證知的。

      內相分與外相分的立足點在意識。如來藏藉由五根觸五塵的過程含有大奧秘,所變相的內相分才是意識所緣取的見聞覺知境。這也正是學人在參禪前應吸收的重要知見。  

結語:

    有段時間,小黃修行刻苦,據他師父轉述:小黃於根身起極大厭離,數數欲自殺。《維摩詰經》云:說身無常,不說厭離於身若知身為虛妄,又何必起念滅除?導師在年度會員大會上稱印順為“聲聞部派的遺緒,一語點破了其中關節。

大乘佛法,甚深,難以信受。乎邪見者對經論的割裂與錯解,對禪宗明心標的的不信受,在聲聞行門上的盲修瞎練,不肯認信聲聞法的前提為涅槃本際凡此種種,即已坐實了“聲聞部派後人”的身份

       末學在此呼籲:一切學人珍惜遭遇平實導師勝妙法寶的機會,若已經聞熏受學,心中愛樂,亦請自我珍視!惟有踏實用功,依賴導師、師長與善友的攝受護念,方才能在佛法盛世中快速超越。

對於表相佛法的受眾而言,此是佛法末世,了義不彰,次第不明,連持名念佛之前方便亦多有解說錯謬;然而,對於了義佛法的正信正見學人而言,導師出世,教團弘法,真乃大乘佛教復興的高峰浪潮

  試想:阿含、中觀、方廣唯識何曾如此次第井然!禪宗、淨土匯歸一片的行門,何曾如此明晰!大小二乘的差別與法華一乘之教,何曾如此彰顯!真、相二見道的圓滿通達與菩薩諸地的勝妙,何曾如此真實可行比之于龍樹、提婆菩薩,無著、世親菩薩廣弘大乘,又何曾遜色而不及?非但不及,反而更超越之、殊勝之!

    若有未曾閱讀學習平實導師著作的學人驟見末學如此讚頌,請勿起疑!善護口業,可直接請購導師著作聞熏學習!須知,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世間相即如此

     無論他人如何說,請您自己踏實閱讀、思維,如說修行,必對大乘佛法心生真實意樂,渴慕成佛之道

希望末學的分享有助於一切有緣學人對平實導師勝妙法寶生起大歡喜心、大精進心!

末學除了懺悔以上兩條口業外,再次懺悔於懈怠放逸、懺悔于樂著學術界戲論心行末學在早年研讀導師著述及親教師弘法視頻時,屢屢在心中做高下判別:謂導師這部著作更殊勝、那部著作不如這部殊勝;某某親教師更會講法,某某親教師不若某某……

    末學至心懺悔以上心行與文中兩條口業!自責己心,永不復作!自責己心,永不復作!自責己心,永不復作!

       在此生剩餘的時光裡(末學今年35歲),末學誓願踏實勤懇,直面自身煩惱習氣,大力修集福德、智慧資糧,護持了義正教,學習導師著作與親教師著作、視頻,累積定力功夫,向有緣人推薦導師法寶,隨順時節、因緣、政策,多具方便善巧,護持正法,攝受眾生。絕不觸惱傷害眾生。今生絕不以五欲、名利為樂。

除履行世間責任外,所思所想皆心心念念於佛菩提道!勝鬘夫人三大願亦是我三大願!末學終生不違   蕭平實導師所說一字!

願未來世,乃至此土地球人間法滅盡前的生生世世,末學都能蒙導師與正覺教團教導、攝受,與諸正見正信學子同在一處,行菩薩道,護持釋迦牟尼世尊了義正法!

    末學將此懺悔、分享經歷、辨正邪見、讚歎了義佛法、讚歎  平實導師及正覺教團之功德,廻向:

1:一切正信正見學子皆能堅固深入,如說修行,早證菩提,救護眾生。

2:某教授、印某師、丁師姐、宋師兄、金師姐、齊師兄、朱師兄、我家同修張師姐等師長善友,智慧增上,菩提路上凡有所作,悉皆如願。

3:一切接觸導師勝妙法寶卻心生退悔甚至出口誹謗、遮障他人乃至撰文誹謗的學人,蒙諸佛如來、諸大菩薩、平實導師憫念,及早醒悟,明辨是非,當行懺悔。未來皆能入大乘清淨信海,與諸大眾再結法緣,於十方世界救護有情,親證實相,得不退轉。

至心敬祝  蕭平實導師安康,地地增上!

至心敬祝正覺教團一切菩薩僧與學人悉皆福慧增上!

至心敬祝了義正法於地球人間永續流傳!

                                            末學  泰洛稽首拜上   2021527

(歡迎按讚及分享,護持正法救護眾生功德無量!)
😊想了解更多「正覺同修會」
😊想更了解「蕭平實導師」
172605.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照世明燈 的頭像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照世明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